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來樓觀悟道的道系青年是這樣的……
最近,各類青年們越來越喜歡給自己貼標籤了。
前陣子 ,人民日報刊登了一篇文章,題為《也說「佛系青年」》。於是,「佛系」這個詞火了,什麼是佛系?所謂「佛系」,具體是指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
而道系青年,是從「佛系青年」衍生的一個詞。對於道系青年,比較流行的說法是熱衷保健續命、雲遊四海並盛行「錦鯉之交」的年輕人。遵從「天人合一」的理念,脫不脫單全靠天意。
其實,不管佛系還是道系和宗教並沒有實質上的關係,只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表達。可道系青年真的是只想著自己,習慣說:閉嘴、滾蛋嗎?
作為常在樓觀悟道的道系青年,今天一定要給大家說道說道,什麼才是真正的道系青年。
道系青年:天人合一,和諧人生
道家思想最重要的就是《道德經》了,道德經可不是玄學而是一本實實在在的辯證法。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觀點就是天人合一,而道家對於天人關係的認識是最為細緻的。
道家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關係。對道家而言,「自然」 有兩層含義,其一是天地萬物的總體,其二是事物的自在狀態和本來面目。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叫做「道」的東西,它獨立運動,周而復始,天地萬物都要以它為生。這裡的「道」就是指自然界。在老子看來,不僅天地要遵從自然之道,人也應該遵從自然之道。天下萬物都是很自然地產生於一定的自然環境中,然後又復歸於自然世界,這也就是道家關於「自然」的另一層含義。
正是因為《道德經》強調的天人合一關係,道系青年不認為人高於一切,人與自然更應該講究和諧。所以,道系青年不僅熱愛自然,崇尚環保,更喜歡旅遊。比如,有事沒事就來樓觀悟個道,提升自己。
道系青年:和光同塵,智慧人生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兌,閉其門,
挫其銳,解其紛,
和其光,同其塵,
是謂玄同。
——老子《道德經》
老子提出了「玄同」的處世原則,主張堵住人心頭的空隙,不隨便使用小聰明,關閉住向外開的門窗,不受世事的紛擾,不顯露鋒芒;以簡馭繁解除俗事的騷擾,不存偏見,遇見光就和光相擁,碰到塵埃就和塵埃混同。做到這些,就是與道同體,就是「玄同」。人在處理各種問題時,應當公正公平處事,不顯擺自己的才能。
所以,真正的道系青年可不是高冷,而是對他人有寬容,對緋言緋語有忍辱,對不同的環境能適應的好青年。不僅不鋒芒畢露,更是一副深藏不露干大事的樣子。
道系青年:齊物修身,看淡名利
真正意義上的道系青年,拜讀老莊,齊物修身,看淡名利。比如,《莊子·齊物論》中講「聖人不從事於務,不就利,不違害,不喜求,不緣道。」
「不就利,不違害」,要求道系青年不趨利,也不避害。「不喜求,不緣道」就是不要在心中動念頭,不刻意攀緣。
道系青年不假設女神必然喜歡我之類的命題,更不刻意製造和女神見面的機會,完全用魅力征服女神,
《莊子·內篇·大宗師》還講到,「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意思就是,命運得失要順應規律,自然就不會患得患失。得到了也不會歡喜,失去了也不會哀傷,因為得與失在人的生命歷程中是很自然的事情。
所以,道系青年看待人生得失,更加客觀。面對挫折,更是泰然處之。
道系青年:有為節儉的低調好青年
在《道德經》四十八章中說「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很多人對道家無為而治有誤解,《道德經》中的「無為」絕不是消極被動的無所作為、無所事事,而是老子所說的「道法自然」。要遵循「道」的準則、順應客觀規律行事。該做的就做,不該做的就不做。
順其自然,尋律而動。道系青年困了就睡,餓了就吃。不為了玩耍熬夜,也不為了工作挨餓。
此外,道系青年崇尚節儉。老子不僅認為「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在《道德經》第六十七章更是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其長」。
慈愛,才能勇敢,節儉,才能寬綽,不敢在天下人的前頭,不違背客觀規律而行,才能順道持續發展。
所以說,道系青年都是三觀正、做事積極,處世寬容,勤儉持家的低調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