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淺談伊斯蘭的包容——王吉惠

淺談伊斯蘭的包容——王吉惠

淺談伊斯蘭的包容

——王吉惠

包容是伊斯蘭提倡的美德,也是穆斯林所遵行的處世原則之一。其阿語是「塔沙穆哈」,本意是相互原諒和允許,在阿語辭彙里,與之同義或近義的辭彙還有很多,如「饒恕」、「寬厚」、「原諒」等。具體講來,就是對不同的意見、文化、信仰、生活方式和立場觀點等的容忍、尊重和理解。在《古蘭經》中就經常提及這些品德。比如:「誰願寬恕而且和解,安拉必報酬誰。」(42:40)「善惡不是一樣的。你應當以最優美的品行去對付惡劣的品行,這樣,與你相仇者,忽然間會變得親如密友。」(41:34)

在上述經文中,安拉號召人們要以包容和諒解來處理人們之間的不愉快,用以德報怨來消除人們之間的仇視,這樣人們就能化干戈為玉帛,變仇恨為和睦,實現不同人群間的和平共處,和睦相處。因此,在每一個穆斯林的修養中包容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處世品德。

那麼伊斯蘭是如何看待包容的?

一、包容是對他人不好的言行能寬大、有氣量

對於包容,《古蘭經》25章63節是這樣說的:「安拉的僕人在路上小心翼翼地走著,愚昧的人惡言傷害他們的時候,他們回頭說:『祝你們平安。』」對此,著名經師塔巴里在其經注里做了這樣的注釋:安拉的僕人寬仁地走在路上,別人對他蒙昧無理,他對別人卻不這樣。是啊,這就是穆斯林應有的行為。當我們回顧穆聖的生活時,就發現他總是把呈現在古蘭中的教導付諸實踐。當年,有一個異教徒老太太,經常把一些不幹凈的東西,放到穆聖的門口。穆聖總是心平氣和地把它清理掉,從不埋怨。連續幾天穆聖沒有看到這位老太太,心想,難道是老太太病了嗎?於是他就去老人家裡探望,熱情地詢問老人有什麼需要自己做的,這一行動深深地感動了老婦人……」。一個人對你無理,你不但不耿耿於懷,反而祝他平安,給他關懷。如果沒有包容、沒有氣量,怎麼可能會鑄就如此偉大的胸懷呢!

二、包容不是意志的軟弱,而是心靈上的勇敢

穆聖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力量不在於他能在戰鬥中擊敗對手,而在於能控制自己。」又說「能抑制自己憤怒的人才是強者。」

穆聖自己的做法就是最好的說明。在光復麥加城的那一年,穆聖率領十萬大軍攻入麥加城,城中曾經迫害過穆斯林的麥加人驚恐地聚集在「克而白」天房周圍,等待穆聖的發落。按照一般的邏輯,他們必遭到嚴懲。但穆聖看到了昔日的仇敵,卻胸懷釋然地說:「今天對你們毫無譴責,你們去吧!你們是自由的」。在這裡我們不僅要問,穆聖這樣做是他害怕得罪故鄉人而軟弱了嘛?不,是他用另一種方式來表示譴責,那就是包容,他那如此寬闊的胸懷,如此寬容的對待,反而讓古萊什人對自己過當的行為感到無地自容,同時也被穆聖的行為所折服所感動,他們當即就對穆聖表白,真誠地加入了伊斯蘭。

然而,在這裡需要明確指出的是,伊斯蘭的包容並不是無原則、無條件的屈服和縱容邪惡,也絕不是對任何屈辱都能容忍、對任何壓迫都能讓步、對任何暴虐都能遷就,而是把為安拉而憤怒和為自己而憤怒截然地區別開來,即該忍則忍、該怒則怒。就是說,當穆斯林發現有人褻瀆我們對安拉的信仰時,因此而憤怒是必須的、是可取的。但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特別是為了小小的傷害而發怒時,則不必發怒,必須要忍。

穆斯林之所以能夠做到包容是基於以下這些觀點:

一、寬容別人就等於留一片天地給自己

我們都知道,所有的穆斯林每天都在祈求安拉對我們自身的過錯給予寬恕,從這一點上,就證明沒有哪一個人是不犯錯誤的,既然我們本身就需要安拉寬恕,就沒有理由不寬恕他人,而我們得以安拉寬恕恰恰是在我們多多體諒別人的困難,寬容他人的錯誤時才能得到的。正如古蘭所云:「如果你們寬宥他們,原諒他們,饒恕他們,〔安拉就赦宥你們〕,因為安拉是大赦大慈的。」(64:14)

二、包容別人可化敵為友

穆聖經常說:「德,能化敵為友」。在麥地那時期,由於生活窘迫,穆聖曾向一個富裕的猶太人借了些錢,而後,這個猶太人來向穆聖要債,當時穆聖雖為穆斯林的領袖,但手頭拮据,沒有能力立即償還,這個猶太人卻不依不饒,硬是把穆聖拘留了一天一夜,而穆聖卻沒有對他表示任何的嗔怪和不滿。後來這個猶太人受到了感動,說:「我為了討債這般刁難你,而你卻沒有生氣,也沒有叫人把我趕走,還這麼有耐性地對待我。」最後這個愛財如命的猶太人把身上所有的錢都送給了穆聖,並說,以前的債務一筆勾銷。

三、不包容別人實則是束縛自己

如上所講,包容是一種人格魅力的體現,然而,就有一些人拒絕包容,遇事喜歡與人一爭高低,或者錙銖必較,因蠅頭小利而怒目相向,結果弄得兩敗俱傷;有的人喜清流而厭混水,眼裡就是揉不下一粒沙子,結果水至清在而無魚,畢生難以交到一個知心的朋友;還有的人不僅不容納他人的缺點,更不能接受別人的優點,心裡長滿了妒嫉的雜草,遇到賢良恨不得除之而後快,心靈的天空被陰雲籠罩著,墜入在天長日久的煎熬之中,到頭來,斤斤計較換來的不是得,反而是失。而真主卻明明教導我們:「赦免是最近於敬畏的,你們不要忘記彼此的情誼。」(2:237)是的,赦免好,情誼貴啊。放開自己,容納別人也就把快樂還給了自己,多一個朋友就多一份快樂,就讓我們大家都來做一個樂人樂已者吧!

那麼,我們如何來實現包容呢?下面簡要介紹幾點願與大家共勉:

一、學會理解他人

對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對他人的體諒和理解之上。穆聖的做法就是我們最好榜樣。

有一天,穆聖正在組織一次重要會議,眼前走來許多送喪的人,聲音嘈雜,影響了會議。有人報告說,是城內的猶太人,他們平常對穆斯林不滿。有人請示穆聖,是否阻止他們路過這裡時,穆聖說:「被送葬的,不也是一個人嗎?」穆聖要求大家寬容,會議稍停一會兒,讓送葬的隊伍過去。值得一提的是,穆聖還起身目送亡者遠去。穆聖這樣做正是站在亡者家屬的角度來處理事情的,同為人類,就同有生死別離之痛。所以,凡事如果多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一想,就會多一份包容之心了。

二、學會退讓,以退為進

與包容美德對立的行為是不包容,表現為自私、狹隘、惱怒和針鋒相對。這些行為,只能說明你無法虛懷若谷,因此而導致的氣惱,其實就等於拿別人犯的錯誤來懲罰自己。真主說:「你要寬宥,要勸導,要避開愚人。」(7:199)面對無理的人,經文告訴我們應該這樣做:對能夠接受勸導的人,要主動原諒他的過失和誤解;對無知、不易接受勸解的人,要敬而遠之,暫時躲避,不可與之針鋒相對,而此時的退就是進。正如中國古典故事所講的,爭一爭行不通,而讓一讓,六尺巷。因此,針對不同的人,要因勢利導,有進有退。

三、學會忍耐

社會就像一張網,錯綜複雜,我們每一個人難免要與別人產生誤會或磨擦,這時,我們如果不願意吃虧,步步緊逼,據理力爭,認為忍讓就是沒了面子、失了尊嚴,最終只能使得矛盾不斷升級、不斷激化。其實,忍讓並不是不要尊嚴,而是成熟、冷靜、理智,心胸豁達的表現。一時的忍耐可以換來別人的感激和尊重,多一份寬容,就少一份怨恨,豈不更好?正如古蘭經所云:「忍耐是俊美的」(12:18)

四、剋制怒氣

克制怒氣是一個人內在涵養深厚的表現,而易怒則是缺乏涵養和自制力的表現,它使發怒者推動理智做出傷人傷已的事來。伊瑪目安薩里說:「過分的惱怒會使人脫離理智和宗教的指導,失去思考和選擇的餘地而變成『失控者』,當人被怒氣沖昏頭腦時,往往會成為聾子瞎子,看不見真理,也聽不進勸告,甚至勸告會使其怒氣驟增。」放縱脾氣的結果這是這樣的。當然,「克制怒氣並不在於盲目壓抑憤怒的本能,而在於使人具備駕馭怒氣的能力,將怒氣的揮發限制在宗教和理智嘉許的範圍之內。」如果我們有效地控制住憤怒,不但能息事寧人,而且還將進入到真主的褒獎之中。真主說:「你們當爭先趨向從你們的主發出的赦宥,和那與天地同寬的、已為敬畏者預備好的樂園。敬畏的人,在康樂時施捨,在艱難時也施捨,且能抑制怒氣、又能恕人。」(3:133 -134)正如經文所示,我們抑制恕氣的結果就是得福報,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包容是伊斯蘭所倡導的美德和優良傳統,是穆斯林修養中必不可少的處世品德,我們應該保持並加以弘揚。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中,多民族共處,多種文化雜居並存,不要以個人的印象和成見概括哪個民族優劣,哪種文明高低,然而我們應該相信:凡是正確的,美好的都是來自於偉大安拉的啟示。那麼,就讓我們謹遵安拉的教導,以包容的胸懷在各民族、宗教以及穆斯林與非穆斯林,包括我們穆斯林自身中加強交流和往來,增進相互的了解和認識,消除彼此的分歧和成見,促進社會的團結與和睦,進而成為一名伊斯蘭諸美德的踐行者。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安寧、和諧美好的社會必將展現在世人面前。

祈求偉大的安拉賜予我們力量!

阿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淀伊海苑 的精彩文章:

TAG:海淀伊海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