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冰雪產業商業版圖:3億冰雪人口紅利待實現

中國冰雪產業商業版圖:3億冰雪人口紅利待實現

以「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5%的滑雪人口比例」以及「人均活動消費500元/年」進行測算, 國內冰雪產業未來每年將創造活動收入325億元左右。以較為常規的1:10的規模拉動相關產業發展進行測算,冰雪運動帶動的其他關聯產業收入將達到3000億元以上。

這樣巨大的蛋糕中,誰在分享紅利?誰又是最大贏家?

中國冰雪產業商業版圖:3億冰雪人口紅利待實現

圖片來源:張家口新聞網

3億冰雪人口如何實現

「新的雪季到來,冰雪產業相關的朋友很活躍,我們也是有許多項目的調研工作要做。」IDG亞太區副總裁徐洲表示。

作為最早為北京、張家口2022冬奧會的申辦作服務工作的投資公司,IDG在冰雪產業領域已有諸多布局,比如打造平台的冬博會。除此之外,其在冰雪產業基金、冰雪培訓等產業鏈上均有涉足。近期,IDG在冰雪小鎮以及冰雪旅遊領域將有重要項目公布。

不僅是IDG,光大證券、深創投等公司也和一些地方政府成立了冰雪產業基金。根據已經公布的冰雪產業基金,再加上國內十多家「冰雪產業概念」的上市公司(包括地產公司)近兩年對冰雪企業收購併購的資金,目前,冰雪產業投資規模近千億元,且還不包括目前正在籌備中的投資項目。

業內人士表示冰雪產業的投資總額究竟有多少並不好估算,但國家體育總局四部委2016年聯合出台的《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提出了多項產業發展目標,其中有兩個數據值得參照,一是2020年冰雪產業總規模達到6000億元,二是到2025年冰雪產業總規模達到1萬億元。

華騰冰雪創始人侯明暉表示:「無論是達到6000億還是1萬億,一個重要的基礎就是要真正實現『3億人』目標,不斷壯大的冰雪消費群體才是這個產業最重要的環節。」

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是北京攜手張家口申辦2022年冬奧會時,中國向國際社會作出的鄭重承諾。

中國冰雪產業商業版圖:3億冰雪人口紅利待實現

中國冰雪產業商業版圖:3億冰雪人口紅利待實現

「北京攜手張家口申辦2022年冬奧會時的優勢很突出,但劣勢也明顯,比如『冰雪人口』。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我國的雪場總數有458家,滑雪人次為1000萬人次,但從1000萬人次到3億人,這也是中國急需拓展的巨大市場,而且歐美冰雪產業的發展速度基本處於停滯或者負增長狀態。」徐洲表示。

歐美冰雪旅遊產業在二戰後才真正上軌道,在歷經大半個世紀的發展後已經非常成熟並且具備極強的品牌效應。不過,《2017全球滑雪報告》顯示,2016年雪季結束之後,大多數雪場的數據都比過去有了下降,比如,2015/16年冬季法國有5200萬滑雪人次,比上一個雪季降低了3.5%,最近5年平均滑雪人次的水平也略有下降;瑞士2015/16年冬季有2160萬滑雪人次,相比前一年下降4.4%,低於五年平均水平11.7%。

除了全球變暖和雪質變化外,滑雪用戶發展速度趨於平緩也是其中一大因素,因此全球冰雪產業需要更多的人參與冰雪運動,而北京張家口2022冬奧會成為最好的突破口。

2022年冬季奧運會在某種程度上的確激發了中國冬季運動發展,中國大多數地區都新建了滑雪場,僅在2016年,就有78家新開業滑雪場。研究顯示,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之後,滑雪人口開始高速增長;人均GDP超過10000美元之後,滑雪人口的增長將步入爆發期,高速增長期將維持10年以上。2015年,中國人均GDP業已突破8000美元。

京津冀成為投資者的第一選擇

3000億元對於任何一家冰雪企業都具有極大誘惑力。目前找北京軍都山滑雪場的投資者並不少,北京軍都山滑雪場總經理喬偉表示,冰雪產業還是要一步步踏實做,關於雪場的規劃與戰略已有布局。

「京津冀目前是冰雪產業投資的第一梯隊,論冰雪資源,京津冀並非是最佳選擇,但因為有2022年冬奧會的撬動加之冰雪消費人群的優勢,京津冀還是有希望成為世界冰雪『第三極』。」侯明暉認為。

中國冰雪產業商業版圖:3億冰雪人口紅利待實現

圖片來源:張家口新聞網

《2017全球滑雪報告》顯示,全球年滑雪人次在4億左右,滑雪者群體為1.3億人,阿爾卑斯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滑雪勝地,吸引了43%的滑雪者;第二大的滑雪勝地是美洲(主要是北美科羅拉多州地區),佔全球滑雪人次的 21%,亞太地區曾與美國相同的份額,但隨著日本市場的下跌,中國市場日益增長成為亞太地區的重心。

「每一屆冬奧會與各個國家滑雪市場並沒有那麼強的相關性,但成功的冬奧會一定會給舉辦地帶來更多正面影響。但總的來說,冬奧會的舉辦,能夠促進滑雪人次的增多與滑雪場數量增多,從而促進整個國家滑雪產業的發展,尤其是舉辦地。」徐洲表示。

2022冬奧會有北京、延慶和張家口三個賽區,屆時共有25個場館(目前已公布詳細規劃)投入使用,場館最多的北京賽區共使用12個競賽和非競賽場館,11個為2008年奧運會遺產,其中9個直接使用;延慶賽區位於北京中心城的西北方向的延慶區,共有5個場館(其中3個為新建場館、2個為臨時場館);張家口賽區共有8個場館(其中2個為現有場館、4個為新建場館、2個為臨時場館)。

曾有報道稱,此次冬奧會賽事編製預算中包括競賽場館和非競賽場館在內的場館建設預算約為15.1億美元。

「社會資本肯定是重要的一支力量。」侯明暉表示。

以北京為例,2016年,北京曾向中外投資者推介60個重點項目,其中就包括2022年冬奧會主場館之一的國家速滑館項目,項目總投資11.8億元,計劃引入社會資本為6億元;另外,延慶奧運高山滑雪中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延慶奧運村項目也正式對外招募社會資本參與,項目總投資26.8億元,擬引入社會資本6.9億元,而投資該項目的企業,可以通過投資建設奧運村和運營兩個場館獲得回報。2017年,北京冬奧會再次採用PPP模式募資。

除此之外,《2017年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顯示,北京、天津、河北2017年新增雪場為13個,三地的雪場總數為95家。

2016年,北京市正式發布《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冰雪運動發展的意見(2016—2022年)》及七項配套規劃,《意見》提出,主動將冰雪運動發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強三地之間的交流合作與協調聯動,北京將進一步深入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與河北省共同建設京張冰雪體育休閑旅遊帶,並組建京津冀冰雪產業戰略聯盟,提高區域冰雪產業整體實力。

冰雪產業初期的布局

冰雪產業風口再次到來時,東北地區已是投資者眼中的第二梯隊,而且在這個梯隊中,還增加了內蒙古、新疆、山東等冰雪資源已開發以及待開發的地區。

《2017年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顯示,2017年,山東以61家滑雪場排名全國第二,新疆以59家排名第三,內蒙古以37家排名第九。

東北地區冬季降雪較多,地表積雪時間長,是中國降雪最多的地區。這樣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使得東北擁有中國主要滑雪區域的一半資源,比如位於北緯44-45度之間的亞布力區域就是中國現代滑雪發源地;吉林則處於冰雪聖地的黃金緯度——北緯43度,吉林誕生了新中國第一家滑雪場——松花湖滑雪場。

《2017年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顯示,東北三省的雪場目前有202個(黑龍江124、吉林41 、遼寧37),佔到中國滑雪場地(703個)近三分之一。

「北京的滑雪場在2000-2001年開始起步,而亞布力在1996年已舉辦了亞冬會。東北誕生了中國最早一批的冰雪產業,從冰雪培訓到冰雪旅遊,但除了為國家輸送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運動員外,全國性的冰雪品牌並沒有誕生,這是非常遺憾的。」曾欲在黑龍江投資冰雪產業的南方某集團執行董事表示。

這背後的原因很多,但與一個大環境不無關係,那就是東北經濟素以煤油裝備等重工業為主,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

侯明暉表示,中國冰雪產業第一輪高速發展階段是從2010年開始的,地產企業開始涉足冰雪產業,資源最好的東北是首選之地,但在這一階段,東北的重工業過剩產能未進行及時調整,反而開始了新一輪擴張,使得東北的工業總產值中的重工業依舊偏高。

2014年前後,東北的招商項目中,也有不少冰雪產業相關的體育旅遊項目,上述執行董事考察後還是決定放棄,原因有兩點:一是當時冰雪產業還沒有被真正激發起來,東北還是以本地人口為主,而且全國的滑雪人口也就1000萬人次,僅佔總人口的0.4%,相比之下,美國的滑雪人次在6000萬,滑雪人口佔比為2.51%;二是東北的競爭激烈。

在經濟下行結構調整中,冰雪旅遊產業成為東北地區經濟轉型的方向之一。比如,黑龍江提出到2022年,黑龍江本土要有2000萬人次參與到冰雪項目中來,同時要吸引5000人次的域外人員到黑龍江旅遊,與此同時,黑龍江全面布局冰雪產業,首支冰雪產業基金成立。

新疆同樣擁有雪期長、雪質好等自然環境優勢,再加之亞高原地帶的「逆溫層」效應,無論是南疆還是北疆的滑雪場都是開展冰雪運動的沃土。2015年,新疆出台了《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將體育產業發展納入「十三五」規劃,特別針對冰雪運動產業發展提出了明確目標:到2025年努力建成以新疆冰上運動中心為核心的冰上運動產業園,不斷促進新疆冰雪運動和冬季旅遊的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也提出發展冬季旅遊,實施四季旅遊發展戰略,深入挖掘冰雪草原、冰雪森林、霧凇、林海雪原等冬季旅遊資源。

中國冰雪產業商業版圖:3億冰雪人口紅利待實現

圖片來源:網路

喬偉表示,「這種變化還是比較明顯的,我們2013年滑雪人次3.8萬多,去年是近18萬人次。」

按照每年25%~30%的增速,3億人(包括參加若干冰雪活動人群、冰雪產業工作者以及學生)參與冰雪運動並不是太大問題。

若以「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5%的滑雪人口比例」以及「人均活動消費500元/年」的假設進行測算, 國內冰雪產業未來每年將創造活動收入325億元左右。

「以較為常規的1:10的規模拉動相關產業發展進行測算的話,冰雪運動帶動的其他關聯產業收入將達到3000億元以上。」侯明暉表示。



來源:2018年02月09日 第一財經
記者:陳漢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亞財經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美國不歡迎中國企業了?
達沃斯論壇開幕印度總理率先發言,特朗普也要來,十大看點別錯過

TAG:東亞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