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威脅」孩子了!多傾聽才是真理
我們常會在生活中聽到類似的口頭禪:
「如果你再不吃,我就要吃掉咯,」
「如果你再不來,我們就走了!」
「你再不好好學習,媽媽就不理你了」
「...諸如此類」
大人們總是習慣性的用這些帶有威脅語氣的口吻讓孩子做一些他們本不情願做的事。
儘管孩子們在經過這樣的威脅以後,就會乖乖的就範。但是長此以往下去,只會讓孩子失去了理性自主的思考權利。
01
記得以前在馬路上看過到這樣的場景:
有一位母親獨自一人在路邊哄自己的孩子,可是不管媽媽怎麼哄怎麼勸,小孩子都一個勁的一直拚命的哭。
母親說好話,給他東西,都不管用。最後,母親實在不耐煩了,大聲說:「你還哭不哭?再哭我就走了!」並做出要走的樣子。孩子哭得更凶了。
母親二話不說,扭頭就走。孩子見媽媽真的走了,不要他了,慌了神,趕緊追上去,邊哭邊喊:「媽媽,不要扔下我,我不哭了……」
儘管在常人的眼裡看來,這位母親當下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非要對孩子這樣不可嗎?
其實孩子從出生起,就對父母有特別的眷戀,也會逐漸地開始依賴起了父母,同時也有著沒有父母就不能生存的潛在不安感。
心理學上管它叫「基礎不安」。不管孩子是否懂事,他的心裡,都經常有「爸爸媽媽會不會不要我」這樣的擔憂。
而在這種心理背景下,父母們還對孩子說「你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之類的話,孩子內心的不安就會加劇,很容易受到大人無法想像的打擊。
這種精神上的不安,也很可能會讓孩子做出極端的舉動,比如自殺。倘若真有一天發生了這樣的情況,那麼父母們一定會後悔不已。
作為父母,應該明白,恐嚇和威脅是一種很愚蠢的手段,它不但不能讓孩子變得聽話,而且會傷害孩子的心靈。
02
別哭,告訴媽媽是什麼原因?
將心比心,我們每一個人,在自己難受泣不成聲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對於孩子來說,同樣也是如此。
先告訴媽媽,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哭呢?
多用這樣的問號語氣來和孩子們進行交流,那麼效果一定會比威脅來的要好。
朋友前陣子和我說過這樣一件小事:
他小的時候,有一天,家裡來了客人。老媽安排他和哥哥在房間里去玩。本來玩得好好的,但是因為搶著看一本漫畫書,兩個人打起來。
他被哥哥推到地上,漫畫書也被搶走了,忍不住大哭起來。母親進來之後把他帶到客廳,拉到自己身邊,一臉溫柔地問他:「怎麼回事呀?說給媽媽聽聽。」
於是他邊哭邊把事情的經過講了一遍。母親耐心地聽他講完,然後替他擦乾眼淚說:「兄弟倆應該互相謙讓,漫畫書讓哥哥看完你再看吧。他有不對,媽媽再找他談。」
我的朋友本以為自己會遭受到一頓亂罵,因為他早已經看到了父親額頭上皺起的眉,但是媽媽的寬容和耐心,卻讓他非常的感動不已。
家庭是孩子的一面旗幟,做父母的更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不要因為一些細節,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為人父母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才能夠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
比起威脅孩子,理解傾聽孩子才是更重要的。
TAG:聚幼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