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苦等的F35A終於來了,卻發現早已被我國超過,優勢不在只剩劣勢
16年珠海航展上,殲-20首次與公眾見面,17年建軍大閱兵中參加了檢閱,在此之後便成為了新聞媒體的常客,如今已經到了18年,殲20也已經交付部隊有兩年的時間了!
正常來說一款新飛機從試飛到正式到部隊形成戰鬥力,一般來說需要3到5年的時間,而我國空軍往往能打破這個規律,快速的形成戰鬥力。有消息報道,殲-20已經出現在了對抗演習的戰場,並且開始訓練高原活動能力。由此可見從試裝機型,嚮應戰機型轉變。也許在今年內,也就是首次露面的兩周年,形成戰鬥力
殲-20一旦正式形成戰鬥力,那才是真正的成果,意味著,中國空軍 對周圍國家形成了戰機代差優勢,因日本引進多年的F35A戰機終於開始交付,18年初,空中自衛隊收到了第一架F35A戰機,按日本的換裝進度,最快形成戰鬥力也得2021年,而韓國最快也得19年才能獲得F35A,而印度想要摸到五代機可能還有些年頭才行了!
這其中最受影響的便是日本,原日本是想以F35A來對亞洲國家產生代差優勢的,結果發現殲20性能更勝一籌,數量上也不是能比的!
如果讓殲-20戰機對付日本的F-15J戰機,那麼F15J的機載雷達也許要在10公里距離上才能發現殲20,自已則在200公里外就被殲20發現,更可惜的是,日本沒有部置什麼反隱身雷達系統,沒有體系力量支援的優勢,後果就是F15J幾乎就是被碾壓式的局面。
如今能夠與殲20一比高下的也只有F22,F35A尚有不少差距--原本作為低檔五代機來設計,其隱身設計比F22低了一個檔次,取消超音速巡航能力,矢量發動機僅限於垂直起降型,後果就是機動性降低,號稱擁有比F22更先進,可惜它的雷達天線受機頭空間的限制,尺寸小,造成探測距離有限。我們給梟龍準備的KLJ-7A在探測距離就可以與它一比高下,這僅僅是出口型,殲20的安裝有源相控陣雷達更加先進,在探測距離、精度等參數都比F-22使用的老式雷達--上世紀90年代的技術要領先多。
也就是說,日本試圖以F35A取得對殲20的裝備優勢完全是不切實際的想法。也許只能來美國的F22出動解圍,但是也別抱什麼希望,F22在亞太只是臨時駐紮,只有20架的規模。
目前的殲20戰機生產速度大增但日本不服,馬上要追訂120架F35A訂單,這是要叫板到底了,可惜毫無意義。我軍現有的殲20數量差不多就是20架,每年生產的數量也不少,也許未來就是拿數量淹死對手了!
這話可不是吹牛,主要殲20的生產規模不比,比日本生產F35A的速度快多了,算上美軍駐日的F35戰機也沒有質量。對對手形成質量與數量雙重優勢,以前我們沒敢想過,如此卻一下子變成實現了!目前殲20不會到沿海,不讓美日有機會了解其虛實,但是終有一天,它會直面對手,那時的中國空軍才能將稱雄亞洲!
TAG:武庫新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