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詩琳通公主
原標題:邂逅詩琳通公主
胡臻在開藥方
編者按:
胡臻教授,浙江省名中醫,國家優秀中醫臨床工作者,曾擔任溫州醫科大學國際交流學院院長,現任溫醫大期刊社社長。他除了醫術高超,學術造詣深厚,還有另一熱衷的追求:中國文化,中醫文化的國際交流。上世紀80年代,他跑到遙遠的巴西去闖蕩,講學行醫,後來又參加中國援非醫療隊,到納米比亞救死扶傷,竟然還成了總統的「御醫」。當孔子學院如雨後春筍在全球落地之時,溫州醫科大學也加入其中,與泰國東方大學合作建立了第一所中醫特色的孔子學院,之後又與紐約州立大學眼視光學院合作,成立了醫學及中國文化的孔子學院。本文主要介紹自2005年以來胡臻做為溫州醫科大學派出的專家,在泰國創建孔子學院初期的一段經歷。
南海彼岸的呼喚
向南,一路向南。
這是2005年10月的最後一個夜晚,正值冬季降臨東南亞大地的時候。當飛機從上海出發,跨越整個南海,徐徐降臨曼谷國際機場時,迎接我們的是無邊無際的璀璨燈火。
我俯覽著這片跳躍著斑斕色彩的大地,思緒在翻滾著。隨著中國的崛起,創新成為了這個時代的主旋律。國際交流越來越被社會所關注,也是大學作為時代文化與思想的引領者謀求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自2002年以來,泰國著名高等學府東方大學與溫州醫科大學的多項學科開展了學術合作,東方大學多次表達了希望能在中醫學方面開展合作。在泰國政府與王室的高度認可與支持下,當年七月,雙方達成協議,溫州醫科大學同意向泰國東方大學派遣中醫學專家。
帶著領導的囑託、師長的關懷和期盼,在空中小姐甜美的道別聲中我邁出了機艙,踏上了泰國——這一東西方文化交匯的熱土。
這天是我們來到泰國的第一個早上,來迎接我們的是娃達卡女士,今天的娃達卡換了一件棕色的襯衣,頭髮也繫到了後邊,顯得更加精神飽滿。
從公寓到醫院,大約需要開車十分鐘。汽車緩慢地開進了環校的公路。當車從一個人工湖旁邊馳過,只見湖的後邊是一片開闊的草坪,清晨的陽光把翠綠的樹葉照得生氣盎然。「將來的孔子學院就要建在這裡。」娃達卡指著前面的草坪對我說。
泰國東方大學孔子學院外景
「孔子學院」是我們國家向全世界許多國家資助開設學習、研究和推廣中國文化的機構。泰國的東方大學也有開辦「孔子學院」的想法,非常希望能夠聯合溫州醫科大學共同創辦。聽說當地政府已撥給東方大學一百萬美元用來幫助籌辦孔子學院大樓。溫州醫科大學與泰國東方大學中醫項目的合作,特別是這一次我們中國中醫專家的成行,也可以說為「孔子中心」的籌建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國粹在異域飄香
細微的細雨伴隨著和風,輕輕地灑落下來。當白思把車在路邊停穩後,潘統主任帶著我們沿著一條擁擠的小街前行。泰國非常注重文化的保護,他們在發展新城區的同時往往不去破壞舊城區的建築。
我們在路邊的一間小店前停了下來。一塊退了色的紅匾映入我的眼帘,上面用繁體字寫著「新中藥材行」五個漢字。雖說是新中藥材行但整個店讓人感覺到的是抹不去的古色古香。在匾的下面掛著一男一女兩張照片,男的身穿白色的西服,理著一個三分頭,顯得一副溫文爾雅的樣子。女的穿著藍白相間的中國旗袍,看上去清秀宜人,可能是由於照片拍的時間過於久遠,整張照片都變得淡黃色。這兩位可能就是這店的創始者吧。回憶的腳步慢慢走近,只是那種熟悉的氣味瀰漫在雨後的空氣中。
這間店有兩個部分組成,櫃檯的前面主要擺放著滿滿的各種泰國的地方藥品和泰國的燕窩以及人蔘、西洋參和阿膠等名貴中藥。在櫃檯的後面擺著一排帶著許多小抽屜的大櫃。在小抽屜的前面貼著用泰語寫成的字元。這應該是放中藥的柜子了。
在前面兩個櫃檯之間,擺著一張棕色的木製的辦公桌。桌子看上去有一點破舊,上面的漆成片的脫落,殘餘的漆色晦暗發黑,已認不出它最初的原色,它似乎老了,早已完成了使命,在人世間物換星移的常規里等待著接受取代。
一位年約六十餘歲的謝頂男人正在說話。我見這位男人右手拿著一隻圓珠筆,指著桌子上放著的一張寫有泰文的紙條,對著前面的女人不知在講什麼。
等女人離開後,潘統主任用泰語與男人進行了交談,隨後這男子起身從櫃檯後面拿出了一大疊發了黃的紙張,遞給了我,我迅速地翻閱著紙張,見上面用鋼筆清秀地寫著許多中藥名,他對潘統主任說這些中藥他們這裡都可以配到。隨後他要我給他開一張中藥處方。我信手寫下了熟地黃、山藥、萸肉、茯苓、丹皮、澤瀉等中藥,他拿過去看了以後說:「這是金匱腎氣丸的配方。我們這裡都有。」
原來他的祖先是一位中醫,來自中國的福建,到了他已是第四代。這區域有許多華裔經常會過來配藥,特別是近幾年也有一些歐美的老外過來配藥,生意做得日趨紅火。
泰國中藥業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 13 世紀的素可泰王朝時期,在阿瑜陀耶王朝時期(1350-1767 年),其都城阿瑜陀耶已有華僑出售中藥材,隨著我國東南沿海移民移居南洋,中醫藥也大量傳入了泰國。在 400年前的那萊王朝,宮庭藥典已有中藥方劑記載。清末及民國時期,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移民不斷湧向南洋謀生,中醫藥在泰國也得到較快的發展 不僅華人社會廣泛使用中醫藥,當地泰人也開始接受中醫藥。
這時我看見在他的身邊的凳子上擺著一個切葯的鐵鍘刀,從刀柄的痕迹中使我讀出了一代又一代人握住它,越過了曾經的風霜年華。該是告辭的時候了。臨走時他從桌子的抽屜里拿出自己的名片,小心翼翼地放在桌子上,公公正正地用繁體字寫下了「蔡汗光」三個字,字體清秀,老練,然後起身將名片遞給我,並用國語費力地說:「放心讓病人來配中藥,這店已開了一百年了。」
邂逅詩琳通公主
這天又是一個好日子,上午我要去參加泰國東方大學中醫中心的成立揭牌儀式。記得上周皮斯特院長對我說,詩琳通公主可能會參加我們中醫中心的揭牌儀式。這個消息著實讓我高興了好幾天,直到兩天前我才知道她有事來不了。這消息讓我產生出一點小小的失落感。
胡臻與東方大學副校長披昶
我很早前看過詩琳通公主來中國留學時的照片,那麼年輕、秀美。詩琳通公主是一位中國通,能說一口流利的中國話,精通中國文化,更為難得是她還翻譯了許多中國的名著介紹給了泰國,是中泰文化交流的使者。中國的許多工廠、農村、學校留下了她的足跡。
來到泰國已有半個月了,在泰國東方大學和溫州醫科大學的共同努力下,終於在2005年11月14日在泰國東方大學成立了中國傳統醫學中心。上午九時,在一片熱烈而隆重的氣氛中,主持人馧伊女士宣布泰國東方大學中醫中心揭牌儀式開始。蘇查特校長致辭說:「這是溫州醫科大學學院與泰國東方大學合作的第一個成果,也是中泰友誼的見證。」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由蘇查特校長和我主持進行了剪綵並宣布中醫診所正式開診。
在開診儀式後,蘇查特校長拉著我的手一起來到了我的診室,請我給他號脈。想不到他就這樣成了我在泰國的第一位患者。
胡臻給泰國東方大學校長蘇查特號脈
泰國許多人的祖先來自中國,對中醫治病技術懷有深厚的敬仰之情。他們對中醫情有獨鍾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對中醫的「號脈」的著迷。號脈,這可是中醫的獨門絕活,就是中醫特有的診斷疾病的方法,也叫「切脈」。屬於中醫四診「望、聞、問、切」中的「切診」,又叫「脈診」。在泰國「號脈」還有一個特別的稱呼,就是「嘉氣巴交」,譯成漢語就是「把握生命的氣息」。這倒是一語中的,是對脈診最好的詮釋,想不到泰國人對脈學的理解如此精闢。
與詩琳通公主見面的機會終於還是來了。2005年12月6日,詩琳通公主來東方大學主持畢業生畢業頒獎典禮。這是一個盛大的畢業典禮,詩琳通公主要給兩千多名畢業生頒發畢業證書。我坐在會場中,看著兩千多位畢業生逐個上台,接受詩琳通公主頒發的畢業證書,並拍照留念。這可是非常吃力的活,可詩琳通公主還是堅持了下來,一個不少地給學員頒發證書。這令我肅然起敬,這不僅反映出王室的親民,更為重要的是王室對國民教育的重視程度。
畢業頒獎典禮結束後,在東方大學外事副校長披裮的安排下,我如願以償地見到了詩琳通公主。我不僅是見到了她,還握了手;不僅是握了手,我們還用中文進行交談,當時站在周邊的人都聽不懂我們到底在說了什麼,其實很簡單。
我對她說:「尊敬的公主閣下,您好,我來自中國浙江的溫州。很高興能有這樣的機會認識公主閣下。」
詩琳通公主
當聽到我是用漢語說話,她先是很驚奇的看著我,然後笑著對我說:「你好,我到過中國很多地方,明年就要去浙江。」她也是用中文對我說話。
「你在這裡工作嗎?」詩琳通在問我。
「我是中國的醫生,我在東方大學醫院工作,努力為您的泰國民眾服務,解除疾病的痛苦。」我說。
當她得知我是中醫的時候,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希望中醫與泰醫一起為人類的健康做好服務。我們輕鬆愉快地交談著,時間飛快過去,我不能佔據她太多的時間,因為有很長的一隊人還在等著與她見面。
告別詩琳通公主,離開會場後我正好遇到了娃達卡,她很羨慕地握著我與詩琳通公主握過的手說:「胡醫師,您太幸運了,都跟詩琳通公主握了手,假如是我,只要能碰一碰她的腳,就是非常榮幸的事了。」
我知道泰國社會的等級是非常分明的,皇室是至高無上的。我笑著對她說:「握手是國際禮儀,我們這是出於國際禮儀。」
在我與詩琳通公主握手談笑的那一刻,使我更清楚地了解到中泰兩國血濃於水的兄弟友情。記得有一些歷史書上指出,溫州和泰國的先民許多都是「百越族」,溫州是甌越族,泰國與越南、寮國一樣是南越族。看來泰國人與我們溫州人從古至今就是「親戚」,更不用說泰國的歷代國王中就有一位還是純碎的中國人,泰國的皇室有中國人的血統。
說來時間過得也真是飛快,三個月一轉眼就過去了。在我即將結束這裡工作的最後一個星期,每天會收到許多泰國朋友的祝福與感謝,然後就是令人心酸的告別。如今每當我看到泰國朋友給我的信件或留言,都讓我感動萬分。這讓我多了一份對泰國民眾的了解。
泰國東方大學等候胡臻就診的患者
在泰國的那些日子,我天天在中醫中心接診看病,希望能給大家有更多的幫助。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東方大學的一位退休女教授,她患有糖尿病,夜尿頻繁。我給她開具了5帖中藥,結果服了3天後,她說病痛已減輕了不少。她說,自己此前沒有接受過中醫的治療,沒想到效果會這麼好。她得知我即將結束這裡的工作時,給我留言:「您給我的治療僅僅那麼幾次就已經使我的病情有了明顯的改善,很遺憾的是您就要結束這裡的工作。聽說過了三個月您就要回來,使我頓時寬心了許多,我們大家都懷著同樣的心情,期盼著您的再次回來。」
她不知從那裡得知我三個月以後還會來。其實這也不是空穴來風,因為我們正在抓緊申報泰國東方大學的孔子學院,少則三個月,多則半年我們真的還會再來。
記得在我結束三個月的工作的最後那一天,多人都特意趕來與我們告別,我從上午一直忙到下午。正當我們要離開醫院之前,一位70多歲的老嫗,特意讓她的女兒帶著她從曼谷過來與我們告別,臨走前給了我一封信。我打開手中的信,上面寫道:「我是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我要讚美中國人。希望醫生您能夠及時返回泰國,炎熱的氣候不應成為醫生重返泰國的障礙。」望著這對母女遠去的背影,我的心潮在起伏,莫道人間真情少,只是未到真情處。
再次相遇詩琳通公主
我再次踏進泰國是在兩年後。
帶著一份久違的思念,和一份對未來的憧憬,2008年5月11日,我給泰國東方大學帶來了國家漢辦總部特定為泰國東方大學孔子學院制定的孔子學院牌匾。
胡臻給泰國東方大學帶來了孔子學院的牌匾
2006年4月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同意溫州醫科大學與泰國東方大學合作建設孔子學院以來,兩校一直積極籌備孔子學院的建設,同時,我校聯合溫州大學與泰國東方大學共同簽署相關協議。這標誌著籌備已久的孔子學院正式誕生。泰國東方大學校長舒查特、溫醫校長瞿佳、溫州大學副校長薛偉代表三方共同簽署了備忘錄,宣告理事會正式成立。其中蘇查特校長擔任泰方理事長,瞿佳校長擔任中方理事長。根據備忘錄規定,在第一次理事會上推薦泰國東方大學中國語言中心主任魏萊為泰方院長、溫醫國際教育學院院長的我為中方院長,負責孔子學院的日常運營和管理及分別負責泰中雙方的有關事務等。
這所孔子學院來之不易,因為這是中國第一家由醫學院校與國外大學合作創辦的孔子學院。
當我來到東方大學孔子學院時,我被眼前的華美建築深深地吸引著。經過兩年的努力,東方大學孔子學院大樓終於落成。這是一座帶有中國傳統風格的庭院式建築群,白牆黃瓦與湖光掠影相映成趣,園內花草繁茂,小橋流水,小魚在池裡歡游著。這座樓群是由春武里政府投資五千萬泰銖興建,樓群已於2008年初正式竣工落成,大樓坐落在主校區內,儼然成為學校的主要景點。
這天泰國東方大學孔子學院要舉行授牌儀式,這標誌著由溫州醫科大學、溫州大學與泰國東方大學合作開辦的孔子學院已正式進入實施階段。學院以中醫特色為載體,多次開展中醫健康保健諮詢、中醫養生講座等形式向泰國各界宣傳中華中醫文化和功用。中醫交流也成為今後泰國東方大學孔子學院文化交流的重要項目。
2006年4月,溫州醫科大學、溫州大學與泰國東方大學等一起創辦了省內第一所孔子學院——泰國東方大學孔子學院。除了傳統的漢語言文化教學外,積極推廣中醫文化,被稱為「用溫州人精神催生了中國第一所中醫孔子學院」。
華夏經緯網報道指出:敢吃螃蟹的溫州人在泰國開辦了第一家以中醫為主體的孔子學院。 「這個舉措創下了兩項第一:對於浙江來說,這是第一所與國外合作建設孔子學院的高等院校;對於全國來說,它是第一所以中醫教學而非語言教學為主的孔子學院。在全球,它也是首家。」
詩玲通公主給東方大學孔子學院揭牌儀式上講話
2008年9月15日下午,我在泰國東方大學再次見到了詩琳通公主。詩琳通公主親臨現場並為孔子學院揭牌,參加揭牌的還有中國駐泰國大使管木、東方大學校長舒查特和溫州醫科大學校長瞿佳。揭牌儀式前,舒查特校長向大家介紹了東方大學孔子學院創辦的過程,他非常自豪地說:「東方大學孔子學院要建設成為泰國研究中國語言文化和中醫藥文化的重要基地,為本地的政治、文化及漢語教學以及醫療事業的發展作做出貢獻。」
那天的詩琳通公主與以前一樣,依舊是自始自終微笑著臉,心情顯得非常舒暢,她祝賀東方大學孔子學院健康發展、中泰友誼長存。
↑
詩玲通公主給東方大學孔子學院題辭
→
詩玲通公主在東方大學孔子學院參觀
揭牌儀式結束後詩琳通公主來到會議廳與大家拍照留念,對於如何與皇室拍照在泰國是很有講究的,一般的泰國民眾需要跪著一邊,但是我們溫州來的代表團是做為外賓,代表的是中國,可以站在詩琳通公主的後面。
隨後詩琳通公主在管木大使的引導下參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60周年圖片展。接著,瞿佳校長向詩琳通公主敬獻禮品,並應邀為詩琳通公主介紹了溫州醫科大學這幾年的發展情況並邀請詩琳通公主在方便的時候訪問溫州。
詩玲通公主在觀賞溫州甌塑
當詩琳通公主得知我們的代表團是來自中國溫州醫科大學的時候興趣倍增,琳通公主對溫州醫科大學所取得的成就表示讚賞,並表達了對溫州醫科大學的良好祝願。她不僅現場為大家揮毫題詞留下了「詩琳通」三個大字,還用普通話為在場的中國客人唱起了中國古老的民歌。
當日,新華網以「詩琳通公主為泰國東方大學孔子學院揭牌」為題,詳細報道了這個重要時刻的全過程。新加坡《聯合早報》、美國《僑報》、上海《東方日報》等新聞媒體對此進行了專題報道。
中泰兩國山連著山,水連著水,兩國人民血脈相連。我們是兄弟加朋友,為了弘揚中華文化的共同目標走在了一起。
※千年江口
TAG:溫州人真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