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敏感的電影, 我們可拍不出來
原標題:如此敏感的電影, 我們可拍不出來
↑↑↑
最近中國發生了很多大眾熱議的媒體事件,媒體無良知吃人血饅頭,消費死者,各種陰謀論層出不窮。
媒體追求的不再是真相,而是流量。
新聞自由的界限,媒體人的良心成為老百姓關注的焦點。
今天,蟬主要推薦的這部《華盛頓郵報》,講述的也是媒體工作者的故事,卻看得人振奮人心,熱淚盈眶。
本片真實還原了美國歷史上「五角大樓文件泄密案」。
簡單說,片中的媒體工作者可以為了真相與總統抗衡,不惜搭上前途,公司倒閉,甚至是身家性命。
這部由斯皮爾伯格執導,梅麗爾·斯特里普和湯姆·漢克斯主演的電影提名了奧斯卡最佳影片。
在爛番茄的新鮮度也高達88%。毫無疑問,電影質量沒的說。
電影中有句台詞令人印象深刻——
新聞是歷史的第一草稿。
很可惜,我們的媒體工作者可能無法達到這種境界,我們的創作者可能永遠拍不出這樣的電影。
媒體工作者的良心
在中國,抄襲,走流量的營銷號比比皆是。
但在《華盛頓郵報》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媒體工作者的真正做派——
如何搶新聞。
討論主題,如何撰寫,如何看待民眾反應。
當然,他們也曾為了嘩眾取寵搶頭條報道而不擇手段。
甚至還存在不良競爭的問題。
電影主要聚焦美國兩大王牌報刊《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
在影片開頭斯皮爾伯格做了很多鋪墊,這種鋪墊包括兩種,一種是《華盛頓郵報》面臨巨大財政危機。
另一種則是《紐約時報》總是先人一步搶到頭條新聞。
這樣的關係非常微妙,眼看著《華盛頓郵報》將輸的體無完膚,但電影名字卻是《華盛頓郵報》,也就是說是從被動者角度講述事件。
電影的主角一位是《華盛頓郵報》發行人凱瑟琳,一位是總編輯本。這一行為原本令人費解,直到那起驚天大案被捅破,我們才了解了導演的良苦用心。
現實生活中的凱與本
前國防部部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曝光越戰文件,美國當局在1965年(越戰期間)就知道這場戰爭會以失敗告終,但政府依舊派遣年輕人前往戰場,不惜犧牲他們的生命。
而這次五角大樓機密泄露事件,讓《紐約時報》高層陷入「叛國罪」深淵。
眼看著兩家媒體大戰馬上要峰迴路轉,在這個節骨眼上,《華盛頓郵報》卻沒有「乘人之危」,因為他們明白「我們輸了,這個國家就輸了」。
在正義面前,《華盛頓郵報》與《紐約時報》化敵為友,乘勢而上共同揭發政府黑幕。
老百姓看到這個驚天新聞在震驚之餘,紛紛走上街頭反抗。
美國曾經拍攝過很多反越戰電影,典型代表有《阿甘正傳》,但真正正面懟政府的確實不多,《華盛頓郵報》憑這一點就足以讓美國人民銘記在心。
民眾泄憤了,但很少有人知道《華盛頓郵報》為了揭露這一醜聞耗盡多少勇氣。
在決定是否揭露真相前,《華盛頓郵報》發行人凱遭受了洪水般的阻撓。
一方面,員工以辭職相要挾。
高層極力反駁。
只有總編輯本,站在媒體人職業道德角度拚命支持。
最終,凱瑟琳力排眾議決定將證據公佈於眾,緊接著其它媒體紛紛緊隨其後發表反抗言論。
當然沒過多久《華盛頓郵報》就和《紐約時報》一樣吃了政府官司。
但最後媒體勝利了,這場偉大的勝利讓人相信新聞自由是存在的。
在裁決允許「郵報」繼續發表言論後,凱瑟琳和本離開法庭,毫無懼色
老百姓才是新聞工作者的上帝
在電影中,數以萬計的年輕人奔赴越南戰場,但只有當局者清楚他們是在送死。
為了拯救這些生命,媒體工作者頂著被「處決」的危險「告發」了國家政府。
因為他們清楚,自己是為老百姓服務的,而不是頭條曝光率,以及隨即而來的利益。
在現實生活中,《華盛頓郵報》不僅激勵了了反越鬥爭,還在日後持續報道了「水門事件」(美國歷史是著名政治醜聞)。
《華盛頓郵報》報道水門事件的文章
凱瑟琳堅決支持兩位記者卡爾·伯恩斯坦和鮑勃·伍德沃德,儘管尼克松政府帶來很大壓力,但他們堅持報道水門事件。
凱瑟琳與記者在一起(1972年)
水門事件對美國人民影響有多大?
李安拍過一部電影《冰風暴》,在電影中人們大玩換妻遊戲,隨意在超市偷竊,孩子們沉迷於性愛中,這一切的惡行都源自人們對政府的不信任。
老百姓的疾苦成為媒體工作者心中憤懣的原因。
有趣的是,敢於挑戰權威的卻是一個女人,準確說還是一個寡婦。這一點讓人著實感動。
在影片中,凱瑟琳說,她在45歲繼承「郵報」發行人的職位之前,從未有過真正的工作。
事實上,凱瑟琳確實是一個真正的富二代,但她的父親在去世前將整個公司交付給了自己的女婿。
失去丈夫的凱瑟琳成了寡婦,她必須獨自擔負起拯救「郵報」的重任。
但在以男性為群體的董事會中,她其實毫無地位。
這也讓本片包含了另一層主題:即女權主義的勝利。電影展現了一個女人的智慧和勇敢,她如何挑戰權威,還有她卓爾不群的才華。
凱瑟琳時常參加重要的政府會議,在一群男人中分外扎眼
不過電影在還原上進行了修改,在現實生活中,凱瑟琳不僅曾在「郵報」工作過,而且她的母親也曾在這工作過。
可以說,報紙爭取平等,是凱瑟琳的血統。
德國總理赫爾穆特?施密特與凱瑟琳在一起,她是當時許多著名領導人的私人朋友
這樣一位有權勢,但也很脆弱的女性,在老百姓的利益面前,不僅敢於放下身段,也敢於挑戰政府,即便是她那些老熟人。
即便是董事會的男人們拿出遺產問題威逼利誘她,她也毫不退縮。
她說:報紙應致力於國家福利,而且要遵守新聞自由原則。
正因為這份勇氣和操守,她才敢理直氣壯地在這群事業成功的男人面前,挺直腰板。
尼克松也好,董事會男權也罷,他們都是一副統治者的嘴臉。
媒體應該為統治者服務,被統治者限制,這是大多數人的立場,但在《華盛頓郵報》中,斯皮爾伯格借古諷今,打破沉默。
心懷人民疾苦的媒體人在神聖光環下獲得了勇氣,他們不僅拯救了國家,更拯救了自己。
凱瑟琳與本,這兩位偉大的媒體人在與政府史無前例的戰鬥中獲勝,標誌著新聞自由的一個里程碑。
為勇敢的媒體人,點贊!
【未經許可 | 禁止轉載】
※范丞丞陳立農蔡徐坤都別怕!老姐姐們一定送你出道
※她比卓偉更惡毒,卻被譽為最「偉大」的八卦記者!
TAG:蟬創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