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生哲理:欲成大事者,必須善用人才,任用賢才……

人生哲理:欲成大事者,必須善用人才,任用賢才……

相傳有一次,曾國藩約了三個人次日在會客室等侯被召見,過了正午很久,尚未被召,一人靜坐沉思,一人走來走去,一個人臉上十分生氣一副不耐煩的樣子,到了傍晚時,曾氏派人告訴他們三個人,可以回家等候被用,不必見面了。旁人心裡不懂何故,問他說:「這三個人為何不用召見,就被錄用?」·曾國藩說:「此三人在屋內時,我已觀察過了,那個沉思的人,心情不暢,活得不久;但個性為人卻很穩重;來回踱步的人膽識不凡,剛強沉著,實在是不可多得之才:那個不耐煩的,英勇果敢,一定可敗敵;然而有點心急,成功之後可能會殉國,這三人都是軍中所需要的人才。」於是個別分配了他們的職責。後來經過事實證明,沉思的人是王某,年余病發,功勞不顯揚。踱步的是彰玉麟,立軍功建水師,官至兵部尚書,人民皆誠服於他。不耐煩的是江忠源,,勇敢好戰,常常,建立軍功打勝仗,官至安徽巡撫,在廬州三河鎮力戰殉國,被追加封號為忠烈。於是大家都佩服曾國藩的慧眼識人確實不同凡響。

欲成大事者,必須善用人才,任用賢才。任用人才首先就要識才,真正的賢才就好比是顆珍珠,放在哪裡都會放出光輝。如果沒有一雙識才的慧眼,不是真正的伯樂;即使賢才就在眼前,他也會當面錯過。三國時的龐統的才名與諸葛亮相提並論,但因其容貌不揚,幾乎多次錯過機會,不少將軍統領看不上他,將他排除在外,使他極少有施展的環境。

春秋時,年輕的楚莊王登基之後即宣布:「諫言者都要處以死罪乙」。從此不理國政,,每天沉迷於酒色,日夜狂歡。賢臣伍舉忍無可忍,『但礙於詔示,不敢用直言勸諫,於是有謎題來代替:一隻鳥站在山崗上,三年間既不飛又不叫,請問大王這是什麼鳥?」楚莊王回答:「這隻鳥雖然三年不飛不叫,但是一飛衝天,一鳴驚人,你想說的事情,寡人懂得,你退下去吧!」然而,連續過了好幾個月,楚莊王不僅不收斂自己,反變本加厲,一些貪圖功名的臣子為了迎合他,,想出各種遊戲的名目和他共同玩樂。但並非每位臣子都如此,其中不乏不參加遊樂的人;國君耽於遊樂,他們仍然盡忠職守,剛直清廉,絲毫不因局勢而改變。

大夫蘇從非常看不過楚莊王的行為,於是當面諫言。楚王問:「難道你沒有看過詔示嗎?」蘇從凜然回答:「臣當然知道。如果這樣能使您回心轉的話,臣死也瞑目。「楚王起身下座,握著伍舉、蘇從的手說:「你們說的好。」宣布重用蘇從、伍舉;提拔那些忠於職守的官吏,而對那些取悅逢迎並和他一起玩樂的人一律免職。原來楚莊王青年登基,很想有所作為,所以想了這樣一個辦法來考驗他的臣賢奸與否。由於楚莊王大膽任用賢才,勵精圖治,終於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戰國末年,秦國宗室貴族借韓國派水工修灌溉渠陰謀消耗秦國力量這一事件,請秦王驅逐一切客卿。當時來自楚國的客卿,日後成為丞相的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於是李斯在被驅逐之前,冒死給秦王上了一表:這就是至今廣為人誦的《諫逐客書》,此書籍中大致說道:「今日秦國能如此強大繁榮,這都是歷代明君起用賢能,之士的結果,尤其是自春秋上五霸之一的穆公任用百里奚以來,來自他國的賢人智士絡繹不絕」所以說: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從庶,故能明其德。一個國最重要的,就是尋求賢能之士;如果因為臣子是別國的人就因此懷疑他、驅逐他、這對秦國來說,是只有百害而無一利啊;如此一來,又怎麼能期望國家的安泰和發展?「秦王看予這篇《諫逐客書》之後,覺得為了秦國的前途,真是不該驅逐客卿才對,所以便下令廢除《逐客令》,正是由於這一明智之舉,秦王才在各種人才的輔助下,並六國而統一天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真正上檯面的只有這12個學派,譜寫了東周歷史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趾高氣揚,你還知道哪些具有聯合式用法的成語?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