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曹操三個女兒竟嫁一人?

曹操三個女兒竟嫁一人?

曹操雖然妻妾眾多,兒女成群,但一下子出嫁3個女兒,而且還給同一個人,這也必定不同尋常,這位「乘龍快女婿」是誰?曹操為啥這樣做?

原來這位不同尋常的女婿就是大名鼎鼎的漢獻帝。皇帝迎娶大臣的女兒很常見,但漢獻帝不是一般的皇帝,他是一個傀儡皇帝,曹操也不是一般的大臣,他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實際掌權者,漢獻帝可是要看曹操大人的臉色行事的哦。

那曹操有必要嫁女兒給一個傀儡皇帝嗎,有必要這樣「高攀」嗎?即使要籠絡漢獻帝,嫁1個女兒不就可以了嘛,何必一下子要嫁3個親生女兒給他呢,而且一開始還都是做小老婆,他不能留下兩個女兒籠絡其他人嗎,雖然曹操子女不少,但畢竟也資源有限,應該資源利用最大化嘛,廣結兒女親家,以穩固和擴大自己的統治基礎,不是更好嗎?帶著這樣一連串疑問,我就和您聊上一番。

人家漢獻帝原來是有大小老婆的,和她們的感情都很好,壓根兒沒想過要娶曹操的女兒,但後來隨著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逐漸轉變為「挾天子以令諸侯」,且越來越有取代之勢,漢獻帝由一開始感激曹操,開始變得對曹操愈發不滿,矛盾走向尖銳。漢獻帝本人雖是傀儡皇帝,但他本身的資質還是不錯的,也不窩囊,只是環境和時勢造成了他不得不做傀儡,個人資質抵不過命運的安排和大環境的限制,但是漢獻帝還是在無奈的環境下做了兩次明顯的抗爭。

第一次是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漢獻帝和他的董貴人密謀反曹,董貴人找到了她的父親董承為援,這也就是《三國演義》中描寫的董承衣帶詔事件的原型,結果事件敗露,董貴人和其父董承被殺,漢獻帝被進一步控制。

隨後,曹操的實力越發壯大,即使失利於赤壁之戰,但在廣大的北方,根基穩固,實力非常雄厚,在諸侯中穩居第一,他的官職也一路擢升,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被冊封為「魏公」。在曹魏集團取代東漢,建立魏朝的過程中,封「魏公」是最關鍵的一步。

因為在兩漢,非皇族子孫,爵位的頂峰是侯爵,低階的侯爵只享受衣食租稅,不封土治民,高階的侯爵雖然可以封國,但治民權和政治權利受到很大的限制,比如列侯居國,對於徵發國人徭役和賦稅,均有嚴格法律規定,既不得「過律」,更不得「擅興」;否則,要受到免爵或削封的處分。列侯居國,還不得擅自逾越國界,如擅出國界,輕者免爵,重者坐刑。不為士民所尊,勢與富室無異,最終是趨於沒落。

而兩漢時期,在曹操之前封「公爵」的外姓臣子只有篡位西漢的王莽。當時,曹操封「魏公」是突破了人臣獲封爵位的底線(曹操此前已經被封為丞相、武平縣侯),還被賜九錫,且位在諸侯王之上。封國土地有十郡,差不多相當於整個冀州(河北省中部、南部、河南省北部、山東省西部)。

曹操不僅在其封國擁有完整的封國體系,在他實際統治的整個北方地區都有很強的治民權和統治力。同年七月,魏公國開始建立祭祀社稷之神以及曹氏祖先的宗廟,因此,曹操稱魏公、封公國、建立社稷宗廟,是曹魏集團取代漢朝的最關鍵一步,這步無論在名義上、還是實質上都已經突破了漢朝臣子的底線,取代漢朝看上去只是時間問題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曹操在封魏公的同一年,再次顯示出大手筆,一下子出嫁3個女兒給漢獻帝,《後漢書·皇后紀下》中則記載了漢獻帝劉協娶曹操之女所下的聘禮情況:「獻穆曹皇后諱節,魏公曹操之中女也。建安十八年,操進三女憲、節、華為夫人,聘以束帛五萬匹,小者待年於國。」顯然曹操也知道自己突破了漢朝臣子的底線,為了不授人以口實,為了安撫籠絡漢獻帝,也夾雜著他年輕時期忠於漢朝、感恩朝廷的情結,曹操竟然做出了這麼一個非同尋常的舉動!

若曹操於此時嫁1個女兒給漢獻帝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為什麼要一舉嫁3個女兒給同一個人呢,前面已經說了這個大手筆出台的背景和一些原因,還有別的原因嗎?

這裡我先說漢獻帝的第二次密謀反抗,然後說出我的答案。第二次密謀級別升高,由漢獻帝的正宮伏皇后親自出馬。具體密謀時間,史書沒有明確記載,只是說建安五年董貴人被殺以後,伏皇后看了這個情況,從此心懷恐懼憤恨。於是她給父親寫信,講曹操殘酷逼迫的兇相,要她父親秘密圖劃、剷除曹操,伏完不敢動手,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

直到十四年後的建安十九年,事情泄露,這時候伏完已去世(伏完死於公元209年),但曹操不肯罷手,將伏完的兒子伏典及伏家老老小小數十口滿門抄斬,並且還殺了伏皇后,以及漢獻帝和伏皇后生的兩個孩子,另外還流放了伏皇后白髮蒼蒼的母親等十九人。

很多人就採信了史書的這些記載,但是著名史學家呂思勉以及易中天先生對此有不同看法,呂老先生認為以曹操的地位和氣魄,不會簡單地因為伏皇后給其父親的一封信有詆毀之言而加害,而且漢獻帝也不會因為董承被害而遷怒曹操(董承本身也不是靠得住的忠臣),認為這個案件背後"一定另有原因",而且背後的事情很大、不便於記載到正史之上,呂思勉推測認為伏皇后有一個通盤的政治計劃而且事關大局,因此曹操不得不動手。易中天也認為真相應該是這個樣子。

我認為呂思勉和易中天兩位先生的研讀在這一點上是高於常人的,說的有些道理,但具體是怎樣的真相,來龍去脈到底怎樣、呂老先生和易中天教授都還沒有說透徹。我仔細研究推敲後,也認為伏皇后被殺背後另有隱情,事情也確實很大,但我可以說得更透徹清楚一點:

(1)有沒有可能密信在十幾年以後泄露?在曹操那麼嚴密的耳目下,剷除曹操的「陰謀」平安地經過十幾年,這是一個小概率事件;

(2)伏皇后有必要因為曹操殺董貴人,就冒著巨大的風險,寫信給父親讓他剷除根基深厚的曹操嗎? 其實不可能。封建專制制度下,後宮妃子之間更多的是競爭關係,當時漢獻帝倚重董貴人的父親董承,董貴人又懷上了龍種,董貴人實際上是伏皇后的潛在競爭者。試想,若董承剷除曹操成功,董承本身又是很跋扈的,董承是很可能扶持自己女兒上位的。甚至《獻帝春秋》上還借著荀彧的口說此時伏皇后還沒有孩子,而董貴人已經懷有身孕,那麼懷孕的董貴人被殺,不排除伏皇后有同情的一面,但這樣的結果對伏皇后而言其實是可以接受的,至少不會因此冒著巨大風險去剷除曹操,她其實犯不著去做,也知道這樣做很難成功。

(3) 史書和360百科、百度百科都記載:興平二年(195年),立伏皇后,伏完任執金吾,當時漢獻帝14歲,伏壽15歲,兩人相差1歲。不久,漢獻帝東歸,李傕、郭汜等追擊打敗漢獻帝於曹陽,漢獻帝於夜晚偷渡黃河到山西境,六宮妃嬪都步行出營跟隨。伏皇后手持細絹數匹,董承叫符節令孫徽持快刀威脅奪下,殺左右侍者,血液飛濺到伏皇后衣上。可以看出早在董承、董貴人父女被殺的5年前,董承竟公然令手下持快刀威脅伏皇后,搶奪她的細絹,還殺皇后的侍者,並血濺到伏皇后的衣服上。這在平常年代,董承就是犯了死罪。董承的跋扈囂張是非常明顯的,所以伏皇后內心肯定大為不滿,和董承父女關係應該不會好,因此董承父女被殺,伏皇后甚至還會覺得大快人心。因此,說伏皇后因董承、董貴人父女被殺,從此心懷恐懼憤恨,冒著很大的風險去除掉曹操,不合常理。那真相到底是什麼?

我們看一下曹操稱魏公、同時嫁3個女兒給漢獻帝和伏皇后被殺的先後時間,可以抽繭剝絲、理出頭緒。曹操於公元213年封魏公,同年嫁3個女兒給漢獻帝,有關情況上面已經說了。次年,就是公元214年,這3個女兒同時被封為貴人,伏皇后就在這一年被殺,又過了1個多月即公元215年正月,曹操的二女兒曹節被立為新的皇后。這絕不是巧合,真相應該是,伏皇后沒有因為曹操殺董貴人就去密謀剷除曹操,所以大家相安無事了十幾年。可是在曹操一下子嫁了3個女兒給漢獻帝後,伏皇后感覺到空前的壓力,第二年這3個女兒又同時被封為貴人,可以說壓力山大。此時,伏皇后如芒背在刺,她的丈夫漢獻帝同樣由於曹操突破底線封魏公,封土開國、建立宗廟社稷、也感覺到了空前的壓力。於是,夫妻二人聯手暗地策劃除掉曹操,乃至復興整個漢室的計劃,原因就在於曹操給他們夫妻二人同時帶來的空前壓力,他們哪怕冒著巨大的風險都要去做。失敗後,曹操當然查明了原因,但決不能告訴外界是由於我曹操對你們的壓迫和壓力,逼得皇帝皇后要聯手密謀剷除我,所以必須找冠冕堂皇的理由,於是編造了伏皇后十幾年前因為對曹操殺董貴人不滿,寫信給父親伏完,要謀害曹操,所以必須誅殺皇后及她的兩個孩子。同時為了嚴厲地警告一起密謀的漢獻帝,伏氏宗族竟然有百多人亦被處死,伏壽母親盈等十九人都被流放到涿郡。 從漢獻帝對哀求他的伏皇后說:「我也不知道我的性命能延續到幾時」,也可以看出漢獻帝參加了這個密謀。但曹操不能動這個公認的天子,只有敲山震虎! 更不能說出去連漢獻帝都要除掉他,只有全部往伏皇后身上推,漢獻帝只有無奈地接受現實,並對曹操殺害伏皇后的真正原因守口如瓶,任由曹操編造借口,並且這個借口還被載入了史冊。

現在再回到一開始,曹操為啥一下子嫁3個女兒給漢獻帝呢?因為曹操深知十幾年前殺掉了漢獻帝一個懷孕的妻子,自己3個女兒入宮後,明擺著有取代伏皇后的趨勢。如果日後確實廢黜了伏皇后,曹操這一殺一廢,實際上廢到後來也變成了殺,等於除掉了皇帝兩個大小老婆。為了堵天下人之口,也為了籠絡安撫漢獻帝,我曹操不是整死你兩個老婆嗎,現在我把3個親生女兒都給你做老婆,還多1個,我老曹夠意思了吧,皇帝陛下你就不用那麼恨我了吧,你劉協總可以消消氣了吧。這樣一個大舉措也自然在漢獻帝的身邊一舉安插了3個間諜,加上原來的耳目,漢獻帝的一舉一動,吃喝拉撒盡在曹操的掌握之中,漢獻帝就再也不會有圖謀曹操的可能了,曹操的絕對安全就能得到保障。曹操和漢獻帝原來的君臣關係也豐富為翁婿裙帶姻親,關係加深不少。曹操也得以繼續,而且更加名正言順地「挾天子以令諸侯」,從而對各地諸侯繼續保持著巨大的政治和軍事優勢。

曹操嫁3女給漢獻帝還有一些考量,就是希望他的女兒能給皇帝生下子嗣,特別是兒子。如果只是嫁1個,這個概率就低,一下子嫁3個,生兒子的概率就會高出很多。雖然曹操取代漢朝已經漸趨明朗,但目前還只是公國,特別在當時,孫權、劉備、張魯、馬騰、馬超、韓遂、遼東公孫家族等都沒有被剪滅;內部人心也不齊,比如荀彧前不久剛因忠於漢朝,反對曹操稱魏公,被迫自殺,曹操印象深刻,而擁漢大臣崔琰、元老楊彪等俱在,加上他多次公開承諾世受漢恩,不願背離的諾言,無法背棄,種種以上這些因素迫使他不能代漢自立。因此,取代的趨勢雖然出來了,但目前仍然是漢朝天下,他只是佔據了北方,赤壁之戰後,統一全國已經成為拉鋸戰,孫劉聯盟在南方頑強地阻擊,是否真能取代漢朝還在兩可之間,所以曹操也在做兩手準備。雖然他本人有生之年不會取代漢朝,他是寄希望於要麼是自己的兒子、孫子承受天命,或者是漢朝任然延續,由他的外孫繼承皇位。

自曹操同時嫁3女給漢獻帝,除掉伏皇后之後,曹操和漢獻帝就一直相安無事。

某種程度或某種意義上,曹操嫁3女使得曹操和漢獻帝雙方取得了雙贏。曹操之贏前面已經交代了,而漢獻帝之贏在於時代大環境決定了他只能處於傀儡的角色,東漢確實沒有復興。而漢獻帝娶了曹操的3個女兒,使得他的人生安全,尤其是他退位之後的退休生活有了充分的優厚保障。退位的時候,曹操的二女兒也就是皇后曹節怒斥曹丕和他的使者。可見她和漢獻帝的夫妻感情是不錯的,是忠於漢朝的。

漢獻帝退位後被封為「山陽公」,在封地他還是享受著皇帝的待遇,54歲病逝,當時的皇帝曹睿率百官舉哀,生榮死哀,在亡國之君中,漢獻帝的境遇是很好的,這和漢獻帝與曹家結親,曹家女兒又很維護這個丈夫是有關係的。漢獻帝因為「被嫁」了曹操的3個女兒,從而獲得了人生的安全和退位以後的安定和相對的幸福,他也一定程度上贏得了生活,他輸掉的只是註定要滅亡的漢朝,這非他個人能力所能挽回。

曹操一下子嫁3個女兒給漢獻帝,取得了兩個人的雙贏。至於女兒婚姻是否幸福不是曹操考慮的。但作為父親,他心底還是願意看到女兒們生活幸福的,所以曹操祖孫三代最後都善待了漢獻帝,這也是作為父親的曹操,作為兄長的曹丕和作為侄子的曹睿所能夠做的吧,他們都做了,哪怕這只是原因之一。

作者簡介:吳佩松70後,上海人,祖籍江蘇,211本科經濟學學士(國際金融),985高校研究生,中國首屆MPA(公共管理碩士),國家單位工作,曾獲全國詩歌比賽第二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遠方詩聲 的精彩文章:

TAG:遠方詩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