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臨時工和不負責任的管理層讓日本製造走下神壇
【觀察者網 綜合報道】神戶鋼鐵、高田氣囊、三菱汽車、尼桑汽車,在去年短短一年中,日本引以為傲的製造業屢屢爆出「造假大案」,讓「日本製造」的名聲遭到重創。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日本人屢屢造假?為探尋真相,華爾街日報於2月7日刊登文章指出,日本落後的公司管理體系和文化氛圍導致造假橫行,管理層不一定需要為醜聞承擔法律責任,而一線車間大量使用「沒有幹勁」的臨時工,導致去年屢屢「出大事」。
神戶鋼鐵因為造假道歉@視覺中國
失去了對生產一線的掌控
華爾街日報表示,日本在管理上使用的kaizen法(意為持續改善),在實踐中即為取消不必要的活動,降低過剩庫存,發生問題時利用團隊精神解決問題。
日本模式把日常經營管理和創新的巨大責任放在車間現場的生產線工人身上。這些工人被很多日本人視為匠人,傳統上享有終身鐵飯碗,作為回報,工人對企業目標全力以赴。
人們常舉的一個例子是,無論何時發現嚴重問題,豐田汽車公司的工人都有權拉動警報停止生產線運行。車間螺絲或工具亂放被認為是重大違紀,必須糾正。
但是,日本的這種管理方式是建立在曾經的終身僱傭制的基礎上,但是隨著日本經濟的衰退,終身僱傭制已經成為了日本無法負擔的奢侈品。而隨著這種制度的瓦解,過去那种放權給生產線工人的舉動已經成為「定時炸彈」。
華爾街日報援引了解情況的管理顧問和公司律師相稱,過分放權給生產線工人不僅讓公司容易出現欺騙和偷工減料的現象,也讓高管有了推卸責任的藉口。東京律師豬瀨直樹(Hideaki Kubori)專長是處理公司醜聞,他說,現場已經淪陷,由於公司失去了對現場的掌控,日本產業已經陷入某種危機之中。
案例:神戶鋼鐵
華爾街日報表示,據去年10月份完成的內部報告顯示,為了保持盈利水平,神戶鋼鐵要求生產線工人超時工作,高管也不了解工廠的生產情況。一位神戶鋼鐵的質檢員表示,在交貨壓力大的時候,儘管他指出有些產品可能無法滿足質量要求,但神戶制鋼所員工還是批准發貨。他說,在某些情況下,不得不為快速交貨犧牲質量。
另外一位在神戶制鋼供職30年的員工向華爾街日報稱,在日本經濟泡沫破滅之後,質檢員成為首批被裁員的對象之一,因為他們似乎不像生產線工人那麼忙碌。這位員工稱,生產線工人被要求自己檢查質量,而在公司暫停招聘後,一些質檢工作被外包。參與數據造假的工人感到別無選擇,因為他們需要維持生產,而一些有緊急訂單的客戶有時也會接受未達到技術指標的產品。
神戶制鋼在去年11月的一份報告中承認,導致這場醜聞的是一種「封閉的文化」。在這種文化中,工廠工人經常在沒有公司高級管理人士參與的情況下自己處理問題。而公司的管理人士則否認在問題曝光之前知情。
被蠶食的份額
在日本製造質量下降的同時,中韓開始蠶食日本的份額。華爾街日報表示,尤其是在電子產品和船舶出口方面,中韓蠶食了大量原本屬於日本的份額。去年11月,全球累計造船新接訂單量為1951萬修正總噸,同比增加783萬修正總噸。排名首位的是中國(713萬修正總噸),韓國和日本分別以574萬修正總噸和182萬修正總噸的分列第2、3位。中國的市場份額達到36.3%,比韓國(29.4%)高出近7個百分點。
就連日本船舶業的「大佬」之一川崎重工,在去年12月時也表示,為終止連續3年虧損的現狀,日本川崎重工業計劃把油輪和干散貨船等商船建造業務向人工費等建造成本較低的中國轉移,以增加生產、抗衡中日企業不斷增加的建造量。預計該公司7成的商船建造業務將最終轉移至中國。
川崎重工將把70%商船建造業務移至中國 來源:日本經濟新聞
「上行下效」,隱瞞一切
所以,華爾街日報稱,終身僱傭制給日本企業帶來了「不可承受之重」,大量的日本企業開始使用「臨時工」削減成本,這樣一來,嚴重依賴一線車間工人的日本工廠出現問題也就不足為奇了。
另外一方面,在工人水平日益下降,市場份額逐步被蠶食的情況下,日本還不得不進行產業升級,試圖製造技術含量更高的產品,這更加劇了一線工人的負擔,而對此,日本工廠的解決方案也「非常日本」——修改產品數據。
日本著名的高科技碳纖維製造商東麗公司(Toray Industries)就在去年11月28日承認,旗下汽車輪胎子公司曾在長達近8年的時間內,篡改製品的檢查數據。此外,東麗從去年7月掌握違規後1年多並未對外公布,社長日覺昭廣更表示,若非神戶制鋼造假醜聞不會公布篡改數據。
日本共同社報道稱,東麗汽車輪胎材料子公司「東麗Hybrid Cord」(愛知縣西尾市)在2008年4月至2016年7月期間,共149次篡改了製品的檢查數據,向輪胎廠商等13家公司供應了不符合承諾標準的違規輪胎增強材料等產品。在此期間,該公司品質保證室2名歷任室長濫用負責人許可權,在檢查成績書的批准階段進行數據篡改。在獲得客戶同意的情況下提供不達標製品,這種名為「特別採用」的商業慣例成為了篡改的動機。
東麗道歉@視覺中國
另外一家著名玻璃製造商旭硝子公司(Asahi Glass Co)的CEO島村拓也(Takuya Shimamura)更是直接指出了日本的造假問題,華爾街日報援引了島村拓也的一次講話,他表示,過去10年間,旭硝子每年都會進行一項調查,詢問員工是否會按照其負責人的指示幫助掩蓋產品缺陷。結果,給出肯定答案的員工數量之多令人意外。
島村表示,減少招聘終身僱員的代價正在顯現,並稱他會定期視察該公司的工廠,要求僱員遵循正確流程。在島村作出這一表態數周之後,旭硝子宣布旗下一家子公司在未進行必要檢測的情況下,為一種玻璃管提供質保證書。該公司為此致歉,並表示將解決這一問題。
改革日本製造?
那麼面臨種種困局,日本製造該如何求變?一部分日本公司想「走回老路」,即重新穩定一線車間。
華爾街日報援引松下電器稱,目前家電部門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一線員工為正式員工,希望這一趨勢能夠逆轉,否則可能有損其長期業務前景。正式員工有帶薪假期和退休金等福利,但臨時工不會像正式員工那樣為了企業的長期成功而努力。
雖然這不是重新引入「終身僱傭制」,但是對於日本企業來說,至少能增加一線工人的責任心。
第二個方案是改變日本企業的管理模式。華爾街日報採訪了日本董事培訓學院(Board Director Training Institute of Japan)的聯席負責人,尼古拉斯?本尼斯(Nicholas Benes),他指出,全盤否定日本的製造業模式並非解決之道。他說,辦法在於加強公司治理,包括規定業務部門負責人必須為醜聞承擔法律責任。
企業律師們表示,一項2004年制定的舉報人保護法律確保讓所有舉報工作場所不當行為的人得到保護,但該法律的成效有限。日本的車間文化強調在員工團隊內部應對問題,而不是將問題上報。
※為堵眾口,美軍基地拆除中國造攝像頭
※襪子圖案與阿拉伯語「真主」相似被投訴 H&M下架爭議商品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