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的原田家族竟是漢獻帝的後裔
日本的漢獻帝後裔
作者:陳喜儒
漢獻帝劉協(181—234)的禪陵,位於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方庄鎮古漢村南,南距修武縣城23公里,北依太行山,其餘三面皆為平原。近年來,不少姓坂上、大藏、原田的日本人專程來修武尋根謁祖,祭拜劉協,自稱為劉氏後裔。
此事說來話長,追根溯源還是要從東漢最後一個皇帝劉協說起。
漢獻帝劉協,東漢靈帝劉宏次子,是個生不逢時的倒霉蛋、受氣包,但晚年得福。他出生不久,生母王美人就被何皇后毒死。8歲時,靈帝駕崩,撫養他的祖母董太后被害,他的同父異母哥哥、何皇后所生的劉辯繼位,史稱漢少帝。從此劉協和他的窩囊哥哥成了宦官、地方豪強、軍閥袁術、袁紹、董卓等人手中的棋子,奪來搶去,任意擺布。
董卓自認與收養劉協的董太后同族,也看不上劉辯的窩囊無能,於是廢少帝,扶劉協登基,史稱漢獻帝。董卓被殺後,劉協落入曹操手中,這就是著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建安十八年(213),曹操把三個女兒曹憲、曹節、曹華打包嫁給劉協,把劉協變成了他的女婿。建安十九年,伏皇后要求其父伏完誅殺曹操的密謀敗露,曹操威逼劉協廢黜伏皇后,將其幽閉而死,並毒殺她生的兩個皇子。建安二十年,曹操逼迫劉協立曹節為皇后。延康元年(220),曹操死,曹丕繼位,他不好殺自己的姐夫,便脅迫劉協禪讓,改封山陽公,將其趕出京城。
從此劉協遠離政治漩渦,專心治理山陽。他躬耕菜圃,勸課農桑,減免賦稅,獎勵墾荒,興辦義學,廣施仁政,懸壼濟世,救死扶傷,日子過得充實而安詳。百姓感謝他的功德,敬之如父母,為其建廟立碑,歌功頌德。在歷代亡國之君中,劉協活得最快活、最有價值、最有意義。
西晉太康元年(280),劉協玄孫劉阿知見天下大亂已見端倪,便於農歷五月一日召集舊臣商議對策說:「我久居此地,恐有覆滅之禍,聞東國日本,有聖太子。」遂決定去日本避難。劉阿知率其子劉都賀、其舅趙與德,族人劉國鼎、劉濤子、劉信子、劉鶴明等2040人飄洋過海,幾經艱險,於日本應神天皇時代(270—310)到達日本,後被倭奴國王賜號東漢使主,奉命定居於大和國高市郡檜前村。如今在檜前村和岡山縣倉敷市妙見山頂,都有阿知宮,是祭祀劉阿知的場所。
漢皇族劉氏移民倭奴國,在日本史書《日本書記》《古語拾遺》《續日本記》中都有記載。劉氏族人移民倭奴國後沒有用劉姓,完全融入大和民族,衍變成新的日本姓氏,成為倭奴國的新貴族。他們帶去了當時中國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極大地促進了倭奴國文明的發展。如劉阿知的兒子劉都賀將當時中國的紡織技術帶到日本,因而被稱為都賀王。日本仁德天皇六十年(372)農曆四月八日,阿知後裔被賜姓坂上。日本雄略天皇十六年(471)農曆十月一日,阿知後裔又被改賜姓大藏。特別是在朱雀天皇時代(930—946),阿知的後裔、漢高祖劉邦第四十五代孫大藏春實任征西大將軍,為平定「天慶之亂」立下汗馬功勞,受到日本天皇嘉獎和賞賜,此後大藏家族一直任長門守、太宰、大監等要職。
大藏春實在九州原田築城,其後代居住在城內,到日本天承元年(1131),這支居住在原田的劉氏後裔正式以原田為姓,形成了今天日本社會中著名的原田家族。如今原田家族已經傳衍到劉邦第九十三代孫。他們在福岡市建立了漢太公廟,至今保存著代代相傳的族譜,並按照傳統禮儀,到太公廟遙拜祭祀劉氏遠祖。
竊以為,這種家族式的大規模移民,對於日本文明的發展,對於中日文化和民族的交匯融合,功莫大焉。誠如日本史學家坂本太郎在《日本史概說》中所說:「劉阿知一族及其後裔傳入日本的漢文化,無論在精神還是物質方面,都給日本文化以劃時代的影響。在精神方面,漢字、漢籍以及儒教和佛教的傳入決定了後來日本文化的性質。在物質文化方面,水利、灌溉、養蠶等農業技術,建築、雕刻、織布、冶金、制陶等各種工藝技術及其作品對當地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岀了巨大貢獻。」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以微痕分析認識賈湖遺址出土石器
※符繼成:《聊齋志異》詳註新評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