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我的孩子,是潛伏的天才

我的孩子,是潛伏的天才

大家好,我是圈主華川,育有一兒一女。曾留學歐洲,是美國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在此與您分享二胎孕、產、育兒知識,以及自家倆寶的親子教育經驗。

川哥的期末考試成績出來了,中游偏上。二年級時孩子的成績還在下游,一年級則基本在神遊。面對如此巨大的進步,我打算讓他過一個輕鬆自在的寒假。比如語數,減少機械式作業,買給孩子各種課外書,讓他自由閱讀;比如鋼琴,減少照本宣科的練習,讓孩子遵循自己的興趣,彈奏自己喜歡的曲目。

川哥每天先看一會兒課外書,然後就自由自在的漫彈鋼琴,從動畫片的主題曲,到車載播放器里的世界名曲,在沒琴譜,無人教的情況下,川哥居然都能彈出個八九不離十,包括左手和弦。很多曲子遠遠超過了他平時練習作業的難度,對此我有點好奇。

周末我帶他找了一個經驗較為豐富的聲樂老師做了個測試,老師的結論是:「這兩隻耳朵很難得,在音感方面有天賦。」

回想川哥的成長之路,「天賦」倆字離我們太遠。孩子從小語言能力發育遲緩,邏輯思維也比較混亂,而現代學校教育重點考察的正是「語言智能」(語文)和「數理智能」(數學)(這兩項智能的確很重要)。這就意味著孩子在普通學科上沒有優勢。好在孩子興趣愛好廣泛,音樂美術都很喜歡。我們便試圖發掘孩子在藝術方面的一些天賦,而現實總是很骨感。孩子喜歡畫畫,但不喜歡塗色;孩子喜歡鋼琴,但彈奏能力很一般。但既然孩子喜歡,我們仍然堅持帶領孩子去做,就算為了豐富生活。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我們的「堅持」帶來了一些曙光。孩子雖然不愛塗色,但偏愛幽默搞笑的漫畫風格,8歲時畫過的一副恐龍連環畫,被某雜誌社選中了;孩子鋼琴雖然彈得一般,但一直興趣濃厚,為了自學喜歡的曲子,慢慢練出了敏感的耳朵。

身邊也不斷有人點贊川哥,誇他是天才,又讓我寫文章介紹一下如何發掘孩子的天賦。

首先,對於天才或天賦,有「絕對」或「相對」之分。絕對天才,必須是對全人類有貢獻或影響力的人,那是億萬分之一的概率。而相對「天賦」,則是跟自身其它能力相比,相對顯著的優勢能力。而這種優勢放到外面的群體中去比較,可能只是比平均水平略高一些而已。

但是,我們仍不妨從挖掘孩子的「相對天賦」開始,再漸進地打造「絕對優勢」。

體驗觀察

孩子的天賦就像一顆潛藏的火種,剛開始熒光微弱,忽隱忽現。家長需要拿著放大鏡才能把它找到。然後再提供足夠的燃料,這顆小火種才能熊熊燃燒。

這個發掘過程有兩個要素,一個是觀察,二是體驗。

有些智能是可以自然觀察到的,比如語言智能。有一些則需要提供體驗環境,比如音樂藝術方面的智能。一個從沒有觸碰過鋼琴的孩子,你不可能知道孩子是不是適合彈鋼琴。

因此,我們要儘可能為孩子提供豐富多樣的體驗環境。觀察孩子在哪些方面擁有興趣和熱情。

除了主觀熱情,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考察因素,即,客觀條件。包括孩子的身體條件和家庭的成長環境、經濟條件。"客觀條件"決定了孩子的某項能力可以到達的上限,以及能走多遠。

在此,我們用一個矩陣圖來說明熱情和條件對孩子才藝智能發展的影響。

第(1)象限。孩子對某一項才藝感興趣,熱情高,同時又具備比較好的身體條件,經濟條件,毫無疑問,這就是培養的重點。

第(2)象限。孩子對某件事興趣高,但是條件有限,又該如何抉擇呢?

舉個例子。我有個朋友的孩子,小時候對彈鋼琴有興趣,上了一兩次課,老師認為孩子手指短,不適合彈鋼琴。家長孩子都很灰心,就此放棄,等孩子成年之後,卻深深的為當年沒能學彈鋼琴而遺憾。

當熱情高,條件差時,家長需要謹慎的做選擇題。因為熱情高到一定的程度,可以彌補客觀條件上的不足。我曾在某個晚會上看見一個獨臂的殘疾人,僅用一隻右手也能彈出流暢優美的鋼琴曲。

如果經濟條件有限,家長可以換一種更經濟可行的方式去引導,而不是簡單掐滅孩子的熱情。

第(4)象限。條件好,熱情低。身邊也有一位朋友,媽媽從小學鋼琴,家裡也一直有鋼琴,但是孩子從出生到現在6歲多,對鋼琴沒有絲毫的熱情。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必一根筋的強逼——"我挖好了一個坑,你就必須長成這樣的蘿蔔!"

熱情與喜好,有時候真是基因自帶的。就好比不喜歡吃苦瓜的人,可能一輩子都不去吃苦瓜。但這並不會影響他的健康,因為世界還有更多豐富美好的食物,

但隨著孩子的成長,他的認知和興趣也可能有所變化,所以家長可以溫和引導,繼續觀察。

第(3)象限。既無條件也無興趣。還是拿學鋼琴舉例,如果孩子對鋼琴本身沒有興趣,家庭經濟條件也負擔不起長期培養孩子學琴,那麼勸你不要去盲目跟風,也逼孩子學鋼琴。

但是隨著時間的變化,孩子的成長,"熱情"與"條件"都可能發生變化。因此我們建議第三象限的項目暫時擱置,等到條件成熟,可以隨時重啟。

細分領域

雖然我們在培養孩子某一項才藝時,不需要帶著很強的功利心,但如果能把孩子的興趣天賦跟未來的職業結合起來,無疑是莫大的幸運。

很多情況下,我們通過「體驗觀察」,已經發掘出孩子的相對優勢,然後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卻發現孩子表現平平,依舊沒能顯現出「絕對優勢」。

接下去該怎麼辦呢?

我們可以考慮將孩子的能力,進一步細分。首先,大家可以通過職業分類來拓展一下思維。

如果你發覺孩子有運動天賦,而運動又對應著若干個項目。以奧運會的比賽項目為例,運動類型可以分成28項:田徑、賽艇、羽毛球、棒球、壘球、籃球、足球、拳擊、皮划艇、自行車、擊劍、體操……等等等。當孩子到達一定年齡,就可以聚焦到某一個具體項目去專註練習。

如果孩子的音樂智能相對突出,那麼,我們進一步細分出:樂器演奏、作曲、指揮、歌唱,等等。也許孩子在其中某個細項深入專研,絕對優勢會更加突出。

很多孩子語言智能非常突出,但語文成績卻一般。不要因此否定孩子,也許你的孩子的特長是善於語言的表現,會是一個演講天才。比如火爆一時的央視節目《朗讀者》,裡面的很多嘉賓,可不一定是語文成績好的人。

再說到我家川哥,他從小對音樂非常敏感,然而,孩子的肢體協調能力一直較差,在鋼琴彈奏水平上提升很慢。那麼孩子也可能往音樂創作方向發展。

智能交叉

除了領域細分,我們還可以類比職場領域的跨界發展,培養孩子的「交叉智能」,往往更容易出奇制勝。

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研究得出:每個人身上都具備八種智能,即:數理邏輯、語言智能、運動智能、音樂智能、自省智能、人際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自然觀察智能。

如果你通過對孩子一段時間的培養,發現孩子在八項智能方面,優勢都不夠突出。那麼我們可以考慮智能交叉的點。

我們來以常見的三項智能"語言智能,音樂智能,運動智能"來舉例。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個示意圖。

音樂智能跟運動智能交叉時,孩子可能非常適合舞蹈。

當運動智能跟語言智能交叉時,孩子可能會成為一個優秀的體育解說員。

當孩子的音樂只能跟語言智能都"比較好"時,孩子有可能成為一個"非常好"的作曲家。

某位靠講段子而走紅的青年歌手,也屬於"語言智能"跟"音樂智能"疊加至勝。

如果我們把這八項智能,都做成一個類似的矩陣,那麼孩子未來的培養的方向,可遠遠不止八項。

我之前一直在技術單位工作,比較有趣的現象是,單位的老總或者老闆,通常並不是技術最強的,但是從技術到商務,再到管理,綜合起來能力還是最好的。如果孩子各方面的智能都表現平平(均衡),這樣的孩子也可能適合做管理者。

天才的秘密

幾千年前的偉大詩人李白就曾說過「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孩子都是潛伏的小天才,只是這個天才被發掘的過程,有時候相當漫長,在此期間需要師長持續不斷的觀察引導和正面激勵。

上世紀美國有位心理學家做過的一個著名的實驗。

1968年的一天,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來到一所小學,說要進行實驗。他們從學校各個班級隨機挑選了一些學生,然後把這些學生列進「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名單上的學生進行複試,結果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

羅森塔爾實驗揭示了這樣的原理:信任、賞識、和正面的期許,能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和智力發育。

那麼,當你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個天才,並且像對待天才一樣給與孩子更多關注、輔導、體諒和鼓勵時,孩子真的就會加速像天才靠攏。

--------End---------

作者簡介

華川,著有《左寶右貝:二胎媽媽育兒經》,發送」書「字,了解詳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胎媽媽圈 的精彩文章:

生個娃花了400萬,我是怎麼做到的?
考上北大出國留學,就應該拉黑父母嗎?

TAG:二胎媽媽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