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在上海黃金地段,居然隱藏著一個屬於年輕人的小聯合國!

在上海黃金地段,居然隱藏著一個屬於年輕人的小聯合國!

上海紐約大學

上海紐約大學,英語名稱Shanghai New York University,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世紀大道1555號,地處陸家嘴竹園商貿區的黃金位置。

學校於2012年成立,2013年迎來首屆本科生,由美國紐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兩所著名高等學府聯合辦學,是中國第一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美合作大學。

寸土寸金的陸家嘴,有一座並不起眼的15層建築,那就是與地處曼哈頓中心的紐約大學遙相呼應的上海紐約大學。這所嵌入上海浦東高樓森林裡的大學,已經走過了五年。校園之小,世界之大,兩者卻因為這座建築產生了奇妙的聯繫。首任校長俞立中說,選址於舉世聞名的陸家嘴核心地段,是借鑒了紐約大學與曼哈頓金融區合為一體「in and of the city(立足城市,融入城市)」的理念,希望緊密依託浦東高速發展的經濟、金融和文化事業,建設一所一流的國際化城市大學。

融入城市不設圍牆

與國內常見的大學不同,上紐大沒有圍牆,教學和辦公都在一棟15層高的大樓內,建築面積達6.5萬平方米,由此也獲得了「垂直大學」的雅稱。校園樓內有50多間大小不一的教室,七成以上的教室只能容納16至20人,課桌椅可以根據教學需要而隨意布局。樓內還有很多自習室和討論室,且都比較「私密化」,保證了教學不受干擾。整幢大樓在公共空間的設計上也頗費心思。地下一層設有健身房、乒乓球台和桌式足球,二樓設有咖啡館,七樓是生物、物理、化學、計算機科學、電子工程及多媒體等10多個實驗室,八樓開闢了琴房、舞蹈房和藝術工作室。圖書館雖然只有四層樓面的一半,但紐約大學百萬餘冊的電子圖書、期刊及資料庫,學生和教職人員都可以輕鬆訪問。

五湖四海的學子在上海浦東這片創新熱土上,真正接觸國際大都市的社會、經濟、文化的地氣,繼承紐約大學「立足城市,融入城市」的傳統,從這裡出發,實現理想。

從此出發走向世界

目前,世紀大道1555號的這棟樓里,有1200多名學生,共來自67個不同國家,說著34種語言。忙碌上下的電梯里,可以聽到師生們用世界各國語言的交談問候,彷彿置身一個小小的「聯合國」。

夾在陸家嘴金融城茂密的鋼筋水泥大廈中間,這所「垂直大學」或許十分袖珍,但又特別的精緻和前衛。校內的大部分教室都裝有視頻會議設備,能與美國、阿聯酋等地的紐大本土及海外校園實時互動。

美方校長傑弗里·雷蒙說:「上海紐約大學非常年輕,是一個規模很小的學校,但沒有想到會有那麼多人對我們感興趣,每年有數以千計的人來參觀訪問我們這座樓,看看我們在做什麼。」

來自美國馬里蘭州的馬克·威斯特同學有個響亮的中國名字「魏永辰」,也是首屆畢業生中的一員。他說:「大學四年,我以陸家嘴的這棟樓為起點,遊歷了20個國家後,全世界都是上紐大學生的校園。我先從上海出發去巴黎進行海外學習,之後又到迦納首都阿克拉的海外學習中心,這是我第一次走進非洲。」

上紐大還請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恩格爾、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師保羅·羅默,以及Facebook人工智慧實驗室負責人燕樂存等大咖,為上海本地的學術機構、產業界、投資界和教育界創造了與國際知名專家直面對話的機會。

俞立中認為,中國是當今世界經濟的增長極之一,上海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龍頭,正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而浦東陸家嘴又是在成長中的重要國際金融中心。因此,上紐大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了解中國、建立世界與中國紐帶的理想平台。在浦東一棟樓的校園裡,學生們能直接感受到都市發展的活力和魅力。這樣的區域環境會對學生未來的學業、職業發展大有裨益。

課程廣博不怕犯錯

在中國,在上海,早已高校林立,其中也不乏國際知名的學府,但為什麼短短五年時間,上紐大就能使世界各地學子近悅遠來呢?隨著採訪的深入,記者逐漸還原了學校的種種「秘籍」。

通常,「師生比」是考量大學教育教學水平的一大指標。目前,國內平均師生比在1:16左右,而上紐大隨學生規模增長配比教師,師生比確定為「1:7」,以小班化教學為主。校方承諾,以與紐約大學相同或更高的標準面向全球招聘師資。在師資構成上,上紐大全球招聘的專任教師將達40%,與母體大學紐約大學和華東師大聯合聘用的教師佔40%,來自國內外其他一流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兼職教師和客座教授佔20%。

上紐大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院系劃分。一些學科保留了傳統設置,而互動媒體藝術這類新專業,則打通並融合了多個傳統學科。例如,給大一新生開設的《全球視角下的社會》,是一門必修通識課。這門課從多文化角度探討政治哲學、經濟學、社會學及思想史,由雷蒙一手設計並曾親自授課。這門被上紐大學生稱為「最具挑戰」的課,強調兩件事:一是讀經典書,知天下事,體現博雅教育的精神;二是海量閱讀、批判思考、獨立研究和探索,理解世界的關鍵概念,形成並表達自己的觀點。一學年裡,學生要讀完近50位來自不同文化的名家精華篇章。而且,學校在教學中一直強調主動學習,學生不再被動地從老師那裡吸收知識,而被鼓勵要形成原創的觀點,然後不斷地驗證。

雷蒙說:「我們的目標不是打造一個從不犯錯誤的學生,因為一個從不犯錯的人也不太可能創造出什麼新的東西。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個能夠形成自己的想法,並且準確地進行分析的人。」

上海紐約大學儼然成了上海國際教育的一座地標。展望新校園的未來,俞立中說,中國並不缺大學,在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不斷攀升的今天,也不缺大學生,缺的是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的人才。高等學歷人才培養的趨同,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明顯弊端,中外合作辦學將在多元化、多層次人才培養中發揮示範、探索作用。

國際教育新興地標

現在,位於大樓八層的兩間大工作室,幾乎成了紐約大學在全球的「地標性」場所。這裡承載著上紐大的熱門專業——「互動媒體藝術(IMA)」。這個專業是建立在紐約大學蒂詩藝術學院的王牌專業——「互動通信」專業的基礎上,由上紐大開發首創的。這個專業培養學生將演算法思維和創意設計相結合的能力。學生用3D列印、激光切割、虛擬現實等現代化科技手段,將個人的藝術創意通過技術方法進行實現,運用創新、嚴謹,而又富有魅力的教學方式鼓舞並促進學生的發展。現在,連紐約本部的很多課程都在參考IMA的教學方法和內容。

正是這樣的「國際教育地標」身份,上紐大的招生一年比一年更有吸引力。四年前來到上海,看似一個冒險的決定,卻改變了麥斯米蘭·賴夫的人生軌跡。這位2017屆的學生,從一名出色的壁球運動員,成長為志向滿滿的年輕創業者。他學的是商業與金融專業,打算將共享單車首先引入紐約大學校園。四年里,他修了好幾門商業類課程,正是打好了堅實的學科基礎,才使得他有信心追逐自己的創業夢。

中文名字叫史靜哲的荷蘭女生說,當初她是帶上行李箱和對未來的不確定之情飛向上紐大的。如今,她稱自己已是一名驕傲的文化探索者,曾在安徽體驗農家生活,食過鱉,飲過白酒。「不管是讀研還是工作,我都希望延續自己與中國的聯繫,學習中國文化對我來說尤其重要。」史靜哲說。

………………………………………

道德經(GermanReport)】秉持「以報道德國經典,成報道德國經典」這一宗旨,立足德國,輻射全歐,服務華人,是德國有關新聞資訊的最火微信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德經 的精彩文章:

跟八寶山公墓logo撞臉的漢莎航空,現在終於要出手了!
小心!法蘭克福大學詭異案件頻發,校長已示警!

TAG:道德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