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數字技術改變世界

數字技術改變世界

互聯網在兒童中日趨普及,正在改變他們的童年。

●青年人(15—24歲的人群)是上網人口比例最高的群體。世界總人口中,上網人口比例為48%,而在青年人中,這一比例為71%。

●全世界互聯網用戶中,約1/3為18歲以下的兒童與青少年。

●兒童接觸互聯網的年齡越來越小。在一些國家,15歲以下的兒童使用互聯網的比例很可能與25歲以上成年人的比例相當。

●智能手機正在推動形成一種「卧室文化」,許多孩子的上網行為更個人、更私密,受到的監督也更少。

網路連接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世界上最弱勢兒童的命運,幫助他們充分發揮潛力,打破貧困的代際傳遞。

●數字技術為兒童,特別是處於偏遠地區和人道主義危機中的兒童帶去了學習與接受教育的機會。

●數字技術還能幫助兒童了解影響其社區發展的問題,並讓他們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數字技術可以為年輕人提供培訓機會及就業服務,還可以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從而帶來新的經濟機遇。

●為了加速學習進程,信息和通信技術(ICT)需要通過教師培訓得到應用,也需要通過教學理論加以支撐。

數字技術的應用正在成為一道新的分水嶺,數以億計原本最能夠受益於數字技術的兒童沒有趕上這一浪潮。

●全球29%的青年人(約3.46億人)尚未使用互聯網。

●非洲青年的互聯網普及率最低,約60%的青年人尚未使用互聯網,這一比例在歐洲只有4%。

●彌合數字鴻溝遠不止普及互聯網這麼簡單。對於無法使用電腦的兒童來說,他們只能使用手機獲得上網體驗。缺乏數字信息技能的兒童以及講少數族裔語言的兒童很多時候無法在網上找到有用的信息。

●數字鴻溝還反映了目前的經濟差距,富裕家庭的兒童從中得到的益處越來越多,而最貧窮、最弱勢的兒童卻沒有享受到數字時代的機遇。

●性別鴻溝也存在於數字世界中。2017年,全球範圍內使用互聯網的男性比女性多12%。在印度,女性網民的比例還不到1/3。

數字技術使兒童更容易受到線上和線下的傷害,本已處於弱勢的兒童更有可能面臨隱私泄露等威脅。

●欺凌等兒童面臨的傳統風險也因數字技術的出現而加劇。虐待、剝削兒童的行為也以新的形態出現,如「定製化」的兒童性侵製品以及網路直播暴力行為等。

●通過匿名、不設防護的社交媒體和遊戲論壇,侵害者可以輕而易舉地與毫無戒備的兒童接觸。

●加密數字貨幣和「暗網」等新技術正在推動兒童性侵和其他有害內容的在線實時傳播,給執法工作帶來挑戰。

●互聯網觀察基金會發現,承載全球92%的經識別包含性侵兒童內容的網址的主機位於荷蘭、美國、加拿大、法國和俄羅斯五國。

●在為兒童提供保護的過程中,需要特別關注應對風險能力較低或處於弱勢群體的兒童,他們難以知曉隱私泄露等上網風險,進而更有可能受到傷害。

●雖然兒童應對網路傷害的態度會因社會文化差異而不同,但他們在網上遇到危險和傷害時,往往會先向同齡人求助,這為父母保護兒童帶來更多困難。

信息和通信技術可能給兒童健康和福祉造成的影響越來越成為公眾關注的話題,亟待進一步研究和數據支撐。

●多數兒童認為上網體驗是積極的,但許多家長和老師擔心,沉迷網路會造成兒童抑鬱、上網成癮,甚至會導致肥胖。

●談及網路的影響,人們眾說紛紜,令兒童看護者和教育工作者感到困惑。因此需要開展更多高質量的研究,探討信息和通信技術的影響。

●研究人員承認,一方面,過度使用數字技術會導致兒童抑鬱、焦慮;但另一方面,在線下遭遇煩惱的兒童卻有可能通過網路結交朋友,並獲得從其他途徑無法得到的社會支持。

●對大多數兒童來說,與「屏幕時間」相比,抑鬱或家庭矛盾等潛在問題對健康和幸福的影響更大。

●對兒童的「屏幕時間」,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我們不僅要關注兒童的上網時間,更要留意他們在網上的活動。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兒童,幫助他們充分利用上網時間。

摘自《2017年世界兒童狀況:數字時代的兒童》

《中國教育報》2018年02月10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做好2018年高級中等學校考試招生工作的意見
民辦教育的產教融合實踐探索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