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位川軍戰士打日寇臨行前獲父親贈旗,旗上文字至今讓人為之哽咽

這位川軍戰士打日寇臨行前獲父親贈旗,旗上文字至今讓人為之哽咽

十四年抗日戰爭,全國各省,若論參軍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提供物資之豐富,四川當之無愧居首。從1937年七七事變全面抗戰爆發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350萬川軍出川走向前線,傷亡人數超過60萬,在此期間,作為大後方,四川還提供了全國近三分之的財政糧賦,四川人民的這段激越悲壯的歲月,值得全國人民銘記。

在過去成都東門,城門洞外有座巍然矗立的「川軍抗日將士陣亡紀念碑」,但市民通常稱為「無名英雄銅像」。銅像造型是一國民革命軍人,著短褲、綁腿、草鞋,手握步槍,身背大刀、斗笠、背包,俯身跨步仰視前方,冒著敵人炮火欲出征衝鋒……銅像由中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設計,在抗戰硝煙瀰漫的1944年7月7日落成。

當時常聽父輩講:抗戰進入相持階段的一年寒冬,在一個月色沉沉的晚上,有個衣衫破爛、又冷又餓的士兵走到城門洞邊賣湯圓的小攤子前,埋頭呼呼呼地只顧吃湯圓……不一會功夫,這個士兵卻突然不見了。賣湯圓的小販恍然大悟:當年出川抗戰的川軍苦啊,是赴國難犧牲的「無名英雄」從陰間來吃湯圓啰!

消息傳開,附近市民們都哭了:「天冷了,他又冷又餓,莫讓他在陰間受苦呀!」於是一家又一家,流淚端來一碗碗熱氣騰騰的湯圓,到銅像前祭奠……

350多萬川軍兒女中湧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其中有這麼一個感人肺腑的事迹。

四川安縣的王建堂與百十位年輕人請纓出征去前線打鬼子,臨行前,家中老父給了他一面旗子,上面書寫著三行字,旗子中間斗大的死字赫然入目,旗子右側是:「我不願你在我近前盡孝;只願你在民族分上盡忠。」左側:「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如今,當年的那面旗子已經泛黃,墨色也已失去了它最初的光彩,可是它依舊震撼人心,可以體會到這位父親在民族危亡之際的愛國情懷!正是因為有著這樣一群深明民族大義的華夏子女,我們在抗戰中才能堅持到底,寧死不屈,奏響了中華民族復興的最強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天下 的精彩文章:

原來金庸武俠小說里的神功,都是出自於這些書籍中!

TAG:文史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