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比特幣、黃金白銀,這次不一樣?

比特幣、黃金白銀,這次不一樣?

中國狗年春節將至,市場並不太平。

全球股市暴跌,更不用提大眾為之瘋狂的比特幣。2018年年初比特幣一度逼近6千美元的大關,距離去年兩萬美元的最高記錄已經跌去7成。在造富神話不斷被演繹的當下,當下沒有一種資產比起比特幣更能激發國人的熱愛與恐懼,熱愛是財富效應下的貪戀,恐懼則是被時代拋下的擔憂,兩種情感輪流驅使人群。於是,無論資歷如何背景如何,上流下流,都在幣圈相逢,區塊鏈成為城市中產的熱門話題,各種林林總總的發幣白皮書則在朋友圈流傳,甚至一些可以金盆洗手的江湖大佬,也樂於參與各種真真假假的炒作。

比特幣到底有多熱?至少目前是熱過房價。我以前曾經打趣,在中國開會,南北有別,北京會議往往以中國向何處去結束,在上海則往往以房價討論結束。多年以來,這一經驗屢試不爽,直到最近我才發現有些偏差。1月末,在我主持經濟人讀書會上海年會上,即使最熱愛的討論房價的上海人民,在提問中一半問題與比特幣有關——對不起,我真是低估比特幣的號召力了。

多數問題中,大家最關心一點,無疑在於比特幣和黃金有什麼差別?在回答《經濟人讀書會》書友類似提問時,2017獲得新財富評選第一名的廣發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郭磊認為,比特幣熱潮和其他互聯網圈流行一樣轉瞬即逝,可能五年十年就會換一輪,就像曾經的人人網校內網;正因為不是基於永恆的人性,如此而言比特幣和黃金沒有什麼相似性,難以尋找一個特別中心化的價值尺度。

此論應該有不少人同意,不過從有限的觀察與歷史的對比來看,我倒是覺得比特幣其實和黃金非常像。

二者初看之下,確實天差地別,黃金看起來是很古老,而比特幣作為一種新技術的應用,比起法幣甚至現金都是一種升維,二者有什麼相似呢?首先,比特幣之所以在所有代幣中獨樹一幟,無疑首先在於其演算法保證其有限性,這和黃金的天然有限性類似。其次,比特幣號稱的去中心化以及匿名性等優點,在幾千年黃金使用過程中始終存在,你見過什麼人能夠擁有全天下的黃金么?黃金的匿名性更是不言而喻。

最後也最重要的是,維持二者價值的,其實都是人們的信念而不是他們本身的價值。先說黃金,從美元脫離掛鉤黃金以來,黃金其實已經不是一種貨幣,走向商品化已經幾十年,即使在黃金掛鉤各國貨幣的時候,黃金也只是名義上掛鉤。更不同提,黃金數量有限使得現代經濟在面對經濟危機時刻往往應對乏力,在大蕭條期間,主要經濟體基本是誰最先脫離金本位,誰最先獲得經濟復甦。

難怪經濟學大師凱恩斯稱其為「野蠻的遺迹」,投資大師巴菲特感嘆不知道為什麼有人要儲存黃金,不能吃,不能用,還不升值。即使如此,黃金始終是一部分人的至愛,也有不少信徒為回到金本位而奔走呼籲,即使最應該反對黃金的各國央行,其實這些年買入的黃金也不在少數。

至於比特幣,很多人全力下注比特幣,恰恰是因為它可以取代現行主流貨幣。這個信念的前提在於,比特幣數量有限以及去中心化,但是從黃金的案例可以看出,這恰恰可能是比特幣無法成為主流貨幣的一大障礙。

也正因此,比特幣看起來很酷炫,其實無非是黃金狂熱的一個高科技變體而已,難怪保羅?克魯格曼斥責它是一個包裹在自由主義意識形態之繭中的科技神秘主義泡沫。

黃金的故事對於國人可能有點遙遠,其實想一下中國歷史上的白銀,情況也許會更為清晰。大概一千年前,中國在北宋就發明了最早的紙幣,這算是領先世界幾百年的金融創新。從兩宋到元明,皇帝都曾經希望以皇權維持紙幣信用,並為此多次禁止白銀,不過在一次次通貨膨脹面前,民間還是選擇了白銀,白銀最終在明代成為中國官方貨幣,這算是市場的勝利。

但是這只是白銀故事的前半截,白銀故事下半截則是,隨著西方從金銀複本位進化出金本位、銀行系統、法幣制度之後,中國卻仍舊沉迷銀這種白色金屬中,直到民國還是廣泛地以稱量貨幣的形式存在,中國金融發展也因此很是滯後。

我對貨幣史有興趣,寫了與金融史有關的《白銀帝國》、《印鈔者》之後,屢屢有朋友呼籲寫一本《比特幣帝國》。最近我與英國紀錄片製片人Susanna Thornton(宋愫愫)討論時,她問了我很多貨幣問題,也促使我重新從貨幣史角度思考比特幣的當下與未來。這一次採訪主題正是白銀,她著迷於在《白銀帝國》中所寫中國歷史與白銀的糾纏過程,這部在拍攝的紀錄片正是關於白銀在中國的歷史。她是牛津博士,上一部參與拍攝關於中國的紀錄片是美國PBS和BBC播出的《The Story of China》,長度達到少有的六集,Michael Wood出鏡。

她長長的採訪提供中,其中一個問題是,在16世紀有大量的白銀流入中國,當時的中國政府用白銀做什麼了?我想了想,答案可能是,什麼都沒有。雖然當時中國成為世界白銀的「秘窖」,世界白銀源源不斷流入中國,促成了中國白銀貨幣化,但是這很大程度上是民間自發形成,官方對於貨幣的政策基本是放任。

某種程度上,正是這种放任成就了白銀的貨幣地位,也是這種白銀貨幣化導致了中國日後的金融滯後。每一種政策,都有正負影響。白銀對於中國人的影響,不僅僅在有形的世界,也在於無形的世界。

說完白銀,回到比特幣。正是上面的案例,解釋了我雖然不看好比特幣取代主流貨幣,我對於比特幣的投資前景並不徹底悲觀。除了白銀,黃金的案例也類似,雖然黃金去貨幣化也有幾十年歷史了,但是在不少人心中,黃金仍舊是一種不折不扣的貨幣,一有風吹草動,黃金價格還是有所反應,這說明黃金作為一種觀念上的貨幣遺迹即使不存在現實中,也仍舊存在於人們的心中。

比特幣內涵也是一樣。其興起基於對各大央行印鈔的不滿,即使比特幣無法取代現行法幣,但是在造富效應以及信念支撐下,比特幣仍舊會有自身的擁護者,這種信念的部落效應隨著互聯網的鏈接,只會越來與深。也正因此,比特幣不會缺少狂熱粉絲,目前的暴跌還不足以讓這些人死心,比特幣還有翻身機會。

在一個焦慮被放大的時代,大眾情緒又被投射到一個日益極化的世界,那麼我們對於未來的判斷往往基於個體經驗,往往不同人群會南轅北轍,不僅會走向對於現實的背離,也會出現很多彼此無法說服的對立極化情況。 典型如同對比特幣看法,比特幣幾年上漲萬倍的泡沫中,最失落的大概是就是昔日的傳統金融業者。隨著比特幣價格如同中國房價一樣不斷翻新,也被不少人認為進入典型的泡沫區間。有意思的是,不少看衰比特幣的主流金融人士,此刻反而躍躍欲試,無論是投資銀行家還是海歸金融教授,準備赤膊上陣,分一杯羹——這恰是頂點暴跌的前奏。

總結來看,從白銀黃金看比特幣的投資價格,可以看出比特幣之爭將是信念之爭,未來將是信者恆信,疑者愈疑的過程,不經歷長時間的幾輪泡沫清洗,雙方不會徹底放手。

人們常說信心貴過金銀,而比特幣價格卻早早超過黃金。雖然比特幣是電子貨幣,但和黃金其實有點類似,相信金本位者永遠排斥紙幣,而排斥黃金的人則認為黃金早已不是貨幣。這說到底是信念之爭,觀念可以無形,但往往對於塑造有形世界影響極大,甚至也正因此,信心的差異,將是構成未來中產生活焦慮圖景的分化。

說到底,黃金白銀比特幣的故事,還沒有最後落幕。

作者:徐瑾

來源:FT中文網

- END -

華 語 智 庫

更 多 專 家 解 讀 可 按 國 家 查 看 文 章

長 按 下 方 二 維 碼 , 關 注 本 公 眾 號

專家 | 深度 | 權威 | 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語智庫 的精彩文章:

齊中祥:虛擬世界的真實鬥爭——網路水軍的挑戰與應對
特朗普的移民禁令,澳大利亞人也慌了

TAG:華語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