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的炭灰,別急著倒,等到這天有好運!
原標題:除夕夜的炭灰,別急著倒,等到這天有好運!
怎樣過除夕,各地有同有異,這篇文章介紹山西地區的「旺火」習俗。
數九寒天臘月冬,家家戶戶忙過年。大街小巷到處都是叫嚷聲和討價還價聲,一派熱鬧場面,到了臘月二十三,籌辦事宜進入最後衝刺階段,民間有段順口溜:
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胡拾翻;
臘月二十四,裁下對子寫下字;
臘月二十五,都到街上去趕集;
臘月二十六,割下幾斤豬羊肉;
臘月二十七,婆姨汝則都洗腳;
臘月二十八,吃的獻的都蒸下;
臘月二十九,倒上二斤好燒酒;
臘月三十尺早飯,今的營生做不辦。
臘月二十三要「送神上天」,之後才能「掃房」,到了年三十,再迎接送走的諸神,使諸神重新回到人間保佑家人平安。
當地人把臘月三十這一天叫做「年初」,最後做的事,就是天黑之前在院子里壘好一個大大的「火塔塔」或叫「火爐則」,等待迎神時刻的到來和即將開始的一夜狂歡。
奉灶君和天地神是家家戶戶都供奉的神仙,此外,上學的供夫子神,做買賣的供財神,燒磚、開煤窯的供火君神,木匠、石匠供魯班神,還有三代祖宗神位等。
祭神祭祖是最重要、最隆重、也是最神聖的民俗活動,壘好「火爐則」後,除夕晚上家家都要迎接神的到來。迎神前人們備好敬神用的供品:棗山山、三牲、高香和紅燭等。
接神的時間是看當天的黃曆,按照當日「十二日建」即「建、除、滿、平、定、執、破、危、成、收、開、閉」與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兩者相配選定吉辰,就在這個時辰開始迎神。
吉辰一到,男主人開始發火爐則,首先點燃引柴,從炭塊的縫隙處將點燃的引柴填進火爐則內部,將火爐內部的的柏柴先點著,然後拿撇子在火爐則的東南方向對著火爐則底部使勁地扇,使裡面先著的柴火引到炭塊上,一會兒火爐則已經發著,整個火爐則從上至下變成一個火爐,火焰從炭塊的縫隙中噴發出來,好似火色「浮屠」把整個院子都照的通亮。
放鞭炮也是除夕迎神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待到燃似「浮屠」狀時,家裡的男主人開始放炮迎接神的到來。鞭炮聲一結束就開始拜祭,大到天神、小到財神、灶王爺、祖先神,路路神仙都要祭拜。
年三十下午,家裡如果有去世的人,且沒有過三周年的,子女也要去墳地給死去的親人壘「火爐子」,讓已去的亡靈像在人間一樣過年。在家準備去世的親人身前喜歡吃的菜,俗話說:「人三鬼四神仙五」。一般人們準備三樣菜,如果死者是男性且生前有喝酒抽煙的愛好,還要帶盒煙和一瓶酒。
來到墳地,首先清掃先人墳前的雜草和雜物,給墳添新土,然後在墳前象徵性的壘一個「火爐則」,將準備好的菜放在墳前,在墳前插上點燃的煙,把酒圍著墳堆灑一圈,然後點燃黃表紙和火爐則,在先人墳前磕頭。
祭神祭祖過後,圍繞「火爐則」,人們會展開一系列的狂歡活動,頓時莊重、嚴肅的場景變成了人們歡呼雀躍、發泄放鬆,以此來調節往日有序但又緊張的生活節奏。
小孩要圍著「火爐則」順時針轉三圈,然後逆時針轉三圈。在「火爐則」上烤饃饃,人吃了在新的一年裡不生病。
放鞭炮也是最為主要的狂歡活動,「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就是最形象的描述。
圍著火爐則轉,通過與火的接觸,轉走身上的污濁和晦氣,在新的一年裡讓自己不得病,同時通過與火的接近,火的旺氣能夠傳到自己的身上,使自己在新的一年裡順順利利。
「火爐則」在經過除夕一晚的燃燒後,第二天看到的是一堆炭灰,它不同於日常生活中的炭灰,而是被賦予了神的力量,依然能夠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幫助,把它放進灶火里,能使家裡的灶火在新的一年裡不流煙,把它灑在自家的田裡,能夠讓莊家長的旺盛,獲得豐收,剩餘的要等到農曆正月初五才能倒掉。
俗稱「破五」,意在破五窮(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而且,大年初一起,家中掃地不倒土,積至初五太陽出山前持至十字路口倒之,謂作「送窮土」。
運營/影子
※來看看一戰期間德國戰俘在中國的待遇,超過現在大部分人!
※國民黨滅亡前夕,北大教授開會討論的都是銅臭!
TAG:祥說近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