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替代性復甦策略、損傷性生物標誌物與膿毒性休克

替代性復甦策略、損傷性生物標誌物與膿毒性休克

本文原載於《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17年第7期

早期膿毒性休克規範化治療試驗(ProCESS試驗)表明,替代性復甦策略在不同原因導致死亡患者間沒有差異。近期,美國學者對該研究進行了二次分析,旨在了解復甦策略的差異是否影響與膿毒症臨床預後相關的關鍵生物標誌物,以及對不同基線水平生物標誌物而言,各治療組間的存活率是否存在差異。ProCESS試驗的研究對象來自美國31家醫院的628例膿毒性休克患者。該試驗的干預方法為兩種替代性復甦方案與常規方案。研究者於治療0、6、24、72 h觀察了4類生物標誌物:包括炎症指標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IL-6、IL-10);凝血指標D-二聚體、凝血酶-抗凝血酶複合體;氧化應激指標尿異前列烷及反映組織缺氧指標血乳酸;並分析了72 h後替代性復甦策略是否影響生物標誌物水平及90 d住院病死率。結果顯示,在生物標誌物基線水平時(0 h),高濃度生物標誌物與患者90 d死亡風險增加相關。然而,不同治療組對隨後的生物標誌物變化沒有顯著影響。研究者還發現,IL-6和IL-10基線水平下四分位數的患者接受替代治療的療效要優於常規治療。研究人員據此得出結論:在膿毒性休克患者中,炎症、凝血、氧化應激和組織缺氧的生物標誌物變化與預後不良相關,但常規治療與替代治療之間並無明顯差異。然而,與預期相反,基於規範方案的復甦似乎在具有較低濃度的炎症生物標誌物的患者中效果更優,但這一效應機制尚不清楚。

參考文獻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CU空間 的精彩文章:

TAG:ICU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