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學習猝死的值班醫生 我不想女兒說我只愛工作
藍蓮花
時光·漫步
許巍
00:00/04:30
最近幾天,有兩條新聞在網友中間引起強烈共鳴。
一件是去年12月安徽一名年僅31歲的外科醫生方培虎因為連續加班,猝死在工作崗位上,讓人們倍感惋惜,然而今年1月25號,當地衛計委竟然下文,號召廣大醫護人員向那位猝死的醫生學習,引發了軒然大波,許多醫生回應:我們不學習!我們要好好活著!
(視頻:7歲女兒控訴記者老爸:你只愛工作不愛我)
另外一條是一個視頻,點擊量已經破了2000萬,讓無數家長愧疚不已潸然淚下。雲南昭通一名七歲的小女孩,面對永遠都在忙工作、顧不上陪伴自己的老爸終於爆發了,控訴老爸「只愛工作、不愛自己。」
看完這條視頻,我拿起桌子上的速效救心丸,狠狠地吸了一口,增加了一下心腦血管的供氧,然後想寫點什麼。
先說猝死,這在近期的新聞里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除了安徽六安這位猝死的醫生,1月23號,青海省一位年近42歲的急診醫生,在連續工作18個小時、接診38位病人之後猝死;1月26號到1月27號,60個小時內,全國先後有4名民警或者輔警猝死;至於我們媒體人,已經連續幾年,猝死的消息不斷傳來……
對不起,說猝死或許不準確,因為造成猝死的原因有很多,而他們的死因只是其中一種——過勞死。
而在工作崗位上死去的他們,被列為敬業愛崗的模範、號召人們學習的,又何止是安徽六安的方醫生呢?
不想上班
不想上班
肖央
00:00/04:38
從什麼時候開始……哦,不,似乎從我一生下來就看到一種非常扭曲非常擰巴的價值取向:為工作廢寢忘食積勞成疾累死在工作崗位上,就是「敬業愛崗」,是「熱愛事業」,為工作幾過家門而不入、父母病危了不回去、老婆病了陪不了、孩子病了不管,就是一種拋家舍業、可歌可泣的情操……彷彿做出了多偉大的犧牲一樣……
我不是說他們不可敬,我只是想探究一下他們的真實想法,年紀輕輕累死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可是他們自己想要的結果?一身抱負和才華,還沒來得及施展,就成了黃土一堆青煙一縷,可是敬業者該有的結果?沒有見得上父母最後一面、離婚、孩子沒人陪伴成長出了問題,他們是否真的不愧疚?
然後把這樣的人和事列為典型,讓人們去學習,去效仿,去歌頌,有沒有顧及過:他們是怎麼想的?
能把工作干到昏天黑地、耗盡生命中最後一口氣,要麼,是的的確確熱愛這份工作,願意去付出,去奉獻,去犧牲,可是對於這樣的人,是不是應該讓他好好活著,用一個健康的身體更好地發光發熱?要麼,是為了保住飯碗、多掙點工資養家,不得不拚死苦熬,最終搭上了性命。對於這樣的逝者,我們又去學習什麼?又該歌頌什麼?
當然,六安市裕安區衛計委,本意並不是號召人們去學方醫生猝死,而是出於一種思維慣性,覺得累死在崗位上的,就該是模範、就該被學習。可是在醫生、警察、媒體人……頻繁過勞死的大背景下,這種思維模式顯然點燃了眾怒。
因為不管從事什麼職業,從業者首先是一個人。有血有肉,有家有室,有休息的權利,有跟家人相處的權利。可是當主管部門,只講犧牲奉獻、只提學習精神,卻不顧及勞動權利,不顧及大眾情感,那麼無形當中就成了一種道德綁架:難道只有累死了,才是「不顧白天黑夜沖在治病救人一線」的先進者?難道沒累死,就活該繼續累著?消耗著?透支著?那樣才算是敬業愛崗呢?
毛主席都說過,我們應當盡量地減少那些不必要的犧牲。
《人民日報》發言了: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別把身子耗得油盡燈枯,好好活著、健康活著,工作才能繼續,才能實現自我的理想、貢獻自己的力量,才是更好地為他人、為社會服務。
光明網也有評論:人本關懷比口號更重要,至於號召學習的做法,不妨先緩一緩,先把保障勞動者休息權利落實下來。
可是人們也深知,現狀哪裡是幾篇文章能夠輕易改變的?之前多少英年早逝者,換來的只是幾聲歌頌和學習,後來者也只能是前赴後繼,無力改變。
為什麼那麼多人表示,只要中了彩票大獎,第一件事就是辭職?
為什麼那麼多人,面對沒完沒了的苟且,只能眺望詩和遠方?
如果上班就像上刑一樣,沒有盡頭只能埋頭~
如果活著就像孫子一樣,加班就像理所應當~
即便拚命幹了,又是怎樣的效率?怎樣的結果?
話說回來,絕大多數人努力工作、敬業愛崗,既有工匠精神,又有奉獻精神,所為何事?為了理想信念?為了職業操守?為了心中的敬畏?這些或許都有,或許只能在檯面上說,而檯面下的實話,說出來也沒有什麼丟人的,不過是為了養家糊口,繼而能夠享受更好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總之,努力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但是,如果為了工作,而放棄了生活,甚至失去了繼續生活下去的機會,豈不是最大的本末倒置、南轅北轍?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很多人明白時想重活一次,可惜上天不會給人這個機會,不能NG,不能重來~
前不久,朋友圈裡還熱傳過一篇文章,《連孩子都沒有時間陪,你成功個屁啊!》也是引起一片共鳴——一些所謂的成功人士,說起自己的經歷,動輒就是拋家舍業、愧對家人,然後呢?物質的補償就能撫平孩子成長路上的心靈創傷?
雲南昭通那個記者的孩子,哭得撕心裂肺,不知其中滋味的人或許覺得可愛又可笑,似乎只是一種童趣童真而已,可是媒體人看了,有不少淚崩的……其實,孩子這樣爆發出來,大人還好受一些,如果孩子看似很懂事地說「爸爸你安心忙工作吧,不用管我,我不孤獨」,恐怕家長更要心酸崩潰了……
對於媒體人來說,這種無奈和愧疚,不只是對孩子,也是對丈夫、妻子、父母……至親的人或許還能體諒和包容,而對於來自親戚朋友們的聲音,或許只能咬碎牙齒吞進肚子里,把苦笑帶在臉上,連解釋的力氣都沒有。
今天看到一條新聞,某國高官接受媒體採訪時稱讚:中國是「非凡」的國家,核心價值就是工作!工作!工作!
聽到這樣的稱讚,該苦笑?還是應該冷笑?
我總擔心今天想表達的意思會被歪曲,其實我只是想說,很多人都是敬業愛崗、甘於奉獻的,都熱愛著自己的職業或事業,但是,人們更想健康地去干工作,精力充沛地干工作,勞逸結合地干工作,對家人、對孩子沒有愧疚地去干工作。
因為當你始終在透支、始終在消耗、始終在高速運轉,既無法保證工作質量,又危害自己的健康。
如果過勞死的人,總是成為敬業愛崗、甘於奉獻的典範,那麼最終結果,就是沒有人再敢敬業愛崗、甘於奉獻!螻蟻尚且貪生,何況人呢?
不要忙著號召去學習誰的精神,先去關懷一下,每一個人休息的權利~
否則,只能高唱:
一杯敬明天,一杯敬過往,一杯敬自由,一杯敬死亡……
沒有人想學習那個瘋狂值班猝死的醫生,沒有人想學習那個被女兒瘋狂控訴的老爸……只不過多數人身不由己,不想學,卻早已走在相同的路上……
去大理
心花路放 電影原聲帶
黃渤
00:00/02:49
TAG:小申說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