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印象派畫家的田野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印象派畫家的田野

是的,沒錯,就是美術史上的印象主義運動。嗯?為什麼要寫這些?因為最近對這一畫派比較感興趣,很喜歡。額….你只需要知道,我又開始不務正業就是了……

印象主義,即impressionism,興起於十九世紀末期。印象派畫家裡,世人最耳熟能詳的,大概就是莫奈、梵高了吧。

關於印象主義這一名稱的由來,有一個小故事。

說是在印象主義興起的前夕,學院派仍然主導著藝術的話語權。當時為藝術界所認可的、佔主導地位的繪畫風格,為古典風格,常見的繪畫題材無一不是宗教故事、王公貴族、神話傳說等。而印象派畫家背離傳統,另闢繪畫的新路徑,主張走出畫室,在日光下作畫,以城市生活和自然風光為繪畫題材,捕捉瞬間的印象,記錄光與色的舞蹈。街道、聚會、橋樑、火車、田野、海港,凡此種種,皆可入畫。

印象派畫家在1874年舉辦了第一次印象派畫展,就是在這次畫展上,莫奈展出了那幅使他一舉成名、直到如今還在美術史上熠熠生輝的作品——《日出·印象》 (Impression, Sunrise)。

不過,當時的學院派畫家和評論家們並不買賬,他們譏笑這些作品「只不過是一些瞬間印象而已,根本不能被稱之為畫作」,於是,印象派這一名稱不脛而走,最終成為了這些畫家的代名詞。

西方繪畫史上流派甚多,古典畫派、新古典、浪漫主義、寫實主義、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以及之後興起的各種現代畫派。而在這些流派中,我獨愛印象派。印象派之前的古典風格,多描繪宗教神話與王公貴族,高高在上、陽春白雪;之後的現代畫派,則越發抽象晦澀。唯獨印象派,讓人感到最親切,在技法和題材上,都有重大革新。

印象派畫家們主張走出畫室,在外界的日光下作畫,捕捉大自然瞬息光影的變化。普通人偶爾會被匆匆一瞥的光影之美打動,只在腦中留下模糊氤氳的一團印象。印象派追求瞬間的永恆,把美景對心靈的瞬間衝擊揮灑到畫布上。人們在看到《日出·印象》時,腦海中曾經的那一個瞬間就被激活了,於是對自然也有了新的感悟。

好吧,拋開那些文縐縐的陳詞濫調,印象派為何招人喜歡?非常俗氣地說,首先是因為它們在視覺上足夠好看。就是這樣的,我覺得,任何畫作,首先你要先對它產生一個非常表面甚至「膚淺」的興趣,然後才可能會想更深入地了解。這種興趣,可能只是單純地覺得畫家畫得好看罷了。

印象畫派的作品,足夠好看。莫奈筆下的睡蓮、畢沙羅的鄉野、雷諾阿的少女、梵高的星空和向日葵......

這也許便是印象派畫家們的粉絲遠超於其他畫派的原因之一吧。喜歡印象主義只是因為單純地覺得作品好看,這並無不妥。正因了這初始的興趣,我們才可能更深入地去了解這一畫派——去了解畫家的傳奇生平,感受那大膽的筆觸與色彩,發現那些光與影的變動、構圖的微妙,以及這一畫派與生俱來的革命性。

在心中種下一顆種子,然後,耐心地等它發芽吧。也許未來某一天的傍晚,在一個海濱城市,你來到海邊,遠處暗紅色的夕陽徐徐落下,將海面染上一層橙色,波光擾動,不遠處的船隻緩緩駛進港口。你將眼睛微微眯起,剎那間,你腦中閃過了多年前看過的《日出·印象》,於是你懂了,原來,當年的莫奈想捕捉的,竟是這種感覺啊。

於是,那些印象派畫家們所畫下的,巴黎街道的車水馬龍,梵高筆下扭曲的星空,接連重現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彼時看過的畫作,與此時眼前的生活,遙隔多年,竟產生了一種奇妙的聯結。

到那時,便是種子發芽的時刻。

寫在最後

最後推薦兩本書和一部紀錄片,如果你想了解印象主義的話,可以抽時間看一下呀。

《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蔣勛

蔣勛老師寫得很流暢。看完這本書,可以對西方藝術上的各種流派有一個粗淺的了解。

《如何看懂印象派》豐子愷

大師豐子愷的作品,專講印象派的,不錯。

紀錄片《印象派 繪畫與革命》

這個紀錄片強烈推薦,BBC出品,必屬精品。主持人也很幽默。看好的紀錄片,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好了,最後,提前祝你新年快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孤讀者說 的精彩文章:

沒事兒別想不開去讀莎士比亞

TAG:孤讀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