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連載】禮貌與教養

【連載】禮貌與教養

第二部 人性的失落

2.04禮貌與教養

什麼是禮貌?漢語詞典說「以言語、行為所表現的恭敬、謙虛。」面對孩童,恐怕這樣的概念解釋等於啥也沒說。

孩童如何學習禮貌?事件教育是主要內容,見到人,打招呼,這就是禮貌;家裡來了客人,招呼,端茶倒水是禮貌;人說話,不隨便插話,是禮貌;有問必答,是禮貌;時時刻刻注意別人的需求而對自己又是舉手之勞的事兒,是禮貌……

如果孩子不按照成人的指點去行為呢?(孩子們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是不是就一定是不禮貌呢?我們又是否會在孩子拒絕按照指示行為的時候聆聽孩子的心聲呢?又有多少人能夠清晰無誤地說明白什麼是禮貌呢?天天掛在嘴上的概念,有多少是能夠清晰表達的?家長訓示孩子的禮貌自己有沒有做到呢?孩子是聽你的訓示還是學你的行為呢?孩子能否分辨出你的訓示與你的行為之間的差異呢?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是首先發難還是首先問自己幾個問題再下判斷呢?

春節的家庭聚會總會在酒後演繹出一場家庭批鬥會,每次批鬥會被批鬥對象就是我和孩子。孩子步入初中的第一個春節也不例外。雖然對目前的教育感到無奈和困惑,但孩子的考試成績除了英語以外依然讓這些鬥志昂揚的道德衛士們無處下口。成績是主流社會認可的東西,孩子的生活態度和他們認為的道德缺陷是不能被認可的部分,也是他們力圖改造孩子的部分。

人要做到對事不對人真是太難了!我們通常是以人來判斷事,而不是以事來判斷人,家庭內部的圈子亦是如此。

在一部歐美劇看到這樣的情景:一位上級對下級說:『給你30秒說出你對我的真實感覺,這30秒將被遺忘。』這話要換在中國,打死你也不能說真話,後果是十分明顯的。把一種文化架構下的真誠移植到另外一種文化架構里就是無禮和冒犯。在我們這裡,冒犯了上級等於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判了死刑緩期執行。真誠轉換為虛偽,禮貌轉換為面具,最終虛偽的面具從外部入侵改變我們的內心。

類似禮貌這樣高頻度出現在生活里的概念,因理解的差異而產生問題是很自然的,不自然的是強行要求一方同意並執行另一方的理解。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無時無刻不在,我的理解是禮貌與教養其中之一的功能就是調和這種差異的善意表達方式。

除夕的聚會因為是我一個人戰鬥在廚房而僥倖逃脫,初一的聚會卻未能倖免。事端由先生挑起,除夕夜晚,在聚會散去之後先生和孩子在孩子的房間里有過一場談話,我並不知道這事。初一的聚會,先生在大家庭成員們的面前提起了昨夜的那場談話,結果引爆了先生父母的不滿情緒,將戰火蔓延到了我的身上。只要是孩子的問題,躺著中槍的肯定是我。

昨夜那場談話中,孩子告訴先生她為什麼對先生的某些做法不滿的原因。孩子說人與人相處因為觀念的不同而發生了摩擦應該怎樣溝通:不能一味按照自己的方式方法不分青紅皂白地加以指責,接著她還清楚地表明了自己做人的準則:一不擾人,二不惹人,三不害人。

先生對孩子頭頭是道的分析大加讚賞和顯擺,正在他得意之時,遭到了他父母的猛烈狙擊:「這才多大點兒個人?就敢對父母產生不滿?還教訓起老子來了?這是對父母的大不敬,是沒有禮貌的行為,你們對孩子太放縱了。這樣下去,還有沒有大小尊卑?還有沒有規矩了?」稍微留點兒心你會發現,父母在極力維護自己的利益,這裡面暗含一個邏輯:兒子,你的孩子可以這樣對你,那麼你也可以這樣對你老子我。這樣就會損害到他們的利益,根本就不是針對禮貌的問題。父母教訓孩子多是出自自己的利益——沒面子了、丟人了、生氣了、白花錢了、惹麻煩了......並非為孩子的利益著想,父母自己未必都清楚。

關於禮貌的問題一經扯開,便是眾人一連串的投訴——憶苦思甜模式開啟——翻舊賬算總賬。說孩子從來都不主動叫一聲爺爺奶奶,說我們夫妻倆關於孩子的禮貌教育實在太差,不與人接觸交朋友,不早睡早起睡懶覺、沉迷電腦遊戲......我也沒有客氣地加以回敬,我讓他們想想為什麼孩子不叫您們呢?想過原因沒有?父母一聽肺都氣炸了,母親瞬間成竇娥,父親音調瞬間上升兩個八度對著我吼,吼得所有的家庭成員都僵住在了沉默里。樣板戲開場——他們一個哭一個吼道:「難道我們對不起她?如果不是我的孫女我才懶得理呢!這些不都是你故意教唆的嗎?」有理不在聲高,吼和眼淚能唬住別人可嚇不著我,毫不留情地回說我不會幹教唆孩子那麼下作的事兒。瞧,一不順自己的觀念立即升級為指責,應該是指控,自省?沒有的事兒。他們會氣到身體出狀況嗎?不會,我自有理由判斷。

所有的家庭成員此刻覺得我不應該反問父母,惹他們生氣是不對的,尤其是在春節。人人也都在事情發生時用行為贊同晚輩不應該質疑長輩,這會令長輩失去應得的尊敬,把他們氣病了就是嚴重的不孝了。作一個自然延伸:下級不應該質疑上級;百姓不應該質疑官家。瞧,儒家的倫理道德是以這樣的方式灌到每個人腦子裡的,根本不需要讀經,現實生活的刻刀一刻也沒有停止過雕刻人性,助長了長輩的無知、專橫與粗暴,助長了官家的驕橫跋扈。回過頭來瞧瞧:你的人權沒有,你的自由沒有,怨誰呢?

夫子教人「一日三省」、「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方法,在這個倫理前提下有用武之地嗎?或者說這些方法都是給晚輩專用的?給學生專用的?給下級專用的?給百姓專用的?

晚輩的質疑會令長輩得不到應有的尊敬嗎?孩子對我的質疑多不勝數,我對待質疑的態度是認真接納,仔細分析、深刻反思,真誠探討,起碼,我沒有感到孩子對我有什麼不尊敬的地方。當孩子打開心胸與父母真誠探討他們的所思所想的時候,正是他們努力以禮貌來調和矛盾,那是對父母極大的尊重,更是一種難得的真誠。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是否會一直這樣敞開他們的胸懷,如果孩子在這方面的嘗試溝通不再進行,那是做父母的巨大失敗,來而不往非禮也,父母才是真的不懂禮貌的人,因而無法獲得尊重,孩子不再搭理父母,父母這時再指責孩子,那更是錯上加錯,不可救藥。尊重應該是用自己的行為來獲得的,而不是通過威權來強制獲取的。年輕時是混蛋堅持一生,老了就會有德,這成立嗎?上了年紀就可以顛倒黑白、指鹿為馬、肆意妄為,這成立嗎?《弟子規》教唆:父母錯了都是對的,這成立嗎?

所有發生的事情都沒有人想過要從自己的身上找問題,而是對孩子的武斷指責,我根本不願意去回應這樣的問題,因為這樣的事情在我眼裡是一目了然的,甚至是家庭成員心裡都清楚明了的,只是所有的人基於各種自身利益的考慮不願意明說,這是有違孝道的事情,即使你有千萬個理由也不能去說,不說也就罷了,可他們依然支持長輩的無理取鬧,等到發生的事情有損他們自身利益的時候,他們往往又來尋求我的支持。

今天,大過年的,他們似乎特別有鬥志不肯放過我,似乎對批鬥我有著一種精神上的亢奮,批鬥我似乎成為了春節央視晚會節目一樣必不可少。大概是多年積累下來的想要以長輩權威壓服我的願望從來沒有得到實現的緣故。想在我的孩子身上胡亂髮揮儒家的孝道,先趟過我再說!阻擊的是思想毒素,不是阻擊父母本身,但他們不會把人和事兒分開。

孩子為什麼從不主動叫爺爺奶奶?也許先生父母心裡清楚原因,也許他們確實不知道原因。這是一個常年累月積累起來的問題,總結成一句籠統的話應該是:人心換取人心,尊重換取尊重的情感交換失衡導致的失敗。孩子的心中都有一桿還未被某種文化校準過的自然的秤,能秤出人心的真誠分量。在孩子們心中這桿真誠的秤上,父母長輩老師能有有幾斤幾兩?

孩童的世界就是這麼簡單明了,當他們還不懂得虛偽的時候,行為大多數時候是自我感覺的直接反應,作為父母可以去壓服,這種壓服帶來的副作用是失去自主意識的判斷力。我更希望孩子能保持敏銳的觸覺,在累積足夠的認知之後再做理性的選擇,到最後能明白到禮貌與教養更多的時候只是一種社交禮儀,符合社會公共規則的社交禮儀,這種社交禮儀並非可有可無。

第二個指責的禮貌問題是孩子對她父親直呼大名,孩子奶奶氣憤不已地對我說:「我的兒子是好好的兒子,怎麼能這樣被他的孩子糟蹋。」顯然覺得是我挑唆孩子對她父親不敬。即使孩子直呼父親的大名,難道就是糟蹋她自己的父親嗎?如果他們能委婉地提出來討論也不失為一件值得討論的事情,但別用三個八度的高音。其實我和先生對孩子的這種叫法並沒有感到一絲不尊敬,我們一家人互相之間感到的是一種親昵。

先生的長兄在父母長久的壓服之下患了抑鬱症,才剛43歲的年紀就幾乎喪失了工作能力,不得不靠精神藥物來維持平靜一直到現在。而先生的父母對這個不能掙大錢的兒子依然保持著極度的輕蔑,見一次訓一次,訓一次吵一次,根本不顧這兒子的身體和精神狀態,這不把人往死里整嗎?反過來,這兒子依然對他們千依百順,也依然得不到父母的半點兒歡心,這算哪門子的互相尊重?這又是什麼樣的禮貌教養?這的確不能獲得我內心的尊重,只能得到我的蔑視。我從來沒和他們吵過嘴,不屑如此,最多反問兩句——這才是對他們的致命傷害,我!不!後!悔!

我慨嘆父母和孩子的關係難道不能多體現一些人性的善良么?剝開道德的外衣來看一看,這裡包含的是利益關係,而根本不是那些浮於表面的所謂禮貌與尊重問題——假孝道以榨取利益,對先生的兄長而言就是在雞腳桿上刮油;對我們而言,先生父母感覺先生這些年給他們的錢少了,心裡產生了不平衡,看著先生對孩子樂於奉獻的「大手大腳」他們很難受。甚至先生對兄弟姐妹的幫助也讓他們難受,覺得在家族這個圈子裡受到了冷遇——父母的具體要求是給了困難的兄弟姐妹多少就得付給他們同樣的金額才行。先生沒有遵照執行,於是便生出了這些是是非非,轉而將這股怒氣消解在我和孩子的身上。可是,兄弟姐妹中有人的生存狀態比父母差很多啊!我們沒有能力幫助社會上的弱者,對家庭成員中的弱者在適當的時候伸出援手難道違背了父母理解的孝道與道德?這又算是哪門子的人性善良?

如果我們將自己掙的錢都交給父母來管理的話,這些問題將立即消失,當然按下葫蘆一定會起來瓢,他們的慾望會有更強勁的攀升,人性本能使然,但現實的生活中這可能嗎?其實就生活的實際狀態來說,兩位老人有足夠的退休金可以頤養天年,家人也盡量滿足他們提出的需求,但這並不能讓他們感到滿足,他們想要的是掌控所有孩子們的經濟和生活並以他們為中心,甚至提出讓我們都把房產賣了,合買一棟別墅大家住在一起,都環繞在他們的身邊,這不是袁世凱想稱帝的家庭版嗎?這是可笑的一廂情願和倒退,儒家那種幾世同堂由一人說了算的夢想在他們心中有著強烈的支撐!說穿了,就是想獨裁!!一個家庭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小版。

先生在這種場合下往往是機會主義分子,他會立即站到人多的那一方開始對我的教育方式進行攻擊,轉頭就忘記了自己剛才還在欣賞孩子的思想,於是,我就被完全孤立了。只要你保有自己的獨立意志,在這個環境下必然走向邊緣化。其實我完全可以應酬他們,但我選擇了對他們進行迎頭痛擊,絕不退縮,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孩子的成長空間不被壓縮成一張紙片。

我對他們說這世間沒有什麼好還是不好的東西,什麼叫好?不過是一個人對事物感到的滿意度而已,凡是滿足了自己的就會感到好,慾望沒有得到滿足就是不好。批鬥不成,到最後,變成了詛咒。孩子的爺爺說這樣下去孩子就是個完蛋玩意兒,滿屋子的書我看她是根本沒有看,我們等著看結果呢!我心裡想,孩子看的書比你們多多了,孩子做人的底線也比你們這些人高多了。也許,孩子她將來沒有榮華富貴,可她是自由的,淫威無法施展而感到痛苦的人才是最可悲的。

孩子打從懂事起,我幾乎記不得她直接提出過什麼要求,大致都會跟我說:「老媽,和你商量個事。」對家裡的祖輩更沒有提出過任何要求,即使沒有人給她做飯吃,她也不會提出任何異議而是自行解決,有著一種順其自然的坦然,心裡也從來不存什麼不平衡的想法。對著長輩的確是很少有招呼,但她並沒有惡語相向,只是表面看來有些冷漠。如果誰和她搶電視頻道(她四歲爺爺就搶她的電視),她會起身離開而不是哭天抹淚、聲嘶力竭地爭奪(即便她才四歲),哪怕是她正看得起勁的東西,也從來沒有對此發難說過一句難聽的話,這不是教養是什麼?除了保護她地盤的時候。這就形成了孩子一進門就將自己的房間鎖上不讓人隨意進出的習慣,這個習慣也是祖輩詬病她的一個起因。孩子已經躲到不能再躲的地步了,我們還不能放過她嗎?我們就不能給孩子一個微小的空間靜一靜嗎?

不輕易提出要求,我們能夠做到嗎?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如此,世間會減少多少不必要的爭端?一位朋友告訴我,他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盡量不主動提出要求,哪怕就是伸手讓孩子遞杯水這樣的事情都輕易不開口——我既不要求你,你也小心不要隨便開口要求我,我想這才是言傳身教。

當孩子們向我們要這要那的時候,應該想想的是我們,我們在生活中不就是這樣跟人要這要那嗎?體現在愛情中的倆個人是最明顯不過的了:你要給我營造浪漫的感覺、你要給我安全感、你要給我關心和愛護、你要記得我的生日、你要記得給我送玫瑰花、你要對我忠貞不二……要不到的時候不就反目成仇了嗎?要一樣具體的東西還容易滿足,要一種感覺麻煩就比較大了。

這三十年,經濟的發展,讓我們忽略了很多人性方面需要自我控制的屬性。有錢了,獨身子女的要求不斷得到滿足,從要一塊棒棒糖得到滿足開始,他們學會了不斷地提出要求,開口要求成了習慣,習慣成了自然,自然最後成了理所當然,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自然要的東西更多了,要不到不就只好剩下了嗎?假如這個世界所有的人都在跟他人要,誰還能給呢?從要棒棒糖到要感覺,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單方面無限度地要下去的,物極必反,作繭自縛。

滿足孩子一個小的要求前不想清楚後果是很危險的,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等孩子跟你要你再也給不出的東西的時候後悔就已經來不及了,同樣道理,無限度滿足父母的要求也是很危險的事情,無限度滿足朋友的要求同樣是很危險的事情。這在我來說都有過慘痛的教訓——所有圍繞你的人要到最後都成了理所當然,一次拒絕,以前所做的一切一筆勾銷,反目成仇,付出想得到匯回與感恩?這我連想都不會去想,不得到仇恨就是最大的滿足了。

所以,對於孩子在這方面的教導是:銘記別人對你的點滴恩惠,忘記自己對他人的幫助不要對任何人隨便提出自己的要求,也不要隨便滿足任何人提出的要求,與周圍的人保持一個合理的界限,保持一種待人接物的客觀性。沒有界限的人際關係不能長久維持最終得不償失

那個晚上的六點鐘,孩子睡醒了,依約來到聚會地,硝煙散盡時她進門了,誰都不吭聲了!誰都清楚孩子的父親對孩子的真實態度,批鬥我可以,批鬥他的孩子是會有現實後果的,但是批鬥我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對於這樣一些問題,每個人倒是理解得很到位!碰到跟自己利益相關的事情,每個人的理解能力都不差,人性的魔鬼一次又一次獲得全面的勝利!

這一次,孩子進門又沒有招呼人,結果打死也沒人敢出聲,我對孩子說:「這麼多長輩在這裡,進門應該問聲好吧?」孩子俏皮地沖大家揚揚手說道:「嗨!大家好,祝你們牛年更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劉備與兄弟:桃園三「結」義OR桃園三「義」結
要花多少錢才能成為女神?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