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管理》、《卓越團隊七習慣》走進建利衡創
GIF
個人品牌影響力
董彩超
導讀
認識一個人,打開一扇門;打開一扇門,認識一群人;一群人裡面認識一個人,這個人再帶你打開一扇門,莫忘起緣人!
我們提供的不只是課程,是助力你成長的平台。在這裡,你會有全新的學習體現,你的收穫,遠不止你想像。
1
課程實況
2018年1月20日、27日連續兩周,1+1+1商學院董彩超老師、應建利衡創崔總、王總邀請,為中層管理者進行《團隊管理》、《卓越團隊七習慣》培訓。
2
課程特點
《卓越團隊七習慣》是定製的課程,課後,學員們反應熱烈:
團隊,需要約束、監督、梳理、協調。管理者是第一責任人,扛起自己的責任。
習慣一·積極主動
每個人都有四大天賦,這是職場人士天然具備的重要資源。如何將這些資源轉化為成果,幫助學員掌握心態管理的技巧。
針對問題:提升員工工作積極性、主動服務意識。
習慣二·以終為始
以終為始意味著,每天、每個任務、每個項目開始之前,你都要對自己的方向和目的有一個清晰的構思(即願景),然後再動員一切積極因素去實現它。
針對問題:如何為員工建立一個有效果的目標。目標的要素包括哪些。
習慣三·要事第一
哪些事情必須首先去做,哪些事情可以延後,判斷的標準是什麼?怎樣把注意力集中於自己的優先事務?換句話說,有限的時間資源究竟該優先給予哪個目標呢?
針對問題:每天處理的事情中,如何更好的利用好時間。
習慣四·雙贏思維
怎樣在自己與他人之間建立互信關係?同事之間是否真心樂於分享?跨部門之間的協作是否以利人利己為目標?這些都是每個類型的組織給予高度關注的問題。
針對問題:讓員工學會站在別人立場,建立雙方都有利的結果。
習慣五·知彼解己
高情商員工的特點是什麼?建立「以尋求理解為宗旨去聆聽別人的習慣」。
針對問題:很多的時候,矛盾是因為我們不了解對方,也因為我們沒有認真聆聽對方想表達的意思。
習慣六·統合綜效
統合綜效是建設性合作的習慣,協作增效的實質是重視差異、尊重差異、建立優勢並彌補弱點。創造性的利用彼此差異、尋找第三替代方案的「解題模型」。
針對問題:如何讓學員發現身邊的資源,運用身邊的資源。
習慣七·不斷更新
持續更新的習慣
針對問題:好的習慣是在運用中不斷優化的。
3
聞道有先後,知識是拿來用的
靜靜地等待照片中
4
建利衡創
西安建利衡創企業管理諮詢集團有限公司坐落於高新區科技一路匯德科技園,註冊資本1000萬元。專業辦理代理記賬、工商註冊、商標註冊、企業管理諮詢、商務信息諮詢、財務諮詢、法律諮詢、創業孵化等業務。
公司以「專註、專業、知本、共贏」為理念,致力於建立公正、透明的行業行為標準,成為財會服務行業的標杆。同時,以多個創業孵化園區為基礎,為眾多企業、創業者、社會精英,打造了一個開放包容的資源整合、創業交流平台。
2014年前在新疆烏魯木齊、喀什等地發展,設有事務所 ;
2014年7月,於西安匯德科技園掛牌;
2015年7月,正式成立集團公司;
同年楊凌分公司、成都、重慶分部紛紛開業;
截止2017年1月 人力超過百人 目前已覆蓋西安、楊凌、成都、重慶,已代賬超過3000家企業,服務企業超過5000家以上,在行業內廣受好評。
5
商學院由來
1+1+1商學院(以下簡稱商學院)籌備於2017年6月,是目前寶雞最專業的企業培訓服務平台,也是陝西第一個智庫商學院。1+1+1商學院秉承「第一、唯一、專一」的品牌經營理念,重視本地化人才發展環境,側重培養「三一」理念的品牌管理落地職業經理人。每行業每年打造1-3家品牌標杆企業,預計每年培訓學員20000人次。
商學院針對企業通用管理、職業經理人、品牌全息構建、蜂鳥課程四個領域為切入點滿足學員的培養需求,結合企業發展階段與行業特點,向企業推薦適合的人才培養計劃及學習課程。
「讓每一家企業都有機會來商學院學習」是1+1+1商學院的目標。商學院先後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大等高校建立了項目合作,取得了高校的學術和資源支持,引入優質商科教育資源、構建新興商業實踐平台、拓寬商務精英、職業經理培養路徑。
商學院全力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雙師型隊伍。在講台上,可以引導學員學習;在講台下,可以助力企業發展;優秀的企業家學員也可以申請成為智庫的一員;
商學院首次提出以學員為主的「八段」教學法,大大滿足了成人學習學以致用的特點,強化落地、應用。
常規的公開課、精品班、總裁班與豐富的遊學、沙龍、論壇、選修課相結合,也是商學院教學的一大特點。我們支持學員人脈最大化,有效化,為學員提供了多形式的鏈接。幫助學員企業發展與學員回饋商學院相結合。
我們創造不了真理,我們只是善於應用真理,我們和學員一起在企業應用中創造效能。因為有你,才更精彩, 2017年始,我們在行動。
6
以往磨課收穫展示
我們在路上!
7
演唱會預告
1+1+1商學院首屆演唱會
相約2018年
地點待定
歡迎同學們一起參加!
感謝您抽出·來閱讀此文
GIF
TAG:個人品牌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