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親子硬筆書法課件鉤為趯

親子硬筆書法課件鉤為趯

「永字八法」有著不同層次的秘密,外秘,顧名思義其秘在外層,即對眼睛所見之物進行解讀,使之內含意義得以呈現。「永字八法」,就是以「永」字八筆順序為例,來闡述真書筆勢的方法,其內容包括:點為側、橫為勒、豎為努、挑為趯、左上為策、左下為掠、右上為啄、右下為磔。

鉤為趯(古法探究,引於鍾華觀點)

要理解鉤何以被重新命名為趯,首先須明白鉤是如何形成的。眾所周知,篆隸書中是沒有鉤的,而是真書出現以後才有的筆法。真書中之所以專備鉤法,是因為鉤的位置決定的,即它是處於前後兩個筆畫之間的過度筆畫,準確地說真書之中亦本沒有鉤畫,而是由前後筆畫連貫書寫出現的帶筆被固化的結果,由此可知,鉤之作用乃是連接前後筆畫的。

因此,在永字八法中,鉤就是用來連接努畫和策畫(提筆)的。那麼,要弄明白鉤怎麼寫,先要回頭看看那個努畫。前面已經講過,努畫是手持毛筆向上一縱爾後向下一躍來書寫的,當你的手向下拉,直至彎到底時,你的手急需回返回去,這個「被迫」的恢復原位過程中所帶出的軌跡物化在紙面上就是鉤畫。手在恢復原位的過程中是一次釋放的過程,由觸於紙面的實位,彈射出去進入虛位,所以鉤畫自然而然地是前粗後細的形態。另外,因由實到虛過程,手部的感覺很像一根撐牢的竹竿,順勢激射而出,所以鉤畫內存勁力,鋒芒畢現。這一切都是由於前面的努畫造成的:努畫這張弓箭拉滿之後爆發在了這個鉤上,或者說鉤畫就是努畫這張弓射出去的箭,所以,鉤畫的形狀活脫脫一個射出去的箭簇的模子。這樣就知道為什麼鉤被稱為趯了,「趯」字之意,段玉裁在《說文解字》註解為「躍」意,而「躍」字又解為「迅」,正是鉤之寫法的活生生狀態的呈現。一般書寫中,鉤的寫法問題主要在於把鉤脫離了原初境域而孤立地分析,才會在寫鉤之前要頓筆蓄勢,然後借勢鉤出。這樣的寫法不明白鉤的來歷,不清楚鉤不需要單獨蓄勢,不知曉鉤之勢就在努之中,兩者一體相連。

既然鉤是連接前後筆畫的,那麼後面的策畫對鉤產生了什麼影響和作用呢?簡單地說,鉤是由努畫和策畫所決定的,努畫決定了鉤的形態,而策畫決定了鉤的方向和角度。即是說努畫是一張弓,鉤是射出去的箭,策畫就是箭頭所指的方向,反過來看,鉤的方向正是策畫起筆的方向。王羲之《蘭亭序》的「永」字中鉤畫和策畫起筆正好連成一根直線,形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形。當然,我這裡說的是最為自然的本原狀態的書寫方式,或者說晉唐時期大體如此,而後世進行風格塑造之類的書法不在我們的探討範圍之內。後世研究者站在塑造風格的角度來研究鉤的角度,自然便走上了形式分析的道路,某家某派豎鉤的角度是多少,甚至動用量角器之類的工具。這是研究方法的不同所帶來的區別。我的研究方法是回到事實本身,書法中的事實就是人的書寫,它是一門向內求的藝術,和繪畫正好相反的。

下筆寫豎.到起鉤處,稍停向左上鉤出,出尖收筆,鉤的尖角約為45度,出鉤的部分要短一些。如下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緣 的精彩文章:

親子硬筆書法課件直為努弩

TAG:書法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