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做功課的媽媽才有輕鬆的孩子

有做功課的媽媽才有輕鬆的孩子

你能找到自己的教育方法和原則,就能消除一些做家長的焦慮。。。

在輔導班的教室外,幾個媽媽聊著孩子升學擇校問題,時不時冒出一句「我的工資全都拿來給他報班了」,「還有個數學班你說我要不要去報名?那個老師很好,可是我們都排滿了 」……媽媽們的共同特點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可能就是「盡自己最大能力給孩子提供最好的選擇」。

回想起來確實如此,養育期選最好的奶粉尿布嬰幼用品,甚至自己做有機食品和衣物;到了智育階段,不惜餘力的選擇好老師好學校。

按照本媽媽的習慣,遇到不熟悉的領域,會把這個領域的理論書籍、paper、案例翻個底朝天。在面對孩子教育問題依然如此,同時工作的便利,有機會接觸很多教育專家做交流。今天想把最濃縮的看法與大家分享。

1

做為家長要先樹立明確的教育觀

「蒙氏、國際教育、雙語、民辦、公立、素質、STEAM、機器人、辯證思維、國學、課改」,市面上如此多的概念和教育培訓理念,想要看的明白挑的清楚非常不易,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先搞清楚對孩子的培養目標是什麼,然後選擇與自己教育理念一致的教學內容,這是最優選擇路徑。因為不論孩子學什麼,都是要付出很多的時間成本,時間是不可逆的,最優選擇會幫助孩子節省時間,幫助家長臨危不亂。

我的教育觀是讓孩子自己探索,找到自己真正的喜好,而不是媽媽想要怎麼樣,也不強求和鄰居朋友的孩子一樣。而我和爸爸能做的就是為他提供良好的環境以及好的選項,尊重他的興趣選擇,幫助他找到自己想要的或者想成為的樣子。

2

按耐住性子,尊重成長規律

對兒童的教育自古就有「凡教授兒童,須盡其循循善誘之法,不宜操切而害其身體」,對孩子的教育要根據個體的發展狀況來,而現在的爸媽過度超前,恨不得小學前學完一二年級的內容。如果你關注自己的孩子,就會發現提早學很吃力的東西,等稍微大一些的時候學習起來非常輕鬆,沒必把家長的焦慮傳遞給孩子。

我記得在我兒子識字的階段,其他小朋友已經認識四五百字了,雖然每天保持親子閱讀,但識字量就是上不去,後來我帶他自己去選書,發現他特別喜歡動物類的書籍,我們就把他喜歡的這些主題各個閱讀等級的書都買回來,沒想到他一下子主動投入進入,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書,在看的時候問這個讀什麼,那個怎麼念,讓我讀一句他讀一句,很快表達和識字量都上去了。所以作為我們家長要隨時做好準備,發現他的興趣就給予支持幫助,這樣才是對孩子的助力。

3

為孩子選擇好的教育環境

如果提到孩子的教育環境你只想到學校,那還遠不夠,教育環境分為家庭、學校、課外培訓、還有社會,家庭環境涉及到一些原生問題是個大話題,社會環境的選擇改變難度比較大,因為是濃縮,主要說下學校和課外培訓的選擇方法吧,這兩個我們對它的選擇主導性比較強。

選擇學校需要回到上面第1點,一定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目標,你是想把孩子培養成為什麼樣的人或者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想的遠一點,不要因為大家都選XX名校,我們也要選XX名校,如果面試錄取還好說,沒錄取呢?該怎麼辦?

給孩子做選擇,不要因為明天做選擇,而是要為未來做選擇。

本媽看好人工智慧,也相信未來會有很多的生產力會被智能所代替,那麼對於孩子的將來,最重要的是要掌握思考力,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有周邊環境的辨別思考力,就是所謂的思辨能力,思想決定行為,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適應環境做出創造性的內容,適應終身發展。

所以選擇學校和培訓的時候會看重學校對孩子綜合素質,以及拓展思維的培養理念。學校和培訓互為補充,但都要是符合自身追求的理念。選定一所學校後,儘可能充分利用學校資源,但會遇到對老師和興趣課程的選擇機會降低,這樣就可以用課外班做補充。學校小區門口、商場、在線學習平台,有各種各樣的興趣課外班,要怎麼選才合適?

主要看老師!

老師除要滿腹學識還要有想法

在學校里我們很難再去選擇老師,只能根據孩子的情況和興趣從課外來做補充,課外最大的好處就是對老師有充分的選擇機會。

我特別看重老師自身的知識儲備,在美國越是低年級,比如小學老師甚至幼師對他們的學歷要求很高,國內剛好相反,反而在校外可以有機會找到高學歷高學識的老師。

這樣的老師更有自己的想法少一些套路,在和孩子的接觸過程中,無形的言語行為都可以傳遞出更多寶貴的信息,這對孩子早期去發現世界的奇妙非常有幫助。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的孩子理解力是超前的,他們所思考的問題所說的話並沒有那麼幼稚,他們懂很多,其實他們也懂老師的特點,如果你是一個提分老師,孩子會乖乖和你做題目,如果是一個思維活躍能讓他們大膽想像的老師,他們也會充分的展開想像,而他們的知識面完全可以支撐孩子的好奇。所以我更會選擇一個有思想力的老師,而不是按部就班備課上課的老師。

慶幸的是現在的互聯網發展,很多好老師在線可以找到,我就找到了一位有發散思維有邏輯的滿腹文採的博士老師,孩子也還很喜歡,他經常和我說「今天有個有意思的事情,我講給你聽」。確實我也發現,在孩子越小的時候除了對家人的模仿之外,更多模仿的就是老師,如果是有學識的老師激發他的興趣,那麼就開了一個好頭。

老師除了會教,最好還是實踐者

好老師一般都會有清晰的教學方法,這是保障學習效果的基礎。如果一位老師他除了教一個學科,還是這個學科的實踐者,那麼你會發現他在教的過程中很容易找到問題的真正原因,給出的指導方法更有效。

大家有看《演員的誕生》吧,在有經驗的表演行家面前,任何小披露,行家一眼就可以看出問題根源是什麼,而我們行外人,很難準確描述問題。

在教學這個領域也是如此,樂器、數學這種科目,很容易教,老師一般都會彈琴和刷題;而語文卻很有難度,比如孩子的一篇作文沒寫好,老師的點評會參差不齊,有些老師只能參考評分標準去套用,

但如果當你遇到一位自己本身會寫作的老師,那就不一樣了,他會知道是沒有素材準備,還是沒有思考過自己到底要寫什麼,還是沒有開闊思路陷在一個思維封閉圈裡,準確找到問題才能找到好的輔導方法,對孩子才是最有幫助的

所以下次如果你報英語班,問問老師自己平時說英語不;報書法班,問問老師寫書法不;報作文班,問問老師寫作不...

上面內容好像很理性,

其實我是佛系媽媽,

是因為想明白了,知道怎麼選擇了,

所以。。。佛系。。。

其實

平時和孩子談的更多的是閱讀,

閱讀這件事不需要花時間解釋它有多重要了。

前期我會把各種各樣的書放在他的視線內,

靜靜觀察孩子在每個時期的喜好變化,

順藤摸瓜給他一些幫助,

比如他喜歡冒險故事,

就放各個閱讀等級的冒險故事書,

這個坐等花開的過程很輕鬆,

希望對你有用。

也非常希望你能找到自己的教育方法和原則,

消除一點焦慮,更輕鬆的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逃不掉的三種關係(1)
十年磨劍,心寄南山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