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老西門。馬上要消失的上海里弄小巷
「歡迎您乘坐軌道交通8號線,本次列車終點站沈杜公路,
下一站,老西門!」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老西門,大概就是在坐8號地鐵線的時候吧。一個箭頭指向老西門,另一個箭頭指向人民廣場。
這裡是隱藏在繁華上海中,最樸實的居民區,擁有樸實的市井生活,還有「文廟、大富貴、夢花街」這樣無人不知的名號。珍藏著許多老上海人最難忘的回憶,這裡就是—老西門。
但是最近聽到了一個讓人十分難過的消息—「黃浦區508-514地塊將要拆離了」。
黃浦區508 - 514地塊,也就是老西門西塊地區,包括金家坊、西馬街、孔家弄、翁家弄、貽慶街等……這片充滿老上海人回憶的地方,已經開始準備拆離。一想到再也看不到滿天飛的小廣告,聽不到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就很憂傷。
這些的里弄小巷都將漸漸消失,老盧灣沒了,老靜安也沒了。除了老底子的上海人,也許也沒有多少人能記得曾經上海最古老的市中心。趁著它離開之前,讓我們再好好親歷一次。今天就帶大家再來逛逛老西門,尋找僅存於老上海的味道與記憶。
走,到老西門地鐵站
1 | 大腸面
在魔都上海,大腸面可以算是一大特色美食了,相信每個上海人都有自己最心儀的那碗大腸面。
首先安利給大家的這家店火了好一陣子,他家的大腸面被稱為「上海人最認可的國民大腸面」。位於復興路,靠近老西門。門店小小的,裡面分上下兩層,上層用餐下層灶披間(廚房)。雖然地方比較破舊,桌子和地板也都油膩膩的,但這裡做的面真的超好吃。每天還有很多慕名前來吃的外國遊客,店外排的隊老長了。
如果有空前去品嘗的話一定要點「大辣烤」(經典老上海搭配:大腸面+辣肉+烤麩)。味道可以說是一級棒,大腸收拾地很乾凈,吃起來沒有什麼異味,鹵得也很入味,大塊且香嫩有嚼勁,不過北方的朋友可能不太吃得慣上海大腸面那股回甜的味道。上面速度很快,一般大約五分鐘就煮好了。夾起一塊大腸一口咬下去,那個香啊,只有去吃過才能體會得到。
地址:復興中路59號 (吉安路東台路間)
2 | 紅燈籠餛飩店
這家店有著「上海最難吃到的餛飩」的稱呼,是因為這家巷子里的餛飩店只做夜宵,晚上九點半才開門,而且還得看老闆的心情。
很多餛飩的湯底都是清湯,但是這家餛飩用的可是貨真價實由骨頭和鹹肉熬制的湯底。老闆娘說,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只有晚上才開門的原因(因為白天要熬制湯底)。鮮肉餛飩和菜肉餛飩是該店的主打,價格實惠味道好。而且這裡的餛飩餡料多、皮薄、湯汁濃,幾乎是公認的好味道。餡足皮薄湯又濃,純手工製作的餛飩每天晚上要賣出一百多碗。
地址:復興東路959弄3號
3 | 永興餐廳
霓虹燈的小招牌躲在弄堂的小角樓里,沒人帶路很容易就會錯過這家餐廳。處在不起眼的小弄堂里,走入其中,紅色的牆壁掛著照片,華麗麗的吊燈,很像老上海人的家裡。店裡大概6、7張餐桌,每天的預訂都爆滿。
相比於其他本幫餐館,永興的菜式算是在平淡中尋找創意,總是給人意想不到的驚喜。本店的金子招牌—熏鴨肉蛋黃卷常被作為開胃菜,是鹹蛋黃控們的最愛,鴨肉的咸香混合著鹹蛋黃酥酥的口感,一口一個大滿足!椒鹽排條也很不錯口味稍咸,但仍是欽點率最高的菜肴之一。蔥烤鯽魚、糖醋排條、松子鱸魚、酒釀圓子等上海菜,也都繼承了本幫菜不屈不撓的精神—濃油赤醬,說了這麼多其實還不如實地品嘗一番來得乾脆。
地址:復興中路626弄1號(茂名路瑞金路間)
4 | 宏玉坊
上海人喜歡把早飯稱之為「早點心」,感覺從小吃到大的點心裡,只有鍋貼生煎能稱得上是「早飯經典」。但其實大家經常在大街小巷裡看到的將生煎鍋貼搭配起來賣,想實現利潤最大化的攤頭,通常賣的都不怎麼好吃。在上海,要想吃到正宗的鍋貼就一定得拜訪那些藏匿於街角弄堂里的點心鋪,他們通常做東西很專心,只賣一到兩種食物。
在肇周路上,就藏著這麼一家店。開了9年之久,早在上海鍋貼榜單上佔據了牢牢的位置。在附近上班的小白領和住在老西門的叔叔阿姨,只要有空肯定會來吃上幾次。
為了讓客人能吃上熱乎新鮮的鍋貼,都是現包現煎的。這裡的鍋貼用的是定做的皮子,麵皮的大小正好可以包住肉餡,厚度也剛剛好,口感超贊。肉餡里加的是自己熬制的骨頭湯,超良心的店家。用的老方法(醬油、白糖、醋按照一定比例調和後不僅有鮮味,還甜中帶咸、咸中帶甜),一點味精和雞精都不放,呈現給客人最健康最原汁原味的鍋貼。輕輕地咬上一口,滾燙的湯汁隨即流出。狠狠地嗦上一口,骨頭湯汁刺激著口腔里的每一個味蕾。可謂是底脆湯汁多,剩餘的湯汁還能倒出大半勺!
店裡另一招牌便是砂鍋小餛飩,客人可以根據自己喜好的選擇加料(粉絲,油豆腐,牛肉等)。不僅味道好,而且底料超級足,怎麼撈都撈不完。湯底添加了一些自家煮的海鮮湯底凍,吃地時候不妨試試往湯里加些白鬍椒粉,不僅能提鮮,還能去除體內的濕氣,令人胃口大開。
地址:肇周路395號(李惠利中學斜對面)
5 | 老城廂(石庫門)
用「見證上海滄桑片區不可複製的寶地」這句話來形容老西門是再合適不過了。老西門地區是上海老城廂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上海傳統文化特色最明顯、人文資源最豐富的區域,可以說這是一座沒有圍牆的老城廂歷史博物館。
上海阿姨吃完飯正忙著洗碗;上海爺叔坐在藤椅上聽著廣播逗著鳥;囡囡們放學後在狹窄弄堂玩的不亦樂乎。充滿了煙火氣,這,就是老城廂的日常生活。要是說起老上海最具特色的居民住宅,人們一定會提到老城廂石庫門,就像說起老北京自然就會想到老衚衕和四合院一樣。
老城廂是石庫門最多的地塊之一,石庫門起源於太平天國起義時期。當時戰亂,迫使江浙一帶的富人們紛紛擁入租界尋求庇護,外國的房產商趁機大量修建住宅。住宅樣式借鑒了江南的民居,用石頭做門框,以烏漆實心厚木做門扇,因此取名為「石庫門」。
6 | 龍門邨
要是想細細的欣賞一番石庫門,可以去看看龍門邨。位於老城廂西南角的尚文路上,被稱為是老城區的「上只角」。它是在原龍門書院的舊址上進行改擴建,由於是分三批建造的,三個階段的房屋各不一樣。所以弄內的房子有老的中式石庫門、有帶西洋色彩的新石庫門,也有新式里弄房子和有錢人的小花園洋房。由於建築形式十分豐富,在業界稱之為「微縮萬國民居群」,難怪當時是人人都嚮往的地方。
在龍門邨里最令人驚艷的是尚文路133弄弄口的門樓,宮廷式雙層飛檐大屋頂的獨特設計,成為了龍門邨的標誌性建築。
可以從老西門坐地鐵8號線到陸家浜路,再走700米就能到。
地址:尚文路133號
7 | 文廟
文廟在老西門人心中的地位絕對是舉足輕重,這裡是上海市區唯一的孔廟,也是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迹。擁有最厲害的「上海文廟十景」,還有「石雕藝術的殿堂」的稱號。這裡既有大氣的明清風格建築,又有環境清幽的江南園林風貌。各種奇石、根雕展、茶壺展,和上海古代文人碑刻展示。對於上海人來說,是一個白相的好去處。
當然老上海人對這塊地方肯定很熟悉,算是以前小的時候最喜歡來的地方了。一路逛過去,能看到超多的零食小吃,還有各種玩具。永遠都充滿著歡聲笑語,非常熱鬧。
地址:文廟路215號
8 | 碗仔膏
有過童年的人一定對碗仔膏不陌生,小小的碗仔膏里承載著濃濃的童年記憶,每次看到都忍不住想去買。老西門旁的文廟路上就有家賣的,店名就叫碗仔膏,雖然店面很小不太起眼,但生意還不錯。碗仔膏顧名思義就是裝在一個一個小碗里的,買的時候用牙籤一串,可以拿在手裡邊走邊吃。有好幾種味道可以選擇,口感十分Q彈,是童年裡最愛的小吃。
地址:文廟路215號文廟內 (老道前街文廟路)
8 | 豫園
豫園位於上海市老城廂的東北部,是江南古典園林。 「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園」,有「豫悅老親」的意思。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園林,始建於明代嘉靖,由明代造園名家張南陽設計,並親自參與施工。古人稱讚豫園「奇秀甲於東南」,「東南名園冠」。潘允端晚年家道中落,截止2017年已有四百餘年歷史。
綠化布局合理,植物配置得當,層次分明。園內樓閣參差,山石崢嶸,湖光瀲灧。豫園算的上是園林中的精品,內有三穗堂、大假假山、鐵獅子、快樓等著名古代建築。設計精巧,清幽秀麗,具有小中見大的特點,是江南古典園林中的一顆明珠。
地址:安仁街218號豫園內(湖心亭九曲橋北首)
9 | 綠波廊
綠波廊可以說是城隍廟的老字號,上海的招牌之一,很多外國人及其領導人都慕名前來吃過飯。
做的本幫菜很地道,濃油赤醬。但菜價也不便宜,喝個下午茶什麼的倒還是不錯的。迷你粽、素菜包、小籠等九道干點加上一份水果羹,即可嘗盡綠波廊里的招牌點心。這裡的點心堪稱是一絕,桂花拉糕、眉毛酥等特色點心都不可錯過。口味超贊,服務業也很周到。這裡從早到晚都擠滿了人,所以如果想要前去品嘗最好先提前預定。
聽說下午去吃飯,還有美麗的小姐姐彈奏樂器哦~
地址:老城隍廟內豫園路115號
10 | 和豐樓
如果綠波廊略貴,那麼和豐樓的價格就顯得親民多了,人均大概30—50元。位於城隍廟最大的小吃廣場中,這裡有各式風味的小吃。特別推薦和豐樓里的三黃雞,雞肉特別嫩而且蘸料很好,一不小心就吃上了癮。灌湯包也不錯,味道很鮮。畢竟是上海的名小吃,外形精緻,做工也很細膩,光看著就讓人很有食慾。屬於人氣十分旺的名店,逛城隍廟時中午可以去這裡吃吃。
地址:福佑路238號豫園內
如果看到這裡,你還在糾結該去老西門的哪裡逛,不妨選擇坐上11路(算是大多老上海人出行的必乘路線,從老西門出發沿著人民路、中華路行駛,環繞豫園老城廂一周再回到終點老西門),沿著最有歷史感的環線風景來場沒有目的地的小旅行吧。
願這些美食,能在寒冬中給大家帶來一絲溫暖,給思念一個寄託物。最後讓我們用照片的形式,一起重溫一遍屬於老上海最質樸的市井氣息吧。
老西門,永遠不說再見
雖然,陳舊的建築都將漸漸拆除
但在老弄堂里發生過的事,結下的情
都將深深刻在我們的腦海中
這裡有著我們人生眾多的回憶
也有著我們永遠的310102!
本文轉自河馬旅居指南
TAG:橄欖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