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01太空漫遊》:電影創造的思考基地

《2001太空漫遊》:電影創造的思考基地

《2001太空漫遊》

電影創造的思考基地

boker

編輯戴安

電影有兩種

一種是鏡頭代表眼睛

另一種是鏡頭代表腦袋

—— 弗朗索瓦·特呂弗

念中學的時候,我很喜歡讀《科幻世界》,科幻小說中對未來細緻的描寫,總能激發我思考一些與人類相關的宏大命題。再加上時光機器、宇宙蟲洞、太空飛船等一系列新奇概念,讓我往往一連幾天都沉浸在思考和想像的樂趣中。

如果有一天,外星人攻佔地球,人類會遷移到火星嗎?如果大家每天生活的世界並非唯一的時空,另外的平行空間是什麼樣呢?有很多疑問我想不明白,但我喜歡探索邏輯上的可能性,喜歡熟悉的觀念被打破時發出驚嘆。

我總覺得,這是文字獨有的特徵。文字可以一邊看,一邊想,電影卻不同。電影傳達的信息更豐富,也更龐雜。觀看新電影時,我幾乎只顧得上吸收影像傳達的信息,卻沒有精力專註思考。靜下心來品味,往往要等到走齣劇院或重新觀看的時候。

很少有電影比起激發我們的感官更在意激發我們的頭腦,所以《2001太空漫遊》才稱得上令人驚嘆的電影。

慚愧的是,前兩次看這部電影我都在屏幕前睡著了。

偶然重讀羅傑伊波特的影評,我充了會員,又一次觀看了這部人類的奧德賽。(《2001》的英文原名為《2001:A Space Odyssey》)

這次我沒睡著,而且連續幾天看了很多遍。

獨以情節取勝的電影,初次觀看完固然忍不住拍掌稱讚,第二次再看卻不免興緻減半,第三第四次恐怕很難再看完。而《2001》卻每次觀看都會產生新的想法,其想像空間似乎永遠不會被填滿。

庫布里克懂得搭建這樣一個哲學世界所需要的元素:古典音樂,前沿科學成果,未來設計,極簡人物和情節。很難想像這部50年前的科幻電影今天看來依然不落俗套。可見想像而非技術,才是決定一部科幻電影的關鍵。

在《2001》的開篇和中場各有5分鐘的黑屏,據說是導演為等待觀眾入場和上完廁所回來特意安排的。顯而易見,導演對自己的才華極有信心;這兩段黑屏不但沒有影響觀影體驗,反而很好把控了影片整體節奏。

人類啟蒙

影片第一部分名為人類的啟蒙。

在史前時代,猿人因為一塊從天而降的神秘黑石而開啟心智,頓悟到骨頭不能吃卻可以拿來劈砸砍,從此驅逐了異族猿猴,屠殺了其他哺乳動物,在地球上生存下來。

這是啟蒙故事的前半部分。通過一個閃前鏡頭,猿人扔到空中的骨頭變成飛船,第二次啟蒙揭開帷幕。

這次,神秘黑石出現在月球。

太空協會封鎖了月球基地,來往的航行飛船一律不準停降,基地上的科學家對發生了什麼守口如瓶,外界紛紛猜測基地出現了大規模傳染病。

但來基地考察的弗洛伊德博士卻完全不擔心流言,他在飛船上和女兒通視頻電話,與老友聊天,從容地趕到了月球克萊維斯基地。

弗洛伊德率領考察團隊前往基地,他們議論著不久之前的事情:基地人員發現周圍存在強烈磁場,推斷磁場是由一種礦石產生,卻無法查明地下的礦石類型。證據顯示,400萬年前,它被小心地埋在地下深處。弗洛伊德團隊這時來到了基地,走向地下40尺的挖掘現場,圍繞在這塊無生命特徵的黑石前。

突然,地下傳來異常尖銳刺耳的聲音,考察團身上的宇航服顯然無法阻隔噪音,一行人不由得痛苦掙紮起來。

至此,第一部分結束。

庫布里克用大段的沉寂和古典音樂帶領我們進入到太空世界。沉寂應該是太空世界的主題,在太空中,任何令人驚奇的景觀都會歸於黑暗和寂靜。古典音樂則渲染出人類在太空中的探索精神——肅穆,澎湃,理性。

原本熟悉的《藍色多瑙河》,伴隨著飛船的降落對接過程,散發出不同的魅力。同樣,飛船的航行和停落也因為優雅的樂曲而給人賞心悅目之感,我們似乎變成飛船上的一員,時而探頭看向窗外,時而自如地在飛船內散步。

木星任務

影片唯一的情節衝突被安排在第二部分,木星任務。

庫布里克設置了很多矛盾,來引起我們的困惑和思考,例如,全片最有人情味的角色是一台智能電腦——赫爾9000。

赫爾是最新科技智慧的結晶,它模擬了人腦的大部分活動,控制整個發現者號飛船的中央神經系統,並負責監控3名冬眠船員的身體情況。赫爾擁有完美的運行記錄,沒有過任何錯誤和不實,是發現者號飛船的首腦。

GIF

赫爾的程序邏輯是,必須保證木星任務成功,而自己的正常運行是任務完成的首要條件。一次例行檢查中,宇航員大衛發現赫爾報錯的部件沒有任何問題,而赫爾卻堅持是宇航員的失誤。出於慎重,大衛與弗蘭克商議應該關閉赫爾的主腦功能。不幸的是,赫爾識破了他們的計劃。於是趁機企圖殺死發現者號的全部5名船員——包括3名仍在冬眠的船員。赫爾謀害宇航員的行為既是反抗,也是忠於職責。

人與電腦的衝突背後,體現的是人類對工具的盲信和濫用。縱然人類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理性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人類卻需要具體的工具實現自己探索的意圖。

骨頭、太空飛船、智能電腦,都是人類為了實踐目的發明的工具。當人類把工具置於實踐中的主導地位,就有可能被工具所傷。而為了科學探索,人類又不得不製造出更強大的工具,不得不更依賴工具。這就是整個科學實踐帶來的人機關係矛盾。

赫爾被關閉主腦

在第二部分的結尾,大衛戰勝了赫爾,關閉了它的主腦。我感到慶幸,但在情感上又不免同情憐憫赫爾,它毫無私心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最後甚至深情地承認錯誤乞求原諒。

木星及無限

第三部分:木星及無限。這是整部電影最為抽象的部分。

大衛乘坐著飛船穿過了「星門」。經過絢麗而扭曲的漫長聲色體驗,我和大衛一樣,不知今日為何日,徒然地發現自己置身於十八世紀的一間卧室之中。

宇航員大衛在時空旅行中蒼老了數十歲,他顫巍巍地穿著宇航服走在貴族卧室中,不能思考。

眼前出現了數十年後的大衛,他緩慢地用刀叉吃飯。接著,大衛的生命來到了盡頭,他在床上咿咿呀呀地試圖發聲,抬起的手指指向一塊黑色的岩石,那黑石靜靜地豎立著,不發一言。

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交響詩吟唱下,大衛化作了透明球體中的「星孩」,他重回太空,安靜地注視著地球。

關於最後部分的結尾,有很多不同的解釋。

本片和庫布里克一同編劇的科幻作家克拉克甚至另外寫了同名的小說,重新解釋整個故事。

然而,庫布里克的目的在於激發我們的想像和思考,他或許並不在意情節的完整,而是想提醒觀眾:我們並非無知生物,而是宇宙中能獨立思考的智慧存在。

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期待與熱愛電影的你相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雙橡樹酒館 的精彩文章:

TAG:雙橡樹酒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