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開年第一部刷爆B站的紀錄片,中國拍的

開年第一部刷爆B站的紀錄片,中國拍的

深 V 電 影

感悟人生只需一刻鐘

每次一提起紀錄片,我們都不得不向BBC致敬。

不管是《地球脈動》還是《藍色星球》,它們的每一部自然紀錄片都為我們淋漓盡致展現了大自然的神奇與壯美。

前段時間V姐還向大家推薦了BBC最新紀錄片《大貓》,影片為我們科普了全世界近40多種貓科動物生存狀態,簡直可以稱為吸貓大片。

最近,又有一部關於動物的紀錄片刷爆了B站。

每集25分鐘,短短六集,卻讓人感動到淚流滿面。在B站上,除了清一水的好評,大家都在感嘆這麼好的紀錄片怎麼還沒火。

重點是,這部紀錄片來自國內。

片名很有意思,叫《我的朋友不是人》

不知道為什麼聽起來有點驚悚......

但影片內容卻實實在在的讓人感到溫暖。

這部由新片場創作人野心視頻打造,被稱為國內首部關注野生動物園題材的紀錄片,為我們展現了生活在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的飼養員與動物們之間的故事。

可能你要問了,看過那麼多大自然里的野生動物,

在動物園裡拍的紀錄片有什麼好看的?

是的,與其說這是一部關於動物的紀錄片,不如說這是一部關於隱藏在動物園背後的飼養員們的紀錄片。

看完整部紀錄片,V姐最直觀的感受這些可愛的飼養員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照顧動物們,甚至忽略生活,忽略家庭,打心裡對動物們好,想方設法的讓它們健康成長。

比如第一集,國寶誕生記。

片中出現的飼養員陳淑青,看過節目《奇妙的朋友》的人,應該對她都有深刻的印象。

陳淑青在長隆已經12年了,目前是長隆動物園動管一部的副經理,也是熊貓與考拉的主管。

別看熊貓毛茸茸的樣子憨態可掬,可鮮有人知雌性熊貓有甩仔的習慣。

如果熊貓媽媽產下多胎,它只會選擇最強壯的來撫養。因此,多胎熊貓幼崽的成活率極低,這也是為什麼熊數量少的原因之一。

而3年前,飼養員陳淑青親眼見證了全世界首例熊貓3胞胎的誕生。

3個熊剛出生貓寶寶,就像是3個陳淑青自己的孩子。

她在保溫箱里一手捂著一隻,只要手一撒開熊貓寶寶就會叫。擔心叫的越多,體力消耗越大,沒辦法只好用手整整捂了一宿。

直到取到母乳,才平穩下來。

就是這樣靠著她細心的照料,3隻熊貓寶寶奇蹟般地成長到了今天。

這12年里,陳淑青每天的工作流程是根據熊貓的生活習性而定的。

每天清晨,她必須早起準備早餐,為每一隻熊貓分別定溫定量地配製奶粉。這項工作不難,卻繁複又冗長。

面對十幾年每天重複同樣的工作,她早已習慣,或者說,這早已融入到她的生命中。

「飼養員在中國不是被很多人認可的,有人認為伺候動物還不如伺候人地位等級高,我不覺得我這份工作不如別人,我甚至以我的工作自豪。」

陳淑青的這段話,是她堅守崗位12年無私奉獻的最好註解。

但是把熊貓養活只是基礎,能讓這些動物們健康成長,才是飼養員們每天要面對的難題。

為了鍛煉熊貓的後腿力量,陳淑青和熊貓主觀陳香香用一根竹竿插上半塊蘋果,

引誘三兄弟儘可能的站起來。

然而這只是最簡單的訓練,對於陳香香來說,如何讓整天趴在樹上睡覺的熊貓悅悅動起來,才是難題。

為了讓悅悅運動量上來,陳香香找到木工彭仁建,

給它做了一個爬架。

本來是想用食物引誘它爬到頂端,結果沒想到木架剛做好,

悅悅上去就要把它給掀了......

真·功夫Panda

而片中,不只是國寶熊貓才有這樣的「特殊待遇」。

這部紀錄片,第一次為我們揭露了一個隱藏在動物園裡的特殊工作。

丰容。

什麼是丰容?

其實是利用工具或改造環境,來滿足動物們的天性需求,為它們的生活增添樂趣。

丰容師的工作,就是製作工具來激發動物的天性。

比如,為了模擬黃猩猩在野外尋找椰子的天性,片中的丰容項目組長陳思明,將耶子封裝在各類容器里,為它設置取食障礙,提高了黃猩猩的採食難度。

總之,就是讓他不要過飯來張口的日子。

猩猩:人類...喂我食物還不幫我打開

儘管黃猩猩最終都能想辦法吃到食物。

但也有失手的時候。

這隻黃猩猩發現了攝製組隱藏在樹梢上的GoPro,

毫不留情的咬了個稀爛......

而為了在有限的空間里鍛煉老虎的彈跳能力,陳思明和工作人員為老虎準備了一輛車。

這樣既可以讓老虎在跳躍車頂時增加它們的運動量,還能增近老虎和遊客之間的距離。

除此之外,長隆野生動物園裡還有各種各樣的丰容設備,他們真心把動物當做自己的孩子來撫養,甚至因為對動物的細心照顧,忽略了對親生孩子和家人的陪伴。

作為長隆野生動物園裡的動物保育員,

娣姐一天要撫養19隻動物寶寶。

每一種動物的吃喝拉撒、習性,年齡,她都了如指掌。娣姐就像是動物們的養母,細心照料著動物們的成長。

為了照顧它們,加班是常有的事。

所以對於自己的孩子,她總是充滿了愧疚。

孩子每次抱怨她又要去值夜班,她只好對孩子說,小動物也需要照顧嘛。

這一照顧,就是18年。

90後的保育員劉婷婷也承認,因為要照顧動物寶寶,每天早上六點就出門,晚上八點才回來。

家裡的孩子都是由爸爸帶,自己不是一個很負責任的媽媽。

作為大象主管的盤華鋒,多年來過年都沒有回過家。

「真的不放心(動物)」

說到這時,他眼中噙著淚,望向園中的大象。

《我的動物不是人》的總導演劉硯告訴我,在拍攝這部記錄片時,他最大的感觸就是發現每一個和動物接觸的人,都是有愛心的人。

不管是來到動物園參觀的大人還是小孩,遊客們臉上洋溢的笑容證明這動物園對社會的價值,也讓整個整個動物園充滿著溫暖。而製造這些溫暖的背後的人,就是這些飼養員。

作為國內優秀的視頻製作團隊,野心視頻專註於人文、地理、旅行,曾創作過被奉做「驢行鼻祖」的紀錄片欄目《行者》,探討跨性別者生存狀態的紀錄片《有性無別》等多部紀錄片作品。

對於如何拍攝紀錄片,野心視頻有自己的堅持。

「我們一直認為,一個影片的力量,能打動你的地方一定在於人。」

導演劉硯說道。

《我的朋友不是人》就是如此。

都是自然相關的主題,如果說BBC的紀錄片用高端的攝影技術、絕美的畫面來展現對大自然的敬畏,那麼《我的朋友不是人》就是用人和情,來觸動我們的神經。

從去年六月開始做前期調研,陸陸續續對每一個拍攝者進行挖掘採訪,去了解他們的家庭,生活,到11月開始拍攝。

得益於長隆動物園保存著長年累月的資料,監控,以及每個動物關鍵的影像素材。

最後才完成了這部擁有多時間跨度的影片。

讓我們看到,動物園不只是養動物的地方。

它用一種獨特的存在,維繫著我們和動物之間,動物和城市之間微妙的關係。

而在近年來不斷有老虎傷人事件、熊貓生病無人管理的問題出現時,也是這部紀錄片讓我們第一次知道,還有這樣一群人,對於動物有著超乎常人的感情。

他們為動物在城市中營造了一方樂土,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付出著全部。

動物是他們的工作,是珍貴的生命,

更是他們的家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電影 的精彩文章:

高能特效惡搞短片《漫畫英雄大戰遊戲英雄》
冒險愛情紙藝CG動畫《11 Paper Place》

TAG:V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