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之盟:宋初最不厚道的宰相是誰?
原標題:金匱之盟:宋初最不厚道的宰相是誰?
金匱之盟:宋初最不厚道的宰相是誰?
在北宋初期的宰相中,趙普是比較特殊的一位,除了和開國皇帝趙匡胤關係特殊外,還和趙氏皇族的其他成員打得火熱,皇室的核心機密,別人摻和不得,趙普卻可以摻和,尤其深得趙氏兄弟的老娘昭憲太后的青睞。說起老太太青睞趙普,也是有原由的:這件事發生在後周顯德三年(公元956年)春天,周世宗御駕親征向南唐大舉進攻,夜半時分,馬軍副指揮使趙弘殷(趙匡胤之父)率領著一支人馬,來到了滁州清流關城下,傳呼開門,想要入城休息。城上的守將正是他的兒子、剛剛被世宗皇帝提拔為殿前都虞侯兼領嚴州刺史的趙匡胤。這座地勢險惡的關隘是趙匡胤經過力戰,幾天前才從南唐軍隊手中奪下來的。趙匡胤不肯開城,並說道:「父子固親,啟閉(指城門的開關),王事也。」於是,趙弘殷的部隊只好露宿在城外,天亮才得以入城。由於在城外凍了半夜,趙老爺子病倒了。戰事突變,趙匡胤必須馬上率軍出發,可老爺子卻歪在了床上,於是,趙匡胤便把分配到身邊沒幾天的軍事推官趙普留下來做臨時「男護工」,替他照顧生病的老爺子。然而,趙普正是憑藉著這段「男護工」的經歷,得到了趙老爺子的信賴,自然也得到了當時還不是太后的趙老娘的青睞,從此趙普被趙氏家族當做族人看待,從小小的軍事推官升任趙匡胤身邊的節度掌書記(略相當於大軍區的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並最終成為大宋開國皇帝身邊最重要的謀臣。
宋太祖黃袍加身的第二年,昭憲太后身染重病,自知不久於人世,便將宋太祖和皇家心腹趙普召到病榻前,口授遺囑。大意是,要吸取後周「主少國疑」,丟掉江山的教訓,要求趙匡胤不得傳位給兒子,只能「兄終弟及」安排接班人。趙匡胤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二,長兄老大和五弟早亡,只剩下兩個弟弟,老三趙光義和老四趙光美(趙光義即位後改為趙廷美)。老太太臨終前設計的傳位線路圖是:趙匡胤傳趙光義,趙光義傳趙光美,再由趙光美傳位給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或趙德芳。老太太恐兒子們不遵此命,便導演了一場「金匱之盟」的遊戲,讓趙普把她的意圖以盟誓形式記錄下來,「藏之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這還不算完,老太太生怕日後生變,到時候皇家沒人認賬,就拉上最信賴的趙普做證人,讓他在盟誓上簽字畫押,這才放心去了(當然,「金匱之盟」的真實存在始終是一個謎,後人多認為是趙光義和趙普合設的一個騙局)。
趙普是「金匱之盟」的三個當事人之一,昭憲太后之所以把皇室的核心機密宣示於他,自然是出於對他的充分信任,主要目的是想要他在其中發揮應有的監督作用。大孝子宋太祖倒是十分聽話,沒打折扣就完成了政權的平穩交接(但「燭影斧聲」後的交接,卻留下了一個千古之謎),大宋的第二代皇帝果然是老太太指定的趙光義。然而,趙光義卻沒能學習兄長趙匡胤的好榜樣,遵照盟誓把政權的接力棒遞到趙廷美手中。這其中,趙普起了相當關鍵的作用,扮演了一個極不厚道的角色。
按說,昭憲老太太如此信任趙普,趙普理應傾力回報才對,然而,他沒有這樣做,為了自己的利益,他選擇了不厚道的做法。
宋太宗趙光義老早就瞅著趙廷美不爽,傳位於這個兄弟,總覺心有不甘。可不傳吧,又有「金匱之盟」這道坎難過。由是,趙光義找了個機會,試探掌握了「金匱之盟」秘密的趙普:「趙愛卿,朕這皇位是該傳給兒子還是傳給兄弟呢?」
趙普乃絕頂聰明之人,對趙光義的心思早就心裡有數,現在一聽,知道賣討好賣乖的機會到了,於是,面不改色心不跳,將特別的殷勤獻給特別的皇帝:「陛下,這事太祖已經失誤,難道您還要再次失誤?」顯然,他在用暗示法為宋太宗指點迷津。趙普這段勸誘宋太宗的話,被後人提煉出一句成語:「一誤再誤」,意思是一次錯了,不吸取教訓,二次又錯,屢犯同樣錯誤。
其實,精明的宋太宗豈能不懂這個道理?他要的並非趙普看似高深的提醒,而只是趙普的一個態度。現在好了,趙普的表態讓他吃了定心丸。
最不幸的是趙老四趙廷美,如果按照老娘定下的調子,他是有機會過把皇帝癮的,但趙老三與趙普見不得陽光的結盟,粉碎了他的帝王夢。非但皇帝做不成,連做個普通人都難了。因為宋太宗要改變「金匱之盟」的傳位規則,也就容不得他的存在了。在這個大是大非的問題上,趙普又不厚道了一把,他指使開封府李符等,上言猛參趙廷美的不是,甚至說他有謀反的企圖,建議「徙遠郡以防它變」。結果,趙廷美被貶謫到了偏遠的房州(今湖北省房縣)。最終,憂悸而亡。在這件事情上,趙普的落井下石的確有失厚道,難怪《宋史》這樣說他:「凡廷美所以遂得罪,普之為也。」
(全文完)
※馬氏十歲,管理家務,使喚僮僕,對內對外,諮詢稟告,井井有條
※光緒與明治:為啥同一時期的兩國皇帝命運卻大相徑庭?
TAG:蕭家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