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寶華堂教您如何正確認識您手中的茶杯?

寶華堂教您如何正確認識您手中的茶杯?

中國的瓷器器形多樣,單就茶杯來說就有好幾十種之多。雞心杯、直筒杯、馬蹄杯……多的你可能都分不清它們叫什麼名字。但是,看了此文後,您再逛茶會,就能隨口叫出杯的名字,並能使用最合適的杯子體味中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也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鈴鐺杯

亦稱仰鍾杯、金鐘杯、磬式杯,流行於明、清時期。杯口外撇、深腹、圈足,倒置似鈴鐺。這種杯高,適合畫站立的人物。明成化、嘉靖、萬曆時鈴鐺杯有白釉、鬥彩、青花等品種。清康熙、雍正時則有青花、五彩等。

雞缸杯

敞口,淺腹,卧足。杯上以鬥彩繪畫雌、雄雞及雛雞,間以山石、蘭草、牡丹,故名雞缸杯。明成化鬥彩雞缸杯曾名噪一時,清代各朝都有仿造,尤以康熙、雍正時所仿最佳,幾可亂真。

斗笠盞

又名笠式碗。斗笠碗因為倒置後造型像蓑翁的斗笠而得名,口部大,底足小,燒成難度高,宋代時候最流行。始於五代,宋代最流行,當時建盞天目盞大都是這個器形。宋時人們飲茶時,會將茶汁和茶葉中的配料一道喝,斗笠杯的形狀使其「易干不留渣」。現在許多人喜歡白釉斗笠,方便看茶湯顏色。

雞心杯

造型為敞口,口以下內收,瘦底,圈足。因杯心下凹呈深圓渦狀,底心凸起雞心形,因此得名。最早出現在明代永樂年,有青花雞心杯和白釉雞心杯兩種,現均有傳世品。也是現在非常多見的器形。

卧足杯

是明、清時期流行的一種杯式,因杯底無圈足,呈內凹的卧足而得名。有白釉、青花、五彩、粉彩、墨彩等品種。

壓手杯

明代皇室專用杯形,史書多有記載,永樂青花壓手杯與雞缸杯齊名,非常名貴。這種杯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於豎直,自下腹壁內收,圈足。接觸過地道壓手杯的人一定會有這樣的體會:握杯即會感覺有一股下墜的力量,杯沿會穩穩地貼在人手的虎口之上,這是壓手杯力學和人體工程學設計方面的獨到之處。由於體積大小適中,分量輕重適度,穩貼合手,故稱「壓手杯」,明永樂時期的青花壓手杯最著名。另一個說法是,此杯下部胎厚,比一般杯重,所以叫「壓手」。沒有撇口的叫成化杯,口是直的,雞缸杯就是這個杯形的矮款。

直筒杯

最早的杯形,漢代原始青瓷就這麼做。現在做的很小,叫聞香杯,聞茶的香氣用的。

孔明碗

由兩隻碗粘合而成,兩碗間中空,外碗底心有一孔,故稱孔明碗,亦稱諸葛碗。始於北宋龍泉窯,明代景德鎮有燒制。現在隔熱杯的結構就是從這來的,不愧是馳騁古今的聰明人。

馬蹄杯

又名嘉靖杯,小杯形如倒置的馬蹄,故名。倒看像馬蹄。此器形最早見於明成化時期,清代的馬蹄杯多畫鬥彩,比如著名的十二花神。

斗方杯

形狀像量米的斗,方形的,故名斗方。過去沒有石膏模具,斗方杯無法拉胚成型,是用泥片粘連成器的,製作難度大。燒制過程中的變形率也很高,非常珍貴。

高足杯

有點像喝葡萄酒的高腳杯。元代瓷器中最流行的器型之一,最早始於新石器時代。新時期時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半坡文化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酒器,其中黑陶高足杯是目前已知的考古發掘中發現的我國最早的高足杯。這說明早在新石器時代,高足杯就已經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1271年,蒙古人入主中原,同時也帶來了以高足杯作為酒具的器用習慣,這種用五指抓握的豪邁飲酒方式與宋人斯文的飲酒方式截然不同。與前代瓷質高足杯相比,元代高足杯的器型出現了較大的變化,杯身敦厚似碗狀,長柄小圈足的造型,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蒙古人喝酒一向豪邁,高足設計便於五指抓握,即使騎在馬背上,也可以大口豪飲。此外,修長的把柄便於他們繫於腰間或掛在馬背,因而高足杯也被稱為「馬上杯」。

春節將至

寶華堂全體祝您

新春愉快,闔家歡

寶華堂

誠邀您

隱士於茶 返璞歸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山西市場導報·悅讀茶坊
冬天上火喝什麼茶?冬天適合喝什麼茶?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