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歷史上最昂貴,又最絕佳的暗殺武器,阿拉法特可能死於它

歷史上最昂貴,又最絕佳的暗殺武器,阿拉法特可能死於它

釙(pō)-210,一種毒性奇高卻在自然界非常稀少的元素。

同等重量下,它的毒性比氰化氫強250000倍。

據保守估算,它大概1克就能讓上千萬人喪命。

而它既是歷史上最昂貴,又是最絕佳的暗殺武器。

自然界的釙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釙中毒事件就是巴勒斯坦前領導人阿拉法特之死。

他是1994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曾幾度奇蹟般躲過恐怖襲擊,卻躲不開離奇死亡的命運。

在他離世的八年後,在他生前的遺物中檢測到了大量的釙,是人體致命劑量的20多倍。

阿拉法特有「中東不死鳥」之稱

而本該就此明朗的死因,卻因釙-210的特性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由於它半衰期短,大約2.5年後放射性基本消失。

所以有人推算,若是阿拉法特去世8年後仍有如此高的釙劑量,就相當於他在生前吃掉了一整座核反應堆。

儘管阿拉法特的真正死因依舊不能蓋棺定論,這件事卻將他遺物中的釙-210推上了風口浪尖。

曼哈頓計劃中的一座核反應堆

早在19世紀末,居里夫人冒著生命危險研究放射性元素。

在提純瀝青鈾礦里的放射成分中,她成功發現了兩種全新的放射性元素。

一種是我們眾所周知的「鐳」;另一種則是衰變得更快的元素。為了紀念自己的祖國波蘭,居里夫人將其命名為釙。

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

釙是一種銀白色金屬,無色無味,還能在黑暗中發光。

比起鐳,釙的性質不太穩定,其化合物既能溶解於水,又容易被還原。

儘管釙的輻射強度是鐳的5000餘倍,但它並不像鐳那麼多實際的用處。

所以一直以來居里夫人常掛在嘴邊的是鐳,幾乎同時被發現的釙則明顯低調得多。

居里夫人最愛的鐳

可令她萬萬沒想到的是,多年之後這不起眼的元素竟第一個害死了自己的女兒。

我們知道她的女兒伊倫·約里奧·居里,同樣是位優秀的科學家,也曾獲得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

但不幸的是在1946年,她所在的實驗室發生了一次事故。

一個裝有釙的容器爆炸,伊倫直接接觸了釙元素。

她開始反覆出現嘔吐、腹瀉、出血,感染等癥狀。

即便有抗生素和一系列手術暫時緩解了她的痛苦,她仍在1956年就去世了。

伊倫·約里奧·居里與其丈夫

而關於她的死因,一般說法是由於長期受X射線和γ射線輻照,使她患了急性白血病。

但事實上,也有科學家指出這絕對與她早期感染了釙脫不了干係。

正是她的死亡讓科學家開始密切關注釙這一元素的毒性。

21世紀以來,釙首次被廣為人知當屬前蘇聯特工利特維連科中毒身亡事件。

1993年利特維年科在克格勃任少校軍官

2016年的一天,利特維連科跟兩位前特工同事吃飯後突然感到身體不適。

一開始,他反覆出現了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疑似食物中毒的癥狀。

可當他被送進醫院後,醫生經過一番檢查之後排除了這一可能。

沒過幾天,他的咽喉就開始潰爛,痛到幾乎無法正常進食。

與此同時,他出現了脫髮,血球計數下降等疑似白血病的癥狀。

醫生們根本無法確定他的病因,一直沒辦法對症下藥。

釙中毒前後對比圖

緊接著,他更是在幾夜之間頭髮通通掉光,整個人虛弱到有苦難言。

僅22天之後,他就被宣告不治身亡,年僅44歲。

而在他死後第二天,英國衛生防護局從他的尿液里檢測發現了釙-210,且含量極高。

這表明利特維連科曾被人下毒。

利特維年科的遺體仍有很強的輻射,只能放在一副鉛封的金屬棺材內下葬

此時警方明白,利特維連科死前去過的每一個地方,都可能是犯罪現場,包括他自己的家。

警方在他家周圍的9個地方發現了釙的痕迹。

那天跟他一起吃飯的兩位同事也成為了重要嫌疑人。

利特維連科和斯卡拉梅拉在Itsu壽司店會面

當警方偵查之後發現他們所經過的酒店、餐廳、飛機上等四十處地方檢測到了極少量釙-210的痕迹。

這也是迄今為止在英國民用建築中最嚴重的核污染事件。

就算確定了利特維連科被人毒死的,但案件一直懸而未決。

一方面,這兩位重要嫌疑人身份特殊,都曾是前蘇聯特工。

其中一個還在案發後獲得了俄總統普京頒發的榮譽獎章(用來表彰他為國家做的貢獻)。

另一方面,釙-210這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極其微小,只有通過人工合成方式製得的釙-210才能生產出致人於死命劑量的釙。

根據利特維年科的癥狀,醫生判斷毒死他的釙-210足足價值上千萬美元。

它也因此成為歷史上最昂貴的投毒事件,創造了另類的吉尼斯記錄。

因此,一些人認為只有國家級實驗室運用核子反應器才能夠生產那麼高的劑量。

他們更是直指這是一場堪比冷戰時期的政治暗殺,背後的元兇極有可能是當時的俄總統普京。

左: A Very Expensive Poison ;右:相關電影《叛變:利特維年科案》

儘管我們無從知曉背後真相究竟是什麼,但確定的是直接置人於死地的劇毒物質就是釙-210。

釙之所以能毒死人,不是它本身的化學毒性大,而是因為它極強的放射毒性。

這源於釙不斷自發產生衰變放出α粒子的過程。

其實,很多放射性同位素都會放出α粒子,但釙-210卻是其中的佼佼者:

1毫克釙-210在1秒鐘內放出α粒子數量,大致與4.2克鐳-226放出的數量相當。

可見釙的放射性是多麼地強大。

釙的結構

一般情況,它們發出的α粒子在空氣中的射程很短,連紙都不能穿透,更別說人的皮膚,所以一般在體外是不會造成威脅的。

然而,由於α粒子一碰到介質就會迅速釋放巨大的能量。

這也就意味著,它一旦吸入、食入或者由傷口進入人體內,就與人體的DNA亂撞一團,干預細胞內的分裂等活動。

釙使DNA斷裂

最終,它們輕則使人疲勞、頭昏、失眠、皮膚髮紅、潰瘍等放射性病症;

重則引起體內污染、造成出血、脫髮、白血病、癌症等,甚至直接導致死亡。

當身體接受的輻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癥狀越嚴重,致癌、致畸風險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只要發現得快,釙-210也像其它重金屬一樣擁有解救藥。

早在1963年,我國解放軍第307醫院就曾收治過4例釙-210體內污染的病人。

醫生先檢查全身,確定病人被釙-210污染的部位,接著立即帶病人去淋浴,用肥皂水清洗皮膚。

二硫基丙烷磺酸鈉的結構

之後,用我國當時研製的二硫基丙烷磺酸鈉清洗污染部位,或是直接切除不易去污的創傷組織。

若是釙-210進入了病人的腸道,就用催吐、洗胃、緩瀉和利尿等方式使其從病人體內排除,同時肌肉注射二硫基丙烷磺酸鈉。

最終,這四位病人全都恢復了。就算在之後15年後的複檢,也沒出現異常的情況。而且他們生育的後代也全都很健康。

利特維連科永遠救不回來

不過,若是過了最佳救治時間,就是神仙也無力回天了。

就比如利特維連科因為中毒之後一直未找到病因,因此也難以再救回來了。

可儘管它的放射性毒性之強,價格之貴,但它分布範圍之廣遠遠超過大多數人的認識。

據統計,全球煙民每年約消費6萬億支香煙,每隻香煙都會將極少量的釙-210送入煙民肺部。

煙民的肺嗎每年接受的輻射量是最大的那個框!

換句話說,世界上輻射量最大的地方,就是吸煙者的肺。

經科學家研究證明,釙隨香煙進入人體後能聚集在肺部的特定區域,比如說我們呼吸道各個分叉處。

它們會像移動熱點一樣不斷發射出α粒子,讓人體不斷接收,並累積在某個特定的部位。

為了確定其影響,物理學家利特爾及他的同事威廉·奧圖爾在倉鼠身上做了實驗。

他們將釙注入倉鼠的氣管,由於每一注入劑量非常非常少,所以當下不會在它們的體內引發任何炎症。

可在注入頻率最高的那一組倉鼠中,94%都出現了肺部腫瘤。

胸部X光片(胸片)顯示出肺部腫瘤(箭頭所指處)

這也就側面說明,儘管每支香煙中釙-210的含量相對較低,並不會像利特維年科那樣中毒身亡。

但吸煙者每吸一口煙,肺部的釙都會增加一點。長期下去,人體內的輻射劑量就會越來越高,患癌風險也就大大提高了。

比起香煙中最主要致癌物是多環芳香烴和亞硝胺之類的化合物,釙-210還算是次要的。

據保守估計,在吸煙所導致的肺癌患者中,大概有2%是由釙-210的輻射導致的。

而僅僅在美國,每年受到釙輻射死亡的吸煙者就有好幾千人。

早在50多年前,煙草行業就知道香煙中含有釙。香煙製造商甚至設計出一些生產工藝,是能明顯降低香煙中釙-210的含量。

但為了巨大的商業利益,他們有意採取不作為手段,並對這些工藝研究進行保密。

結果,半個世紀過去了,香煙中的釙含量絲毫沒有發生過任何改變。

直到2009年6月,美國《家庭吸煙預防及煙草控制法》通過後,煙草商們才開始正式釙含量的問題。

比起焦油或一氧化碳之類的其他有毒物質,釙是可以從香煙中除去的。

如果煙草商們真的能將釙除去,成千上萬的人將幸免於難。釙也將成為第一種被驅逐出香煙的「毒藥」。

無論是從撲朔迷離的暗殺行動還是煙草商們曾經的不作為來看,

釙雖毒,但似乎永遠毒不過人類追名逐利的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玲瓏話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中山國這個北方小國,王墓卻出土這麼多讓人瞠目結舌的文物
外國人真的很喜歡熊貓嗎?都能影響大選結果了

TAG:玲瓏話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