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八拜之交,你知道哪些故事?

八拜之交,你知道哪些故事?

八拜之交,意思是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弟子謁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舊時也稱異姓結拜的兄弟姐妹。

八拜為向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八方各行一次叩拜的親緣締結,或者異姓兄弟結拜的儀式,表示無論何地我們都生死與共,也有向古代八個結拜兄弟學習的意思。

那這八個結拜兄弟有那八拜呢。

【管鮑之交】

春秋時,齊人管仲和鮑叔牙相知最深,管鮑之交後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管仲又名夷吾,潁上人,青年時經常與鮑叔牙交往,鮑叔牙知道他有賢才。管仲家境貧困,常常佔用鮑叔的一部分財產,鮑叔卻一直待他很好,不因這而生怨言。後來鮑叔服侍齊國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侍公子糾。到了小白立為桓公的時候,公子糾被殺死,管仲也被囚禁。桓公想報一箭之仇,殺管仲,但是鮑叔牙阻止還向桓公保薦管仲,管仲被錄用以後,在齊國掌理政事,齊桓公因此而稱霸,匡正天下。管仲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知音之交】

指非常了解、能賞識自己的知心朋友。

俞伯牙是春秋時代著名的琴師,他的琴意,只有樵夫鍾子期能夠明白,認定鍾子期是他的知音。

後來鍾子期染病死後,俞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鍾子期的墳前,凄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彈罷,他挑斷了琴弦,長嘆了一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了個粉碎。他悲傷地說: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彈給誰聽呢?」 正所謂 「人生得一知己足亦」。

【刎頸之交】

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戰國時期,藺相如因「完璧歸趙」,被趙王重用,拜為上卿,武將廉頗不滿,多次找藺相如的茬,而藺相如處處忍讓,表示「自己忍讓不是怕廉頗,而是擔心趙國將相不和,讓秦人有機可乘,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頗聽說後,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背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藺相如見了,親自為他拿掉荊杖,兩人談得十分暢快,從此成了生死相交的好朋友。

【捨命之交】

說的是西漢時有左伯桃與羊角哀兩人相識,結伴去求見楚元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氣,而當時他們穿的衣服都很單薄,帶的糧食也不夠吃,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了羊角哀,自己則躲進空樹中自殺。後來,羊角哀上陳十策,元王大喜,拜羊角哀做中大夫,羊角哀卻棄官不做,去尋左伯桃的屍首,羊角哀便在這裡守墓。後世於是將友誼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膠漆之交】

形容朋友之間深厚不移的友情,古時就有「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之說。

東漢時期的讀書人陳重、雷義,令人志趣相投。太守張雲聞陳重之名,嘉許他的德才品行,舉薦他為孝廉,陳重要把功名讓給雷義,先後十餘次向太守申請,張雲不批准,陳重也放棄機會,第二年,雷義也被選拔為孝廉,兩人才一起到郡府就職。雷義回鄉又被舉薦為秀才,雷義要把這功名讓給陳重,刺史不批准,雷義就假裝發狂,披頭散髮在街上替陳重奔走呼籲,而不去應命就職。

【雞黍之交】

「雞黍之交」出自《後漢書·獨行列傳》,說的是:範式字巨卿山陽金鄉人。少年時在太學讀書,與汝南人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讀書後,同歸鄉里。範式對張劭說:「我兩年後回來,那時我將要去府上拜見尊親,再看看令郎令嬡。」與此同時兩人還約定了拜見的日期。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覺間約定的日期將至。張劭把這件事稟告了母親,請母親準備飯食以迎接摯友的到來。母親說:「分別了兩年這麼長的時間,你與他又相隔千里,你怎麼能那麼相信那約定的時間呀?」張劭說:「巨卿是守信的人,必定不會違背。」母親說:「要是果真如此,我要為你們釀酒。」 到了約定的這一天,範式真得如期而至。他升堂拜飲,盡歡才散。

【忘年之交】

指年輩不相當而結交為友,講的是東漢末年,孔融和禰衡的故事。

《後漢書·禰衡傳》:「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

【生死之交】

可與之同生死共命運的朋友,可共生死的情誼。

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流亡十九年六十歲終登上春秋霸主
春秋戰國時期的士的精神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