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我國生態護林員已達37萬人

我國生態護林員已達37萬人

2月1日,記者從國家林業局獲悉,2016年-2017年,國家林業局利用中央財政補助資金45億元,在中西部21個省(區、市)開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選聘工作。截至目前,全國已選聘生態護林員37萬餘人,帶動13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和增收。

實踐證明,開展生態護林員選聘工作,是林業系統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一項創新性舉措,實現了林業生態保護和脫貧攻堅工作的雙贏。

2016年,國家林業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利用生態補償和生態保護工程資金使當地有勞動能力的部分貧困人口轉為護林員等生態保護人員」要求,綜合考量貧困人口脫貧需求和森林資源管護的需要,會同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下發通知,在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開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選聘工作,制訂了選聘辦法和實施方案技術綱要。利用中央財政補助資金20億元,在河北、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21個省(區、市)的766個縣(市、區),開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選聘工作,選聘生態護林員28.8萬人,精準帶動108萬人穩定脫貧和增收,新增管護面積2188.64萬公頃。

2017年,中央財政重點功能區轉移支付補助資金在保持原來投入規模的基礎上,新增5億元,用於擴大河北、內蒙古、江西、湖南、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深度貧困地區生態護林員選聘,把濕地、沙化土地納入管護範圍,擴大了生態護林員選聘規模,進一步提升了扶貧效益和生態效益。

據介紹,各地紮實開展生態護林員選聘工作,開創了生態護林員管理和林業生態扶貧的新局面。在組織實施方面,生態護林員的選聘由鄉鎮人民政府具體組織,管理工作由鄉鎮林業工作站配合鄉鎮人民政府完成。生態護林員實行相對穩定的進退動態管理。對符合續聘條件的,必須續聘,保持管護工作的延續性,讓生態護林員吃上了定心丸。在建章立制方面,明確了生態護林員選聘的工作職責,對生態護林員選聘做出了制度化的規定,出台了有關生態護林員培訓、考核、管理和退出等規定和辦法。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各地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對生態護林員實施動態監管和科學管理。寧夏原州區構建了「精準扶貧工程生態護林員管理網路雲平台系統」,面向公眾開放,接受全社會對生態護林員選聘、上崗情況的監督;自主開發了「護林員遠程巡護定位系統」,通過對生態護林員手持終端傳回的定位信息及歷史軌跡查詢,對護林人員進行動態監管。河南省、陝西省、吉林省等多地建立了微信公眾號,提供相互學習、交流平台,及時解決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在保障生態護林員人身安全方面,部分省(區、市)給護林員購買了人身意外保險。內蒙古為每位護林員繳納人身意外傷害保險400元。吉林靖宇縣、河北阜平縣、安徽碭山縣等地由縣財政為生態護林員統一購買了人身意外保險。建立健全了護林員風險轉移分散和保障機制,切實解決了護林員因災、因病致貧、返貧的後顧之憂。

近兩年,各省(區、市)認真落實國家有關開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選聘工作要求,積極探索創新,紮實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保護了生態。新增管護面積2188.64萬公頃,使管護總面積達到9494.18萬公頃,人均管護面積3800多畝。貧困地區所處的大江大河上游和深山遠山等天然林、公益林資源得到妥善保護,森林火災等人為隱患大大減少,盜伐、盜獵現象得到有效制止。

拓寬了貧困人口脫貧路徑。使無法外出、無業可扶、無力脫貧、固守邊疆的貧困人口獲得了就業和脫貧機會。特別是對因交通不便、語言不通、自身無增收技能、貧困程度深的貧困人口提供了就業崗位,助推了深度貧困地區的精準脫貧。2016年聘用的28.8萬名生態護林員中,聘用前人均年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佔了近一半,聘用後人均增收6944.4元,精準帶動108萬人增收脫貧。

激發了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選聘為生態護林員,通過培訓上崗,增強了參與生態保護的責任感和自豪感。不少地方在崗位培訓的同時,培養生態護林員掌握一門產業技術,使生態護林員成為脫貧的帶頭人。2016年安排的生態護林員中,打工返鄉人員約7萬人,40-60歲的佔了約3/4。貧困人口不用外出務工就能實現就業增收,增加了貧困人口的獲得感,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來源

中國林業網

原載

中國科技網(胡利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的精彩文章:

「中國象牙禁貿的成就與挑戰」研討會在京舉行
群仙畢至自芳華——致參與「留住白鶴」行動的野生鳥類攝影人

TAG: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