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起承轉合藏玄關 太極真功從此傳

起承轉合藏玄關 太極真功從此傳

【太極】中國最受歡迎的太極文化類公眾號

文 | 網路

編輯 | 鹿鳴

蓮語禪心

巫娜

00:00/05:30

先賢曾說,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取長補短,殊途同歸。傳統太極拳的拳架設計,每一勢都含有起承轉合的技術內涵。發勢為起,接引為承,變換為轉,成勢為合。著著貫串,勢勢相接,綿綿不斷,內勁漸漸蓄足,精神靜養團聚,周身輕靈鬆柔,行拳時如行雲流水,既沉穩又輕靈。其中松沉之勁如果結合呼吸練習時,起承為吸,為合,為蓄,迅速轉合即為呼。為開,為發。主次、先後、蓄髮、收放,務必在練習時細心體會,辨別清楚。練拳以心靜、意領、身正、松沉、柔順、圓活、連貫、舒適、協調、自然為好。下面試舉楊式太極拳中攬雀尾的擁捋兩式為例,略加闡述。

掤式是以向前、向上、向外的內勁來迎接對方來力,用掤圓鬆柔的曲線或弧線,用高度的靈敏度來感知對方的前臂或軀體的任何部位,此時為起,為承,或互相沾粘,或僅觸及皮毛,以最小而又輕柔的點來探聽對方來力的輕重、大小、方向、速度,務求同步,昕准他人來力,這是起承。而轉合是以起承為基礎,根據對方的虛實,發勁擊出對方。此式單練時,由生到熟,熟能生巧,一氣呵成。功夫純熟後,於使用者而言,是極其自然的事。搭手便是,觸手即得。

筆者回憶自己的老師褚桂亭先生,推手時起承得手,立即轉合發勁。旁觀者甚至看不清先生用勁,只見搭手即出,被發者已跌出丈許,人不知其所以然。如果有勁敵用力抗衡,則反而被發出更遠。如果褚老師加上擠法,則被發者兩腿騰空而起,跌出十幾米之外,似拍球一般,妙不可言。此為筆者親見,絕非虛構之言。太極拳運動,在練習者內部是一呼一吸,在外部則是起承轉合。誠如王宗岳《太極拳論》中所云:「引進落空合即出,沾粘連隨不丟頂。」當然,練習者沒有相當的功夫是修鍊不到這個境界的。

至於呼吸,正如郝月如父子所說。「一吸氣貼脊背,一呼氣沉丹田」。楊氏太極拳的氣沉丹田,是以意引導內氣自然而然地沉落到丹田。陳氏也是同樣的原理,只是多了一個內轉而已,同樣是通過松腹轉脊達到氣沉下丹田。習拳者當先求一式嫻熟,等一式單練時氣沉丹田做對了,再習下一式。總之當以松沉柔順為好。氣沉丹田才能練習發勁,陳氏太極拳有發勁的練法,而楊氏太極拳沒有,明師授徒也是擇人而傳。習此上乘功夫,須等丹田有真氣出現,出現真氣的時間各人有快有慢。丹田氣壯,即骨外的一層膜有了真氣,董英傑稱之為流動物。真氣是靠練拳或站樁練出來的,長期練習都可達到此效果。氣壯之後,以意導氣,氣隨意走,意到氣到。太極拳尚輕沉,只輕而不沉則是練而不對路,能沉才是功夫。有了沉勁,還須輕靈圓活。

總之,須多練拳多推手。陳氏太極拳第一式金剛搗碓起式也是起承,是極輕極靈的推手式,也就是接觸敵之來勢迅疾轉合而攻之的應用療法。陳鑫說的「奪勢爭來脈,出奇在轉關」,即聽准對方來力,一待有利時機,即以我順之勢,立即轉關發放。轉關是轉合之勢,即轉即合,合為呼、為開、為發、是發放拋擲,是攻擊對方的應用式。一個起承轉合,也就是太極拳一式的應用技巧,也就是一合一開,一收一放,一吸一呼。此種方法要在日常練拳推手中專門訓練,體悟實踐要下大功夫,要艱苦練習,始而有得。推手即是練拳,練拳即是推手,兩者相輔相成。因此平時練習拳架要多多考慮「起承轉合」四個字的應用。轉換變化在自己的功夫如何。如果功夫不到,則發放勁時必然不準確而無效。如果功夫到了,則發人是非常靈驗的,不差絲毫,準確無誤,一旦搭手,立即可以發放。只有在單式單操練妥,始可應用,否則不靈不準。

(廣告)

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文章通過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微信公眾號 微信:taijichanyi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taichi 的精彩文章:

此生,不負自己,亦不負太極!
太極,你弄懂了嗎?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