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兒時過大年,北橫街軋鬧猛去

兒時過大年,北橫街軋鬧猛去

過幾天又要過年了。

沒有了鞭炮聲的除夕夜,成了年夜飯和「春晚」的專場。在漸漸淡去的年味中,我們已逐漸適應如今過年的氛圍。

想想兒時過大年,那期盼、激動的心情,那跳躍的步伐,北橫街上那前胸貼後背的人群和空氣中瀰漫著那濃濃的火藥味,是那樣地使人難於忘懷。

學校一放寒假,「頭頸伸得絲瓜長」的小屁孩們,每天都在期盼中度過。

首先期盼的是那頓「豐盛」的年夜飯。在每月27斤糧票、4量油票和什麼都要憑票供應的年代,清湯寡油的日子裡,到年夜裡總算能吃上一頓象樣的「大餐」了。

父母均為工薪階層的我家,在除夕的餐桌上總有七八樣小菜,都是濮院本地的傳統菜,少不了的是白斬雞和油豆腐燒肉,還有喜蛋、肉湯芛干、炒三鮮、雞黃肉、大蒜豆腐乾和放上肉皮、蛋球、大白菜和細絲粉的什景湯。

在六十年代初的困難時期,年夜飯的餐桌上少了白斬雞、喜蛋等菜肴,多了用憑票買來的不到一斤重的白水鰱魚做的醋炒魚和膠菜肉絲。

一般家庭過年餐桌上都有條紅燒全魚,取「年年有餘」之意。不知是何原故,我家的除夕餐桌上從來不曾有過這道菜。是否因為當年家裡經濟拮拘,吃光用光,身體健康,就也不期盼年年有餘了吧!

雖然年夜飯餐桌上的菜肴,用現在的眼光看再平常不過了,但在我們的兒時,這已經是極美味的佳肴了,而且不受平時分食制的限制,總算能敞開肚皮飽餐一頓了。

吃過年夜飯,在沒有電視的日子裡,伴隨著零零星星的鞭炮聲,一家人漸漸地進入夢鄉。

年初一,在開門炮丈的聲聲催促下,早早起床的我們有了第二個期盼,那就是有新衣服穿了。

在「新阿大、舊阿二、阿三阿四穿補衣」的年代,作為家中老大的我,年初一總有新衣穿,當然不會是全套行頭,今年添一件棉衣,明年再添一條褲子,為了耐穿,新褲子在膝蓋處和屁股處還用「洋機」盤上密密的圓圈,但新布鞋基本年年都能穿上。

弟弟、妹妹們就沒有這樣的待遇了,阿大阿二穿過的衣褲,翻個身(裡面比較新一點),改改小重新縫製,或到卧龍街的染坊里染染色,穿在身上也有幾分新相。

母親千叮嚀、萬囑咐,千萬不要弄髒新衣服,還要穿著它去做客人呢!

期盼已久的壓歲錢終於到手了。

和我們住同一牆門堂的舅舅,每年給二角錢的壓歲錢,加上父母親的四角錢,共六角錢的壓歲錢,在當年是一筆不少的收穫。

拿著壓歲錢,到濮院當年最熱鬧的北橫街軋鬧猛去了。

當年的北橫街是一條和如今大街、義路街一樣窄的鬧街,街兩邊店鋪林立,街上人海如潮。魚行匯和嚴介匯的開闊處,更有外地來的麵塑藝人擔子上插滿了孫悟空、關雲長等栩栩如生的古裝麵塑人物,還有吹糖擔上的老鼠偷油、大刀等吹糖作品。

街上還有賣五顏六色「洋卵泡」(汽球)的,各種廣貨雜貨、精粉頭的小攤,扎著紅綠蝴蝶結的阿巧,在飯店門口敲著兩塊毛竹板,唱著:「客人好比天上月,為妻好比那月邊星……」

開在北橫街東端仲家房子邊的糰子店裡早已人頭攢動。當年只有年頭上幾天有燒賣供應,平日里有錢也買不到,母親每年必是帶我們兄妹幾個到這爿店裡去吃燒賣,兩人合一客。那薄薄的皮子,鮮美的冬芛肉餡,好象比現在賣的要好吃得多。

袋裡的六角壓歲錢,主要用在吳珠寶開的小人書攤里。一分錢一本的小人書,可以看上一整套《三國演義》全集或者《隋唐英雄傳》全集,一坐半天的小書攤就用去了我一半的壓歲錢。

初二開始走親戚、做客人,一晃已是初七八里了,玩也玩得差不多了,想到寒假作業還沒有動筆,心裡急吊吊地,硬著頭皮靜下來,草草把作業做完。

過了正月十五,俗話說「拜年拜到正月半,拿根門閂追一段」,年也算過完了,就安下心來上學讀書吧。

但當年本地人過年的風俗習慣至今還記憶猶新。

初一,窩在家中或逛逛街,初二才開始走親訪友。

年初一的開門炮丈必須是雙數的,放的時候應該有「嘭啪」兩響,如只有單響的話,心裡燜鼓鼓的不舒服。

初一的早飯是不吃粥和泡飯的,否則今後出門天要落雨。

初一最好不要掃地,要掃的話必須從門口掃到屋內,垃圾不要倒掉,否則倒掉的是財運和福氣。

到鄉下做客人吃年節酒,「敲魚、撥肉、吃芛干」,那條紅燒魚是不能碰筷子的。

招待客人一般不用茶水,農村裡是放上白糖的鍋糍茶,街上人是放糖的凍米茶。

新年新歲要忌口,長輩會準備一張老糙紙,講了不吉利活語的小屁孩會被大人用它來抹嘴巴,表示小孩說的話似放屁,不足數。

年前祭祖的供台上必須有整條生魚、全雞和馬張等。那生雞必須是大雄雞,去毛後在尾巴上必須剩下三根長長的金綠色的尾毛。

廿三送灶家菩薩時,把貽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讓灶王爺上天后為這家人家講好話……

這樣的年味,可惜不再有了,只留下了回憶。

沒有了期盼過年的那股激情;沒有了美食的誘惑;沒有了祭拜祖宗的神秘;沒有了北橫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沒有了鞭炮聲和瀰漫在空氣中的火藥味;更沒有了那幼稚和天真的童心,這樣的過年,雖然有極高的物質享受,心中總是感到缺了點什麼。

逝去的歲月,淡去的年味,讓人留戀的兒時過年的情景。

【作者簡介】范松林,1964年畢業於桐鄉三中初中部,1967年桐鄉一中高中畢業。曾先後擔任濮院乳品廠、濮院毛紗廠廠長。喜好民樂,愛好閱讀,對濮院地方掌故情有獨鍾。

文章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聚桂文會 的精彩文章:

沈惠金:桐鄉文化名著
傳承和弘揚,太虛大師的人文精神

TAG:聚桂文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