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技大會「套路」深

科技大會「套路」深

闊別幾周,說真的沒有時間提筆是假話,但總感覺情感不到位,寫出來也說服不了自己。

一月中旬的周末參加了一個關於科技企業的大會,一如既往的充斥著商業共贏的互相吹捧外,也讓我看到了一些人性之光。說起來可能會被鄙視,在一群頭腦轉得溜溜快的成人遊戲里找人性之光看上去有些許的傻氣,但這股傻氣已經從微弱之光逐漸堂而皇之的站在了舞台中央。

馬斯洛不是個騙子

在很小的時候,看到馬斯洛需求理論時其實感覺很好笑,為什麼把現象描述出來就變成了以他命名的理論。現在看來,估計那時我還在為跟哥哥爭誰多吃一塊兒肉而努力,根本談不上「節操」二字。當前互聯網企業卻數次徵引來定義自己的產品。我能明顯的感覺到周圍的人不再為吃飽穿暖做過多掙扎的時候,就會將人類的智慧放在更多的人性思考上。有些產品性能一般,但卻擁有超高的顏值,依舊可以成為暢銷產品,在底層硬體達到基本穩定的狀態下,會有人為突破性的科技花錢,就會有人為賞心悅目掏腰包。與此同時,也說明人可以接受缺憾的美,也有餘力去承擔相似職能下多花出去的錢。

誰是撕開的那個口子

注視著馬場上飛奔而過的馬匹,在遠古時期是兩種生物的對視,但現在馬卻為人所用,訓化為工具,為運動,為愛好。而當初的「交互」可能就是上馬石或是馬鞍的產生。不經會有種新的思維跳出來,真正讓兩個事物融合的不一定是兩者直接關係的加強,也可能是一種新的事物的產生。誰才是那個被「撕開」的口子,可能是人造的魚肉達成生態的平衡,可能是聲波的地圖利用多維的數據,可能是扭動的機器人音響緩解城市的焦慮……

藝術往往是「先驅者」

以往藝術的分類一直特別列出一小塊兒,區別於可以通過練習加強的科學、技能,感覺這個事兒,沒捷徑可走。但突然發現,對於某種事物的追求往往先是在心中泛化,然後初見於藝術形態,才逐步落實在科學、技能中。例如遊戲的創作,往往在腦中裝進浩瀚宇宙,星球、物種、科技、情感,逐漸落實在人性闖關打怪獸的具體需求上,而後滿足現實生活中對世界的掌控,聲控的家居產品,智能的數據監控,身臨其境的虛擬現實,一一成為我們真實可感的技術。原來思想往前的一大步,都在於一顆不羈的靈魂。

累計的數據可以「偷龍轉鳳」

如雷貫耳的BAT,Facebook,發家時都專註於一個領域,或是遊戲或是社交,誰也沒想到時過境遷,原來為娛樂為配對而萌生的公司已經逐漸因為龐大用戶群賦予的勢能變成了科技公司,他們利用數據拓展版圖,利用對市場的拿捏深挖客戶需求,利用成熟的展業模式加速孵化,整個公司演變成一個仍舊擁有核心領域核心競爭力的公司的同時,逐步將核心外化成方法論,去侵蝕可以劃歸為一個產業鏈的其他領域,數字化,互聯化。所以也許你今天還是一個靠販賣洗潔精成功的公司,隨後就會因為在這個領域積累的數據總結出一套家化產業的互聯、轉型道路。生意變得一重有一重的驚喜……

我也曾惶恐於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也深深的考慮過自己所處的職業,工種到底有多少是會被一台機器在不遠的10年、20年替代的。在這樣一場充滿聰明人的科技大會上,千迴百轉的商業思路,高深莫測的人工智慧,卻繞不開的是人性!

不專業碼字,不定期更新,但希望加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什麼都要一起 的精彩文章:

TAG:說什麼都要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