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牌坊 榮耀之門

牌坊 榮耀之門

牌坊是我國古代建築的特有形式之一,無論在城鄉街道,還是風景林園中,都可以看到它與眾不同的身影。雖然牌坊在眾多歷史文化遺存中屬於小品之列,只是主體建築和風景的陪襯,但它往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孔林萬古長春坊

歷史發展

牌坊的淵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從產生到發展成熟,再到種類豐富,結構從簡單到複雜,其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

衡門

兩根立柱和橫樑,是牌坊的基本構成要素。關於這種形象的記載,最早出現在《詩·陳風·衡門》中:「衡門之下,可以棲遲。」衡門即橫門,左右兩根立柱上架一根橫木構成,是牌坊形象和結構的雛形。

坊門

從春秋到唐代,城市採用里坊制度,里坊是基本居民單元。縱橫交錯的道路把城市土地劃分為若干個居民區,這些居民區在隋代稱為「里」,唐代稱為「坊」。

坊與坊之間隔著厚實的牆壁,牆的中央設「坊門」(在衡門的基礎上安裝了可開合的門扇),用以通行。坊門每天按時啟閉,便於管理治安,此門也用以張貼官府告示等。坊門上書寫坊名,不同的坊內居住的人各有不同,有職業之分和貴賤之別。

牌坊

到了北宋中期,商業活動不再有市場和時間限制,於是坊與坊之間的隔牆紛紛被拆除。但坊門卻作為地名標誌保留了下來,坊門上的門扇失去了作用,也被拆掉了,就只剩下獨立的牌坊。

《清明上河圖》局部,可以看出坊是開放的

牌坊兼具標識作用和裝飾作用,除了被建在幹道上,它還越來越多地應用於其它地方,如林園、廟宇、陵墓、祠堂等的入口處,形式也逐漸豐富起來。

衝天牌坊

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繁榮,坊門的建造逐漸變得講究起來,原本兩根簡單的立柱,被兩根高過門頂的雕飾華麗的華表柱取代,形成了威嚴華貴的「烏頭門」。唐朝時,大戶人家紛紛在府邸建造烏頭門,以顯示權貴。

宋代以後,烏頭門改稱欞星門,「欞星」即靈星,又名天田星。為祈求豐年,漢高祖規定祭天先祭天田星。後來,為了樹立儒學的統治地位,孔子被神話,統治者用祭天的禮儀來尊重孔子,在孔廟、寺觀前的大門建欞星門。

由於欞星門的作用只是裝飾,門扇可有可無,於是發展到後來只剩下了華表柱和橫樑。華表柱高出額枋橫樑,呈衝天形,形成了牌坊的主要制形之一——「衝天牌坊」(「衝天式」和「不出頭式」,是牌樓的兩種基本形式)。

曲阜欞星門

屋宇牌樓

儘管欞星門比普通衡門式的坊門美觀得多,但裝飾仍然不夠華麗,無法滿足達官顯貴的炫富心理。於是,人們又吸納了闕的形制,在額枋上起樓,一層層地修建斗拱、屋檐、瓦頂,於是出現了屋宇式牌樓。

頤和園涵虛牌樓

多柱多間

牌坊最簡單的形式是兩柱一間(間,兩柱之間的通道),最初大多都是這種形式。由於牌坊是以圓木、石條等材料建築而成的,其橫跨長度有限。立在街道上的單間牌坊,既不夠氣派,還影響交通往來,無法適應人們的實際生活需要。於是,多柱多間的牌坊就出現了。

奕世尚書坊

由於牌坊的特殊性,柱數均為雙數,間為單數,比較常見的是四柱三間。中間一間最高大寬廣,供車馬通行,這一間稱為「當心間」(也叫「明間」),左右兩側比較低矮窄小,依次稱為「次間」、「稍間」,供行人出入。

明清時期,牌坊發展進入鼎盛期,立牌坊成了一件極為隆重的事情,具有巨大貢獻和獲得功名的人,經過官府批准後,由官方出資建功名坊。而對於多柱多間牌坊的使用,還有嚴格的等級限制。比如,只有皇帝神廟和陵寢才能用最大規模的六柱五間,一般臣民只能用四柱三間。

明十三陵大石牌樓

棠樾牌坊群

功能分類

千百年來,人們之所以如此鍾愛牌坊,不僅出於其獨特的建築形態,還因牌坊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多種多樣的社會功能。就建造意圖來說,牌坊大致可以劃分為四類。

功德牌坊

用於褒獎某人的功德,立坊可以讓人美名遠揚、流芳百世。對於一個人、一個家族,乃至一個地方來說,能建立功德牌坊,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

四世宮保,明朝萬曆皇帝為表彰新城人兵部尚書王象乾所建

貞節道德牌坊

多表彰節婦烈女,樹立道德楷模,教育女子要遵循三從四德。

黑井鎮貞孝總坊,是清朝末年由慈禧太后下令建造的,表彰當地的節烈婦女

家族牌坊

這類主要用於標誌科舉成就,多為家族牌坊,為光宗耀祖之用。

許國石坊,典型明代石坊建築,巧奪天工的雕飾設計,表達牌坊主人許國的思想意識和社會成就。

標誌坊

多立於巷口街道中間、交叉路口,以及宮苑、寺廟、店肆等的門前,具有劃分空間、引路導向的作用。

順峰山牌坊,順德順峰山公園入口

整座牌坊寬88米,總高度38米,是亞洲目前最大牌坊

不論裝飾是樸實簡單,還是雕刻精細、飛金走彩,每一座牌坊背後都有一個歷史故事,都具有特殊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樂Harmony 的精彩文章:

重臣名儒,一代文人表率范仲淹
君舉必書,所以慎言行

TAG:和樂Harmo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