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爭的流弊
3.7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邢昺《註疏》:此章言射禮有君子之風。言君子之人,謙卑自牧,無所競爭也。其或有爭,必也於射禮乎。言於射而後有爭也。
朱熹《集注》:揖讓而升,大射之禮,耦進三揖而後升堂也。下而飲,謂射畢揖降,以俟眾耦皆降,勝者乃揖,不勝者升取觶立飲也。言君子恭遜,不與人爭,惟於射而後有爭。然其爭也雍容揖讓乃如此,則其爭也君子,而非若小人之爭矣。
據說江湖上曾經流行鬥法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文斗,一種是武鬥。文斗有一種方法,就是兩個人坐在燒得正旺的碳爐子旁邊,每人用手拈起一塊燒得正紅的木炭放在自己裸露的大腿上,一邊任其燃燒,直燒得皮肉滋滋作響,青煙騰騰,焦味瀰漫,一邊面不改色,依舊談笑風生。這樣一直燒下去,誰堅持的時間越長,誰就越是英雄好漢。武鬥就是或拳腳相加,或真刀真槍地放開來廝殺,只打殺得鼻青臉腫,缺胳膊斷腿,甚至奄奄一息,以此一論高下。文斗是自殘,武鬥是傷人。不管是文斗還是武鬥,都是血性漢子的作派,不是一般人所能及的。
文鬥武斗之外,還有一種君子之斗,也就是孔子所說的君子之爭了。孔子所說的君子之爭,採取的方法是射箭比賽。比賽是兩人為一組,左邊一個稱「上射」,右邊一個稱「下射」。兩人一道走上射擊場時,各人朝自己的旁邊靠一靠,向對方示以避讓之禮,射擊完了以後走出射擊場時也是這樣。等到全部比賽結束以後,再確定勝負。勝者並不洋洋自得,而是謙遜地站在右邊拱手行禮,敗者從托盤上拿起酒杯站著飲完一杯罰酒。就是朱熹所說的:「勝者乃揖,不勝者升取觶立飲也。」勝者不驕,敗者「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從自己的技術能力上找原因。這就是所謂的君子之爭,這樣的爭其實是無爭,故孔子說「君子無所爭」。
然而這樣的君子之爭說是有君子之風,其實爭的表現太過拘謹,看不出有一點兒爭的激情,也激發不起爭者和觀賞者的鬥志來,所以這樣的爭與其說是爭,還不如說是遊戲。程樹德在《論語集釋》中論此章引宋人陳埴《木鐘集》說:「君子之爭者禮義,小人之爭者血氣。」然而在爭的過程中太顧及君子禮儀而沒有血氣,依我看這樣的爭還不如不爭,因為爭的目的和意義全都沒有。以在爭的表現中的講禮儀與講血氣為標準,分出君子小人的差別來,就是更不可取的了。中國人在許多場合往往表現得缺乏鬥志和進擊精神,或許正可以從自孔子以下的這些言論中找出文化的原因來,其流弊所及,實可謂是對勇於進擊敢於鬥爭頑強拼搏的民族精神的閹割。
TAG:習心至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