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9個字讀懂儒釋道: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開

9個字讀懂儒釋道: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開

孔子開創的儒家學派,也稱儒教;古印度(今尼泊爾境內)喬達摩悉達多創立的佛教,因為大多為釋迦牟尼佛,故又稱釋教;東周時期黃老道神仙家依據老子的《道德經》和莊子的《南華經》長期演變創立中國本土宗教道家,此三教被合稱為「儒釋道」。

儒釋道為古代中國最早的文化範疇,時至今日,仍然對中國人產生重大影響。道根儒莖佛葉花,三教本來是一家。三大教各有所長又互為補充,共同構築了中華傳統文化之魂。那麼,儒釋道三家的精神要義是什麼,我們分別用三個字來概括!

一、儒家:拿得起

「儒」字,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需」,合起來就是「人之所需」。儒家不排斥人的需要,及對需要的追求,是人就有需要,有慾望,滿足這些需求,就要去拿。所以儒家是追求入世的哲學,鼓勵人們奮發圖強、勇於進取、敢於擔當,這可以概括為三個字「拿得起」。

既然儒家是入世的哲學,要求我們拿得起,那麼怎樣才能拿得起呢?拿得起,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王國維先生《人間詞話》提出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須經過三重境界,這三重境界其實就是「拿得起」的三部曲,深刻體現出儒家精神之精要。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入世第一步先立志,志存高遠,高瞻遠矚;第二重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要成功必須努力和付出,這個世間,從來都是「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天行健,自強不息」,是每個君子的必經之路;第三重境界:「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說的是歷經磨難而逐漸成熟、成長,最終豁然貫通、水到渠成。

二、佛家:放得下

佛家和儒家相反,是一種追求出世的哲學,講究清凈。正如《金剛經》所言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心經》所言的「照見五蘊皆空」。佛家的思想,三個字可概括為「放得下」。

什麼是「放得下」?且看這個「佛」字——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弗」,弗的意思是「不」,合起來就是「不人」和「人不」。不人就是無人,也就是放下自我,擺脫私心的困縛;人不就是懂得拒絕,也就是放下慾望,超脫對外物的追逐。這兩點能做到,就是放得下。

三、道家:想得開

道家是追求超世、講究自然的,要求心明大道、眼觀天地、冷眼看破。概括為三個字,就是「想得開」。

什麼是「想得開」?且看這個「道」字——一個「走」字旁加一個「首」字,也就是腦袋走或者走腦袋。腦袋走就是動腦子,盡量透徹;走腦袋就是依胸中透徹而行,盡量順應規律。合起來,就是要明道,並依道而行。這種智慧,就是想得開。

想得開,說來容易做之難,想得開到什麼程度,這取決於人的視野和眼界。人處平地,到處都會遮眼阻路;人登頂峰,世間便能一覽通途。想不開,往往都是畫地為牢、作繭自縛。

小結:

南懷瑾先生的話或許更能說明我們對待儒釋道應該持有的態度: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 也就是說,我們應該帶著佛家的出世心態,憑著道家的超世眼界,去做儒家入世的事業。道根儒莖佛葉花,三教本來是一家,不能妄論孰是孰非,孰高孰低,以一種更超脫的眼界,更高遠的視野,更動態的視角來學習應用儒釋道精神,必能開出智慧之果!

「一陰一陽之謂道」,換個視角看問題,我說的可能都是錯的!道友們,你們對儒家、佛家、道家思想有什麼高見,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訊 的精彩文章:

日本人的廟裡沒有神,他們在拜什麼?
易經中最厲害的十大天機,每一條都被人生檢驗,最後一條徹底服了

TAG:道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