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甲午戰爭輸了,兩個大臣出的兩個餿主意讓人貽笑大方

甲午戰爭輸了,兩個大臣出的兩個餿主意讓人貽笑大方

甲午戰爭已經過去一百多年,回想起來,這次敗局似乎理所應當。當時的清朝是迴光返照的老大帝國,而日本正是噴薄而出的近代國家。但在當時人看來,清帝國應該佔有優勢,特別是海軍的數量、噸位、火力,因此西方列強普遍認為中國將贏得這場戰爭。

不過一交手,清朝政府就嘗到了苦頭,黃海海戰中,三十多年的洋務運動成果毀於一旦,花了巨資引進的艦艇或沉于海底,或傷痕纍纍的逃離,或成為日本人的戰利品。偌大的黃海海域,除了銷煙,只留下鄧世昌那句「撞沉吉野!」的吶喊。

海上敗,陸戰也敗。日軍突破鴨綠江防線,入侵遼東半島,他們勢如破竹,清軍則節節敗退。勝利來得如此順利,以至於日本人自己都沒有料到,他們得意的喊出口號,揚言要直搗北京,讓清朝皇帝「面縛乞降」。

前方戰事吃緊,後方的朝中大臣也急得團團轉。他們紛紛出謀劃策,不過這些建議,有些還停留在燒香請神,裝神弄鬼的把戲上,沒有多大實際價值。有兩位大臣上書給皇帝的奏章,更是讓人哭笑不得。

這是在戰爭中的某一日,都察院在討論前線戰事,一位漢御史不由感慨道:「要是檀道濟在就好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旁邊的滿御史連忙問他檀道濟這三個字怎麼寫。

第二天,光緒皇帝接到了這位滿御史的奏摺,他非常嚴肅的提出:請檀道濟出山,必敗倭寇!

朝中一片嘩然,成為幾天的談資。要知道檀道濟是南北朝時期南朝劉宋名將,他曾經跟隨劉裕參加了討伐盧循,滅後秦及元嘉北伐等戰役,功勛卓著。他整理編輯了三十六計,是我國寶貴的軍事著作。檀道濟最後是因功高震主,被權臣矯詔殺死,留下了「自毀長城」的典故。

不管檀道濟能不能打贏甲午戰爭,但是人家436年就已經作古了,離這位御史大人相差了將近1500年,遠水救不了近渴。

這個笑話的餘音未絕,沒幾天又有一個滿京堂向光緒上書,奏報稱他已經獲得情報,在日本東北部,有兩個國家,一個叫做緬甸,一叫做交趾,日本畏之如虎。請朝廷速速派使臣前往,約定他們夾攻日本,定然能大獲全勝。

上一個大臣是歷史沒學好,這個大臣是地理分不清。看到這種奏章,光緒帝氣得扔在地上,想要教訓一下。還是恭親王上前規勸:算了吧,這事情鬧到了,傳出去,笑話的是咱們滿人。

於是,這兩件事只好不了了之。

當時的日本自明治維新之後,大力興辦教育,從山野村夫到廟堂之人,都開始瞪大眼睛看世界,學習西方的先進知識和理念。他們以如饑似渴的姿態,千方百計的汲取世界文化的養分。

在他們之間,各種文化和理念交融碰撞,比清朝要厲害的多,政變、暗殺此起彼伏。但是,在對於推動國家現代化,推動日本融入主流世界,甚至推動日本侵略他國的方針卻是大同小異的。

他們在甲午海戰的七年前,就制定了「清國征討策略」,詳細規划了入侵中國的步驟。他們派出了樂善堂、玄洋社等間諜組織和人員潛入中國,加緊對中國各方面的情報搜集和滲透。中國的山川地理、軍事要塞、風土人情,都源源不斷的被運送到日本。據說,連北洋艦隊二副以上軍官的生活習慣、飲食偏向、興趣愛好都了如指掌。

反觀清朝,現在看起來,滿族人入關之後真沒多大長進。多爾袞、豪格那批人沒有文化,只是粗莽匹夫,經過這麼多年向漢人學習,居然還是這種水準。這樣的滿族人,還能當上御史、京堂這種高官,能夠直接面聖。由此可見,甲午戰爭能贏才是怪事,清朝不滅亡才是怪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7度檔案 的精彩文章:

TAG:7度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