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中華詩文看「富強」

從中華詩文看「富強」

從中華詩文看「富強」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層面的第一個價值目標,顧名思義,富強就是民富國強。自古及今,富強都是中華兒女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不言自明的心愿。現在,讓我們把目光投向歷史,看一看在古詩文中那些對於富強的描述與憧憬。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杜甫《憶昔開元全盛日》

這兩句詩是杜甫在經歷安史之亂後追思開元盛世所作。開元盛世是中國古代四大盛世之一,其餘三大盛世分別是漢武盛世、洪永熙宣盛世、康乾盛世。詩句的意思是說:想起當年開元盛世時期,小城市裡人丁興旺,住著萬家人口。農業豐收,糧食儲備特別充足,無論是國家還是私人的倉庫,裡面都裝得滿滿的。國盛民富,人丁興旺,豐衣足食,百姓安定。這就是詩人杜甫筆下的富強。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這兩句詩出自詩佛王維的《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詩句的意思是九重的皇宮打開了金紅宮門,萬國的使臣都躬身朝拜皇帝。四方來賀,萬國來朝,是王維心目中嚮往的國強。我們今天為之埋頭苦幹的中國夢也正是強國夢。中華文明是一種中和式文明,強而不霸,泰而不驕是中國自古以來所奉行的「強大觀。」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這段文字是孟子在《寡人之於國也》中對國家富強後百姓生活狀況的描述。衣帛食肉,不飢不寒,這是物質上的富足。在此基礎上,孟子提出了更高層面的富強——精神生活的富有,也就是通過教育讓人掌握文化與道德,以文化人,以德服人,既能實現不飢不寒又能深明孝悌之義,這種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雙維度的充裕高質是孟子理想的富強。

新時代,我們所要實現的富強是既富且強,是物質和精神雙維的富強,是國家和人民共同的的富強。擺脫貧弱,走向富強,實乃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之夙願,實屬我炎黃子孫義不容辭之責任。如何實現富強,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也有很多論述。李痊認為:「乘天之時,因地之利,用人之力。乃可富強。說的是天時、地利、人和統一在一起,國家才能實現富強。人靠什麼和?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子曰:「百姓不足,君孰與足?說的是藏富於民,讓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國家才會富足。詹天佑有一句名言:「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辱,足以自立於地球之上。說的是人人各盡其才,各司其職,才能使國家富強而雄於地球。

中國富強起來,人人受益,人人期盼。

實現國家富強,人人努力,人人有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明明知道不可能,卻還是一直堅持著喜歡
中國在印太海域布下了什麼「棋子」?這是要掐住美印咽喉啊!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