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在暗示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在暗示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1

班裡有個孩子,乖巧努力

有一次徵文大賽,我想讓她試試

誰知她直接就拒絕了。

我問她原因,

她說,

我媽媽說我的文章都是流水賬,

沒人要看的,

我也覺得我寫不出好的文章。

我驚訝孩子竟然這麼小就對自己有這麼「清晰的定位」。

其實這些定位並不是孩子自己得出的,

而是我們成人幫孩子「總結」出來的。

你這孩子就是粗心!

你這孩子就是懶!

你這孩子就是不會整理!

我們說這些話,

原意是想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後去改正。

然而,當我們任何人在被別人貼上不好的標籤後,

在潛移默化中也認為自己就是那樣的人。

不僅很難去改變,

還會產生一種「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然後就是惡性循環。

2

豆豆媽找我,她說,

我家豆豆越來越不懂事啦。

我挺詫異的,

豆豆一向是個乖孩子,眾人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後來才知道,是因為家裡又生了二胎。

倒不是因為關心少了,

而是父母「愧疚感」太多了,

並且經常向孩子表達這種「歉意」。

豆媽經常因為要哄小的,

不能給豆豆讀睡前故事,

就會在豆豆自己無聊看書或者發獃的時候說:

是媽媽不好,不能陪豆豆看書。

也會在豆豆吃飯的時候說:

今天媽媽忙著帶弟弟去看病,沒有給豆豆做好吃的。

也經常在和豆爸的聊天中表達出來:

現在陪豆豆的時間越來越少了,真是感覺對不起她。

父母可能真的覺得很愧疚,但是孩子聽了卻記住了。

今天你不陪我,是你的錯。

今天你不給我做好吃的,是你的錯。

今天我的作業很多錯了,是你的錯。

所以久而久之,孩子也會潛移默化地認為:你對不起她。

從而變得驕橫、無理起來。

3

或許我們生活中的不是「二胎」,

是我們覺得物質上匱乏,經常向孩子表示「歉意」

「爸爸對不起你,沒有給你富裕的生活」。

是我們覺得自己能力弱,對孩子說,

「媽媽沒有好好學英語,現在不能教你」。

我們以為的歉意,實際上是一種「消極影響」。

我們給孩子這樣的暗示:

你不優秀,是因為爸爸媽媽沒有給你創造良好的條件。

你學不會,是因為爸爸媽媽沒有給你良好的基因。

總之,你所有的不好,都是因為爸爸媽媽的錯。

孩子長期在這樣的暗示下覺得

全世界都欠我的,跟我沒關係。

4

所以,很簡單,當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就給孩子什麼樣的評價,

給孩子什麼樣的影響。

我們可能都聽過那個媽媽「竄改老師評價」的故事。

孩子的表現並不優秀,甚至很糟糕,

開家長會,老師總是在批評,

但是到家,媽媽每次都是告訴孩子,

老師一直表揚,對你期待很高。

當我們聽到心目中信任或者重要的人的積極評價時,

就會對自己充滿了信心。

這是這個媽媽的高明之處,

用積極的方式去暗示孩子,給孩子鼓勵。

孩子在這樣積極的評價中,也會更努力向上生長。

如果孩子哪一方面確實有點弱,

我們可以去幫助,可以去指正,

就算在你明確知道他可能很難克服,

也不要用消極的語言去影響孩子,

讓他覺得自己就是這方面的弱者。

如果父母真的在哪一方面做得不夠,

我們可以去努力,去彌補,

就算很多時候我們不能改變什麼,

但不要讓孩子有消極的情緒,

把責任全部推給外面的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是神老師 的精彩文章:

一個左撇子的心聲
熊孩子打起來了,我要不要去勸架?

TAG:我是神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