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通往太空的路不止一條

通往太空的路不止一條

近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由SpaceX研發的世界現役最強運載火箭獵鷹重型成功發射,並完成一級火箭回收。

獵鷹重型的成功並不是偶然。有人統計過獵鷹系列火箭的成長史:2008年獵鷹1號研製成功、2013年獵鷹9號第一次發射、2015年實現第一次陸地回收、2017年第一次火箭重複使用……無數個「第一次」,最終促成了獵鷹重型的石破天驚。然而,還有一張時間表:2006年起獵鷹1號3年里連炸3次、2015年起陸地和海洋回收數次失敗、2016年地面測試火箭爆炸……在人類求知的漫漫長途上,標註節點的或許大多是成功閃爍的光芒,但如果沒有無數日夜的探索付出,拓寬人類領域的那一小步也就永遠無法邁出。

其實,單純從運載能力上來看,獵鷹重型並不是「太空中最亮的星」。「前有古人」,不及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火箭土星五號;「後有來者」,不及尚在研製中的新格倫火箭和SLS太空發射系統,甚至在未來應用上前景也並不明朗。但它依然被很多人視為「打開了一個新紀元」,因為其出色的火箭回收技術和令人咋舌的成本控制,攪動了長久以來波瀾不驚的航天市場。有人據此判斷,2018年將會是商業航天元年。SpaceX的火箭創造了當代航天的高度,也前所未有地降低了航天對於普通人的門檻。專家預測,商業航天將是一個超萬億的市場,涵蓋了小衛星、太空旅遊、新材料、航天生物等領域的巨大商機。

可以說,SpaceX就像一個多稜鏡,能折射出豐富多彩的解讀。有商業航天的潛力,有人類太空的遠景,有研發體制的探討,也有科研壓力的緊迫。不可否認,一年多前我國成功發射的國內最強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在運力上不及今天的獵鷹重型,只有規劃中的長征九號才足以支撐我們的「登月計劃」。而這種差距,自中國航天誕生起就一直存在。要知道,土星五號在1969年就已經將宇航員送上了月球,而中國這時候還在為第二年將第一顆人造衛星送入太空做準備。技術代際間的差距不是等差數列,不是靠簡單的加加減減就能抹平。越是高精尖的技術革新,越會帶來指數級的質變。不過,通往太空的路從來都不止一條。立足中國航天的實際,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一步一個腳印,我們也終將抵達技術變革的奇點,開啟屬於自己的航天新時代。

在「航天之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的墓志銘上,刻有這樣一句話,「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不會永遠生活在搖籃里,開始他們將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氣層,然後去征服太陽系。」仰望星空是每一個人的夢想,但只有腳下的土地足夠堅實,才能支撐起望向遙遠的灼熱目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今晚吃掉大月亮的是天狗、阿修羅,還是你的蛙兒子?
最不該放冰箱的十種食物,第一個你就長放!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