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ServerSAN的現狀分析

ServerSAN的現狀分析

目前ServerSAN已經成為存儲的潮流,過去可能還需要給客戶推廣概念,而現在客戶已經普遍接受,現在已經是比拼產品的階段了。

ServerSAN的產品分兩類:純自研和基於開源的存儲產品的深度開發。完全自研的國產廠商有華為的FusionStorage,創業公司SmartX;國外的有EMC的ScaleIO,Nutanix,vSAN等存儲產品。

對於ServerSAN,開源的存儲產品有ceph,sheepdog等。基於開源存儲Ceph的存儲產品的公司有創業公司Xsky,深圳杉岩公司;大的公司有浪潮,H3C,聯想,中興等。最近加入Ceph陣營的有金山私有雲,騰訊私有雲等。由於sheepdog本身設計的去缺陷導致之前一些廠商逐步轉向ceph。

自研的存儲產品的廠商起步都比較早:Nutanix 2009年成立,ScaleIO於2011年成立,SmartX 成立於2013年。大家知道,存儲產品的研發周期比較長,如果不完全自研,一般至少需要3~5年的時間。基於開源Ceph的產品則比較容易,至少短期內就可以推出可用的產品。

在筆者看來,ServerSAN的架構都大同小異。華為的FusionStore和Ceph類似,可以說基本相同,只是用DHT代替了CRUSH演算法,增加了緩存以提高性能。SmartX和ScaleIO類似,其共同的特點是有元數據伺服器。本號擬在接下來的文章里陸續介紹相關的架構和特點。

基於Ceph的開源存儲產品是主流。幾乎絕大多數的雲計算廠商或者超融合廠商都是OpenStack+Ceph的模式。對於它們來說,與其說是雲計算或者超融合廠商,不如說是OpenStack廠商,因為他們主要精力投入在OpenStack的界面,穩定等方面。對於ceph的研發工作主要就是產品化:安裝,部署,運維的工作。對於他們來說,既沒有能力,也沒有動力去做深入的優化和開發。

Ceph的優良架構和穩定成熟使得這些雲計算廠商比較容易產品化。而目前對ceph詬病的性能問題,其實在絕大多數的虛擬環境下是可以滿足客戶需求的。即使對一些性能要求比較高的客戶,也有解決方案:那就是用All Flash 硬體去堆積性能。所以深度開發和優化的動力不足,特別是考慮到存儲的研發因需要許多高技術人才,研發周期較長,研發風險較大導致的高昂的成本,公司往往望而卻步。這就導致大多數雲計算廠商的所謂的超融合產品缺乏差異。在技術和產品層面大量同質化,這就嚴重依賴銷售團隊在市場上圈地。在技術,產品,銷售三者中,銷售成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對於To B的銷售,很難一家獨大,最後可能是市場碎片,大家活的都比較的艱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存儲知識 的精彩文章:

TAG:存儲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