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書,連刷三遍都不夠
小河:
書太多了,怎麼看也看不完。但真正對我們產生重大影響的書,可能只有很少的幾本。
這些書,我們會不斷地重讀。
前兩天發起了關於這個主題的徵集,看看大家心中值得重讀的書有哪些?
他人意見,觀之,亦可參考。
01
《紅樓夢》
@parklu
《紅樓夢》吧。中國文化的百科全書,常讀常新。隨便翻開哪一頁,都可以興緻勃勃的往下讀。二十多年來,讀了好幾遍,隨著閱歷的增長,每次都有新的體會和驚喜。
@和林
首推紅樓夢。反覆讀它的原因不用我說。從十二歲懵懵懂懂地讀,到現在六十五歲了,每次讀都有不一樣的發現和體會-發現不完的美、咂摸人生況味。
@在夢裡轉身
我最喜歡的書是《紅樓夢》,幾乎天天都要讀。且不說《紅樓夢》是中國小說的高峰罷!我隨意翻開《紅樓夢》的一頁,都能細細讀來。有時總驚詫於曹雪芹的筆觸為何如此異於常人。而且《紅樓夢》的哲理性也很強!完整的中國文化,一定是儒家,佛家,道家三者皆有的。不說了,曹公在書中貌似什麼都沒有說,又貌似什麼都說了,得細看,細讀,細品方知其中奧秘。
02
《目送》
@Lillian
龍應台的《目送》。高一第一次讀。那時正是青春迷茫期,覺得誰都不理解自己,讀到龍應台說「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覺得她簡直是我的人生知己。書中的好多文字都特別觸動我。還有我青春期敏感的親子關係,讀到《目送》後半部分,講龍應台和她父母之間的事時,對我和父母的關係也多了一些思考。整個高中把《目送》翻來覆去看了好多遍,整個人都變得細膩了許多。高中畢業後看的少了,但這本書對青春期的我的影響延續至今。
03
《小王子》
@Y。
《小王子》 每個大人都曾是大人,只是他們忘了。每次讀完就會覺得心裡溫暖的平靜。可能《小王子》對我的意義和作用就像有些人對於經書的迷信吧。不開心的時候讀,煩躁的時候讀,開心的時候讀……總是會有不一樣的收穫,能讓自己重拾力量繼續上路。
04
《這個社會會好嗎》
@大多數
熊培雲《這個社會會好嗎》,因為看了熊老師的文字,理性了很多。那種理性的聲音,多維度的思考,影響至深,每一次翻書讀一兩篇都有不一樣的收穫。
05
《撒哈拉的故事》
@Mon?墨?
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高中讀了,一直念念不忘。大學畢業買了書,一直跟著我在這陌生的城市從這搬到那。嚮往自由自在的親近大自然的生活,喜歡這通俗易懂的文字,她帶給我很多快樂。我常常想,能不能把這讀過的記憶給刪了,然後我又重新再讀,像第一次一樣,激動我。
06
《平凡的世界》
@小笨象會跳舞
《平凡的世界》,羨慕以前的愛情,親情。真實不做作。當時看了一遍後,感覺寫的真的好真實,彷彿自己經歷了那個年代。後來拍成電視劇,大概又看了四五遍,可能是因為結局符合自己的心意吧。這本書,一直都是放在我的枕邊讀物。
07
《對「偽心理學」說不》
@沫,透明
《對偽心理學說不》雖然是心理學的入門書,但裡面對科學思維及研究方法的介紹適用任何科學學科。同時作者通過「可證偽性」「相關和因果」等原理幫你辨別生活里的偽心理學、偽科學,形成理性判斷思考的機制。書中所寫的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理科思維」,是要反覆讀和在生活里加以運用才能在腦中形成習慣的。
08
《人間失格》
@涼.
讀了很多次還是想重新讀的書,大概是《人間失格》吧。
確實,這是一本整體來說比較喪的書,以致於我第一次讀完它的時候內心有輕微的壓抑。但是讀完第一次之後卻總感覺在那些壓抑陰暗的內容背後 ,其實還隱藏著一些灼灼發光的東西。所以我又重新讀了一兩次。
然後我才知道,這種灼灼發光的,恰恰是這本看上去消極壓抑的書後面作者的溫柔和對生活表面上厭棄實則深愛的矛盾而又純粹乾淨的感情。每次自己心情低落或者是迷茫的時候就會反覆的去看這本書,那種孩童般小心翼翼的溫柔是一種很好的慰藉。
09
《上學記》
@Dora
何兆武的《上學記》,以小見大的對內心成長變化,對幸福和所有事物的感悟娓娓道來,語言看似樸實平靜,卻能給讀這本書的晚輩帶來內心篤定的力量。對這本書,我只想借用《五柳先生傳》里那句: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10
《看見》
@辰雨
最想重複的書,腦海里一下蹦出了柴靜的《看見》,一直走在真相前線的柴靜,真的是一位視死如生的女豪傑,用心去發現,用心去感受別人的處境,忍著良心的疼痛還要發問到底,為得只是讓真相呈現在讀者面前,讓當事者那類群體走向大家的視線,得到大家的關注,認真思考何為他人,何為人生,何為價值。
@theresa
柴靜的《看見》,它裡面把現實的殘酷與美好同時呈現出來。閑來沒事,你不會想讀它,但有時你不得不讀,它逼迫你思考,以及認真地生活。
11
《孤獨六講》
@Yang
蔣勛《孤獨六講》來來回回讀了三遍。大四上學期長時間處在抑鬱的狀態中,那段時間在考研備考中。複習到了最後出現識讀障礙,看著認識的字,就是不知道連起來在說啥。
書的很多細節想不起來了,只記得看的時候豁然開朗,心情也好了很多。 現在我研二,上學期一直接受心裡諮詢治療。不是很嚴重的抑鬱症,沒有自殺傾向,就是長時間的抑鬱情緒,說爆發就爆發了。其實應該大四那年就尋求幫助的,所幸,一切都還不晚。謝謝這本書曾經的陪伴,我會不斷重讀的。
12
《人間草木》
@懶懶星人
汪曾祺《人間草木》,第一次讀汪曾祺的書,就會被深深吸引,文字輕快平靜,卻非常動人,就連那小小的蟲兒,甚至雨滴,也會如此形象有趣。無論是人,是景,都不免讓人感受到生命中的美好。
@曬月亮的小老虎
汪曾祺的《人間草木》,文筆風趣幽默,一花一草都富有獨特的生命和個性。看平凡中的勃勃生機,品人生路上暖暖真情。一讀再讀,常伴左右。
13
《約翰·克里斯多夫》
@青鳥
我想說的是《約翰.克里斯多夫》(羅曼.羅蘭)著。
之前有看過傅雷的傳記,有說到他在年少求學的時候,偶然間讀到巨人傳,便驚為天人,後來讀到這本以至於親自去拜訪作者,可是到了老年反而談到這本書簡直是泛泛空談,空無一物(因為他喜歡上了巴爾扎克,認為人間喜劇等等才是真正的著作)。
就我個人而言,我是覺得隨著人們的年齡漸長,生活的圈子逐步的固化,人就會被固定住,越來越狹隘,尤其是當人們的物質生活沒有保障,漸漸的就會越來越現實,越來越關心茶米油鹽,這不能說是他個人的罪過,但是在我看來他就是在失去理想的路上越走越遠,目前這本書在我看來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對於人類命運,對於生命價值,對於未來世界走向的深沉思考以及作者毫不留情的對於人類的批判到最後的寬恕和理解,一本名著有每個人自我的解讀,也沒有所謂的正確方式,包括作者自己也是一樣的。
14
《捫虱談鬼錄》
@Δ January
《捫虱談鬼錄》,說實話我讀這本不止一遍,是因為我根本沒法全部消化掉。我總喜歡講說這是一本學術性談鬼的書。我個人很喜歡讀志怪、風俗類的書,折服於那些奇怪的故事哈哈。這本書作者介紹了很多這方面,比如水鬼、弔死鬼、殭屍等等。以歷史文獻為基礎,探討這些事物。特別漲知識!
15
《圍城》
@趙宗宇
《圍城》。第一次讀是上高中,僅僅是看了個故事。
第二次讀是上研究生的一個寒假,發現錢鍾書放在現在就是個段子手。
第三次是在新工作三個月後,因為去了體制內工作,周圍親戚朋友問的最多的就是你們上班都做什麼呢?我會大概講一下,然後普遍會聽到大家說好羨慕,事不多,不用加班。可我在體制內工作了三個月後,突然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每天在做什麼,有什麼意義呢?
如果我沒進入體制,是不也會像我大多數同學朋友一樣,考了證升個職跳下槽漲工資,生活會不會更加豐富多彩一些?這時恰好又看了圍城,感慨不僅婚姻,真是人生處處是圍城,千萬不要迷失自己,做好眼下該做的,珍惜當下才最難得。不同時期看同一本書,感觸會很不一樣,所處階段的閱讀能力、認知和心境都會決定你能從書中看到什麼。
@月牙兒
圍城,這本書語言幽默,嬉笑怒罵,人物形象鮮明,百看不厭,每次讀都有不同感受。
@臨風剔羽
《圍城》讀了無數次。看到方鴻漸在唐曉芙樓下淋雨,像一條狗一樣抖了抖身上的毛時,那種狼狽,感同身受。
16
《三體》
@Tour.
必須是三體啊,不停重讀一是因為第一遍看到後面會對前面有一些細節記的不是很清了,比如羅輯第一次和葉文潔有聯繫,是具體發生了什麼,讓他成了面壁者,在越往後看越想重新看。那種感覺很奇妙。而且說真心的,感覺三體的文字語言其實是很平時的,但是卻又環環相扣,讓人看完還一直陷在那個情景里去思考,不僅是思考末日或者死亡的問題,而是思考,當下的生活,該怎麼活?
17
《飄》
@安靜的姑娘
《飄》是我重讀較多的書,每次讀體驗都不同,印象最深的還是女主角。剛開始讀,不喜歡女主角的性格,太招搖又太自我,逐漸長大,又佩服她的性格,既獨立又堅強,活的永遠真實。同時故事中的愛情也讓我唏噓,你愛我時我不知,我愛你時你已走遠。
總之,這本書對我而言,信息量太大,每一次讀都有不同感受,值得我一次又一次閱讀。
18
《惡棍列傳》
@旋子叔叔。
博爾赫斯的《惡棍列傳》 1.短篇集,而且每一篇都很短,什麼時候想看隨時都可以翻,而且也隨時可以停下。 2.腦洞清奇。人物故事戲劇性很強,而且都是本人特別偏好的反英雄式情節。 3.人物去臉譜化。在這個動不動就喜歡打標籤的年代,去臉譜化的人物故事每次重讀反倒能品出不一樣的感覺。
19
《百年孤獨》
@K
百年孤獨 第一次讀完後糊裡糊塗,情節也沒記住多少,對這本書沒有個整體的概念,然後就把書擱在一邊去了。後來,意識到重讀一本書的重要性,就重讀了。
第二次重讀是因為,第二次讀的時候體會到了書的魅力,突然想再讀一次。 現在第四次看這本書,是在喜馬拉雅聽邊聽有聲書邊,看英文翻譯的版本。是為了學英文。 我覺得我看的很多書都是看過就忘,可能是我自己記憶力的問題,也可能是我看的時候沒有認真,或者沒有思考。重讀可以讓我關注到以前沒注意的內容,理清情節,感受作者的語言風格,還有思考一下他的話。
20
《病隙碎筆》
@眉彎
史鐵生《病隙碎筆》 初讀是在一次病中,百般無賴時隨手翻閱,卻被書中由淺入深的片段打動。 再讀時,已病癒很久,久到都忘記了上一次讀書時的心情。 然而書里的內容並不陌生,就像是故友重逢並帶著驚喜。幾遍讀來,每一次都有新的感悟,像是智者娓娓道來,心聲感慨!
21
《講故事的人》/《盡頭》
@空心菜
本雅明《講故事的人》和唐諾《盡頭》:前者用看似隨意卻無比詩意的表達和新奇多彩的角度闡述了講故事的人這一形象、形成的原因及在不同時段的變化,自己的態度融於其中;後者在尋常中發現人生的道理,並將這道理填實充滿,讓其不再空洞,不斷地和自己的惰性碰壁,錙銖必較於每一刻每一寸,和進入頭腦里的每一位智者交流較量,進入思考的縱深處,電光火石。
小河:同愛《盡頭》。
22
語文課本
@郝達仁
人教版全日制高中語文讀本教材試用本全套6本高中課本教科書。
小河:我上學時最常看的就是語文書了,哈哈哈。
-互動-
任何清單都是不完整的
你有沒有讓你想一讀再讀的書
留言分享出來吧
- 不止讀書-
魏小河出品 微博 豆瓣 知乎@魏小河
TAG:不止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