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想躍躍欲試的奇特公司
在國外,有些公司在融合了一些科學或智慧理念之後,開展的業務非常獨特。雖然這些公司開展的業務比較罕見,市場也不怎麼廣闊,但卻十分有用,令人耳目一新。
「環球救援」離不開最新科技
如果海嘯或者地震來了,你會向誰撥打求救電話?也許,你會想到紅十字會組織或者國際救援組織,但還有一個組織比它們更值得你信賴,那就是美國的「環球救援」公司——一家提供災難救援服務的私營機構,號稱能夠「為熱愛探險的人群提供即時的災難救援服務和後勤保障」。
在過去的十多年裡,許多跨國企業、政府機構、探險家和戶外運動愛好者紛紛成為「環球救援」的客戶,為公司帶來了高額利潤。現在,這家公司把分支開到了巴基斯坦、泰國等地,服務範圍覆蓋全球。公司的客戶只需撥打一個電話號碼,就可以聯繫到任何一家分公司。
「環球救援」公司運營這樣一個龐大的機構,就需要有穩定的覆蓋全球的網路通訊系統,還要有能夠快速與「手機信號失效區域」取得聯繫的能力。所以,該公司的救援人員全都配備了「DeLorme InReach」——一款功能強大的衛星信號收發器,可以在手機信號覆蓋不到的地方收發文字信息,可以點對點的發送位置坐標,跟蹤別人,還可以與網上的「Delorme」測繪圖庫相連接,讓使用者看到所處地區的地形輪廓。另外,「環球救援」公司還研發了一款叫作「Grid」的應用程序,可以向客戶的手機發送實時安全預警。
不過,即使設備再先進,救援工作的成功概率最終還是要取決於實地人員。可以說,「環球救援」公司的員工的素質很可能會令政府軍隊也自愧不如:數百名的專業野外醫護人員、專業探險家、專業軍人、前特種部隊成員,甚至前美國海豹突擊隊員。
科技與人才的結合,使「環球救援」公司總是能夠火速趕到現場,及時挽救生命。比如,2011年,席捲北非的民眾街頭抗議活動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環球救援」預判形勢後及時到達埃及,在出現騷亂的第一天順利轉移60多名客戶。又比如,世界上大批的登山愛好者很喜歡去喜馬拉雅山挑戰極限,其中不少都是「環球救援」公司的客戶。只要時逢登山旺季,「環球救援」公司會指派專員來到尼泊爾「伺候」,隨時待命。僅在2013年和2014年之間,該公司就成功營救了28名登山者,並把3位遇難者的屍體運送回國。
「超級識別組」
那些神奇的識別者
在影視作品中,我們常常看到一些英式警察部門出鏡,比如反黑組、重案組、失蹤人口調查組或者證人保護組,也許在將來,警匪方面的影視作品還會講述一種新組織的故事,那就是倫敦警察廳徵募的「超級識別組」。不過,與勇敢機敏的警察相比,「超級識別組」的成員在工作時從不動手,而是憑藉超越常人的面部識別能力來辨認犯罪嫌疑人。
「超級識別組」成立於2011年。當時倫敦發生了一系列騷亂事件,警察廳一下子需要在很短時間內辨認海量的嫌疑人,而計算機似乎幫不上什麼忙——它們只喜歡識別那些正面免冠、規規矩矩被拍攝到的「好面部」。無奈之下,警方將閉路電視拍攝到的數千名嫌疑人的影像傳到一個網路資料庫,再由倫敦警察廳的3萬名警察逐一辨認。在3萬名警察中,大多數都只能認出一兩個嫌疑人,還有的一個都認不出來。然而,也有幾名警察的辨認效率明顯高於常人,比如,有20名警察認出了數十個嫌疑人,而一位名叫加里·柯林斯的警察竟認出了185個嫌疑人。
很久之前,科學家就發現,不同人的辨識面部的能力其實是不一致的。有人連親近的朋友也認不出來,幾乎是臉盲,另一些人卻能夠記住僅有一面之緣的路人,被稱為「超級識別者」。
倫敦警察廳想知道警察隊伍中是否存在所謂的「超級識別者」,於是,警方邀請科學家來測試辨認效率最高的20名警察。令倫敦警方失望的是,20名警察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可以被科學家認為是「超級識別者」——一些警察只是因為碰巧在監獄工作,所以多指認出了一些慣犯。從那時起,倫敦警察廳不斷訓練或者向社會徵募的「超級識別者」,著手組建「超級識別組」。僅在2011年,「超級識別組」就從錄像中指認了600多名嫌疑人,其中的90%最終進了監獄。目前,「超級識別組」已經有152位成員,他們在破獲犯罪案件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幫人起名的公司靠出售靈感為生
在香港,法國和英國的洋酒商會曾經展開過長達一年的傾銷戰,結果法國的白蘭地賣出了350萬瓶,英國的威士忌慘敗,只賣出了17萬瓶。但在世界其他地區,威士忌的銷售量往往高於白蘭地。為什麼能在別處佔上風的威士忌,到了香港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呢?有一個理由說起來非常微妙:英語的「whisky」翻譯成「威士忌」三個字,似乎是在比喻威風的紳士也忌它,讓人產生一種喝了會不舒服的感覺;法國的「brandy」翻譯成「白蘭地」三個字,其中的「白蘭」是中國傳統名花,那麼「白蘭」之「地」自然是好地方。這個富有詩情畫意的名稱,使人不由地聯想到酒味的醇美芬芳。
這個故事啟發了美國人瑪利亞·塞弗,她明白了一個道理:商品與顧客的關係很像談戀愛,商品的優良品質是「內涵」,名稱則是「外貌」,只有「外貌」出眾,引起顧客好感,「內涵」才有更多的機會被了解。於是,塞弗創立了「標語」公司,負責給正待推廣的新商品起名稱。
不要小看「標語」公司的工作,這裡生產的每個「產品」都經過了深思熟慮,層層篩選。首先,「標語」公司會了解新商品,詢問客戶對於商品名稱有何期待。比如,新名稱要不要帶有嬉皮幽默的情緒色彩,要不要突出青春時尚或者典雅氣質,是否表達科技含量,等等。下一步,公司用計算機檢索多類語言詞庫和書籍,並用軟體對辭彙進行加工,有時添加一些前綴或後綴,有時替換某個字母。這一過程,公司製作出2000個新詞。最後,公司員工集體討論,對2000個新詞進一步加工,從中篩選出30個詞。這一過程中要考慮如何讓單詞更好聽、發音更上口,還要考慮避免一些禁忌,比如是否會在某種語言中帶有不好的含義,是否已經被別的商品用過,帶來侵權嫌疑。
那麼,你有沒有見過這家專職起名的公司的產品?也許,你喝過星巴克的「Refresher」(意為清涼提神者)咖啡,吃過麥當勞的「McBistro」(Mc為麥當勞簡稱,Bistro意為巴黎的法式酒館)三明治,買過好事達(全美最大保險公司之一)的「Goodforlife」(意為助益人生)保險……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經典名稱都是這家公司的傑作。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