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個王朝為何國祚最長?只因王位繼承遵從了這兩個字

這個王朝為何國祚最長?只因王位繼承遵從了這兩個字

我國古代存在時間較長的王朝,壽命多在300年左右,如清朝存在268年,明朝276年,唐朝289年等。但是有一個朝代,歷史竟然長達810年,這就是我國古代文明的重要源頭——周朝。周朝為什麼能存在這樣長的時間?這跟它在政治制度特別是王位繼承製度上所奉行的「仁義」有莫大的關係。

提起儒家的「仁義」思想,很多人只把他理解為空洞的理論或個人的道德,其實它還是一種重要的政治思想,要不然儒家思想也不會在長達兩千年的封建社會發揮主導作用。儒家提倡的「仁」是一種有差等的愛,這種差等主要體現在親疏關係上,它要按血緣遠近依次遞減,因此孔子說:「仁者,人也,親親為大。」(《《中庸》 》)

周朝確定了嫡長子繼承製,這正符合」仁「的理念,因為就血緣親疏關係上而言,當然是正妻所生的大兒子與自己關係近。所以依照這個理念,嫡長子自然就成了王位的第一繼承人。此外,這樣做還有很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避免紛爭,維護國家穩定,因為立嫡長子為繼承人的選擇標準很好判斷,如果要」立賢「,那麼這個」賢「字的比較標準不好確定。

但是,這個嫡長子繼承製有一個巨大的漏洞,那就是如果嫡長子確實不適合當繼承人怎麼辦?比如說西晉王朝的建立者司馬炎,他的兒子是個傻子,怎麼適合當繼承人?但是司馬炎偏私,想著兒子雖然傻但是孫子不傻呀,實在捨不得把皇位傳給自己深孚眾望的弟弟司馬攸。大臣衛瓘假借酒醉,摸著他的龍椅說」此座可惜「,想勸他不要把位置傳給自己的傻兒子。結果司馬炎只是平淡地說」你喝醉了「,不僅如此,他還諱疾忌醫,深惡別人說自己兒子傻。結果最終惹得西晉大亂,短命而亡。

司馬炎這樣做,雖然表面上符合了王位繼承製中」仁「字「親親」的含義,但是最終的失敗恰好證明了這個」仁"字所存在的巨大漏洞。對此周王朝是怎麼彌補的呢?那就是這個「義」字。

「義」的核心是「尊賢」,即要尊敬有才能的人。孔子說:「義者,宜也,尊賢為大。」(《中庸》)也就是說,義就是要遵從道義,將事情做的適宜,尊重賢人是最大的義。「義」的思想是對「親親」為核心的「仁愛」思想缺陷的一種重要矯正及補充。如遵從「親親」的原則,周族長期實行嫡長子繼承製,但是如果繼承人不是最優秀的,卻會給國家的發展造成危害。這個矛盾便可以通過「義」來進行調解。

如在周太王古公亶父的三個兒子中,三兒子季歷最有才能,且擁有一個有著聖人之相的兒子姬昌(即周文王)。但周人的傳統是長子為裔,於是季歷的哥太伯、仲雍二人便遠逃至蠻族部落,斷髮文身,自毀身價,以此來讓位季歷,保證最優秀的人才來領導周族興盛。太伯逃奔到荊蠻,自稱句吳。荊蠻人欽佩其品德高尚,上千家追隨歸附,擁其為吳太伯 。吳越之地尊泰伯為其先祖。孔子讚歎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就這樣,周朝「仁義」並舉,既確保了王位傳承的穩定性,也保障了國王更優秀更有才能的兒子處於繼承人的位置上,帶領國家走向繁榮昌盛。

不過,說起來容易作起來難,很多王朝之所以發生這樣那樣的問題,就跟沒有把「仁義」兩個字結合起來有關。比如三國時期的曹魏,只注重「義」,提拔有才能的人,卻不重視「仁」,經常嚴厲地打壓宗室,這樣做雖然國家昌盛,天下卻最終落到了司馬懿的手裡。而司馬家建立的西晉,卻只重視「仁」,不重視「義」,殺嵇康等賢才毫不手軟,但是司馬家大封宗室的後果是「八王之亂」搞垮了西晉王朝。再比如唐朝高祖李淵的諸子中,次子李世民更有才能,但長子李建成並沒有遵從「義」的標準主動將「太子」之位讓出,進而骨肉相殘,最終以「玄武門政變」的血腥收場。

再比如伯夷、叔齊兩個人推讓繼承人的辦法也是有問題的。父親喜歡叔齊,於是伯夷出於孝心,主動讓出王位逃跑,但是弟弟叔齊知道後,堅持長子繼承的傳統不肯接受王位,於是哥倆一起逃跑,離開國家後因反對武王伐紂而餓死在首陽山上。毛主席對此評價說:「唐朝的韓愈寫過《伯夷頌》,頌的是一個對自己國家的人民不負責任、開小差逃跑,又反對武王領導的當時的人民解放戰爭,頗有些『民主個人主義』思想的伯夷,那是頌錯了。」那麼他們兩個人應該怎樣做呢?按照「義」的標準就很簡單了,那就是看誰的才能更適合當國君,不適合的人主動讓出,適合的人當仁不讓,接受大位並好好治理國家。

其實,不要說後人,就是在周朝,好這兩個字也並不容易。比如說齊國與魯國的立國之道就各有側重,並沒有將「仁義」兩字融會貫通。西周初年,姜子牙受封齊國,周公受封魯國。姜子牙問周公用什麼治理國家,周公說:「尊尊親親。」姜子牙說:「魯從此弱矣!」周公問姜子牙用什麼治理國家時,太公姜子牙說:「舉賢而上功。」周公曰:「後世必有劫殺之君!」其後齊國日益走向強大,但是二十四世之後,君位被田氏奪取。魯國雖然國君一直在位,但是國家支、卻逐漸衰弱,」至三十二世而亡「。

簡單來說,就是遵照」仁「的原則治國,容易保證政權在王族手中,但是容易造成人才流失,國家衰弱;遵照」義「的原則,有助於海納百川,賢人在位,但是卻容易喪失君位。其實「仁義」相參互補,除了給周朝的奠基之外,也與大唐盛世的開創其密切相關。唐明皇李隆基是睿宗的第三子,因為他更有政治才能且有大功,所以他的大哥便主動將皇位讓給了他。李隆基封其哥哥為「讓帝」,併當仁不讓地接過帝位,帶領大唐走到了國力發展的頂峰。

所以,對於今天的領導團隊來說,也值得重視這兩個字,以實現所在部門的良好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秘史 的精彩文章:

千古詩詞,萬世流芳!幾首描述春節的古詩詞鑒賞

TAG:春秋秘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