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淺談松沉,松的標準是什麼?

淺談松沉,松的標準是什麼?

說到松和沉大家都知道,大夫在給孩子打針時,就會告訴孩子:要放鬆,不痛,馬上就好;音樂老師教學生練聲,也會告訴學生放鬆,做到胸腔共鳴;賽場上的籃球運動員要放鬆,不然動作就會僵直,反映遲鈍。 我們良好的狀態一定是在松的基礎之上,所以松將是我們一生的追求。

那麼,為什麼松就會柔軟,不松就會僵呢?從各種實例可看出確實如此,科學家通過實驗也證實了這個理論,水分子中的氫和氧是通過氫鍵連接的,氫鍵鬆弛時,分子氫和氧可以自由的運動。如果水經過冷凍的過程就會變成冰,這時候氫鍵不在是鬆弛的狀態而是繃緊成直線,分子氫和氧就動不得了,所以不松就會僵直,遲鈍。

太極拳是內外兼修的上乘功夫屬內家拳,是智慧拳,是黃金功夫!太極拳以傳統哲學、經絡學說為理論依據,十三勢技法為主要內容,功法、拳勢、推手、散手為活動方式的一個武術拳種。輕靈、巧妙,松靜自然,意氣相隨,動作和順,延綿舒展。用的是意,練的是氣,固的是精,養的是神。固精、氣、神。所以在練太極拳時要盡量做到慢、勻、柔,還有松、沉、圓。

太極功夫由大圈收至小圈,小圈收至沒圈,沒圈即點。誰獲得點狀太極功夫,誰就獲得太極王國任自由的境界,松的好,周身協調一致,任彼攻勢兇猛凌厲(包括擒、拿、跌、打、摔),皆化為烏有,放之既出。什麼原理呢,是在來力的點前,減而不頂;在來力的點後,加而不丟,點引化擊法。

功夫是在意識的指導下,經過長時間艱苦的努力練出來的,也是在意識的指揮下運用、在實戰中接受嚴峻考驗的。打拳時要收放到位,實際上是舒展與緊湊,緊湊是化蓄勁,舒展是發放勁。究其根源就是松,學太極先學松,不松難得太極功。

有的人自以為功夫不錯了,到處找人比個高低,輸了還不服氣,說人家僥倖,其實自己沒注意……明擺著的,自己的意高、形低,形不如意,意指揮不了形,形意不能統一,能不敗嗎?此種心行說明自己不沉穩,心浮氣躁怎麼能贏。

松、兩臂如風中柳枝隨風飄擺而不隨風而去,身體有如牆上草,狂風過後又挺起,那麼從周身來說呢,四肢皮肉等有如掛在脊椎上都能隨風而動,脊髓骨節之間有如我們兩手拿著同性的磁鐵相對的感覺,即對不上也離不遠,就是節節之間總是有活動的空間。我們想一想,人睡著了時,兩臂好像是松,胳膊沒蓋被就會凍壞了,這就是沒有意識那不是松是懈,胳膊冷了知道蓋被才是有意識。松有意,懈無意,這是松與懈的區別。

那麼沉又如何呢?鬆了自然沉,鬆開了就自然順應地球的引力,無需與引力對峙自然下沉。鬆開了就心態平和,沉著冷靜就是沉穩。沉:主要是指心態平和,沉著冷靜,不要誤解為體重的增加,那麼有人會說,千斤墜的功夫不就是體重增加嗎,人就抱不動嗎。千斤墜的功夫不是體重增加,而是瞬間的下沉力,同時也有轉換對方的抱力,這裡就不細說了。練太極拳中如何去做到松呢?

松的標準是什麼?

一:懷抱嬰兒。會抱嬰兒的,全身關節自然放鬆而張,腰以上關節尤應如此,似抱非抱,似捧非捧,二者兼有,兩手臂放在嬰兒適當處,自然得體。

二;大貓叼小貓,既不能咬傷也不能掉下。

三;自行車上檔。騎自行車,檔緊了則滯,費力氣;檔鬆了,不穩且搖晃。以上三例中不難體會放鬆的方法、放鬆的火候、放鬆的標準。什麼是松,什麼是懈也就一清二楚了。

放鬆內要有喜愛之心,關懷之心,仁慈寬廣之心。外要做到,輕、緩、慢、勻,少時即可做到放鬆。看看我們在打拳或是做各種動作時,做沒做到喜愛之心,關懷之心,仁慈寬廣之心,做到了就不會心浮氣躁。自然順暢 ,穩重大方 ,心胸寬廣,博納海川。

本門太極拳體用要訣:

行功松字訣

(尊師—胡學智·著)

鬆鬆松太極功,練功頭條要放鬆。

學太極先學松,不松難得太極功。

一處松一處通,處處皆松百絡通。

意念松形體松,精神寧靜才能松。

頭要松頸要松,胸背腰胯一齊送。

膝要松踝要松,肩肘掌指定要松。

肌膚松筋骨松,肌腱筋膜俱要松。

關節松內臟松,從內到外統統松。

腹若鬆氣血通,氣血通暢易長功。

祛病松練功松,松好祛病又増功。

練拳松推手鬆,轉關抹角全靠松。

局部松整體松,一層一層往下松。

時時松刻刻松,送到腳下最成功。

加入太極養生堂微信公眾平台(Taichitang)微信群一起和我們交流分享!獲取海量太極拳教程、視頻資料(最新增加40張DVD資料,關注回復「下載」即可),一起學習交流探討太極拳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五太極養生 的精彩文章:

你知道怎麼樣儘快練太極拳「得內勁」嗎?沒有得勁就是空架子!
太極拳的松沉勁怎樣才能練出來?

TAG:九五太極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