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為什麼他總是富貴,總也不窮呢?

為什麼他總是富貴,總也不窮呢?

為什麼他總是富貴,總也不窮呢?

宣化上人

王族七子,隨佛出家

這一位阿那律尊者,也就是「阿菟樓馱」,又叫「阿泥盧豆」;梵語翻到中文的音,有多少差的。我們現在叫「阿菟樓馱」,也就是和「阿那律」的音大同小異。

那麼在今生,這一位尊者他就做斛飯王的兒子;斛飯王有兩個兒子,阿那律尊者的哥哥是誰呢?就是「摩訶男」;他是從佛出家修行,也就是在鹿野苑中最初得度的五比丘之一。斛飯王和釋迦牟尼佛的父親凈飯王是親兄弟,所以阿那律尊者也就是佛的一個堂弟。

凈飯王有三個親弟弟,就是白飯王,斛飯王,甘露飯王。

凈飯王有兩個兒子,一是悉達多,也就是釋迦牟尼佛;二是難陀。

白飯王有兩個兒子,一是調達,也就是提婆達多;二是阿難。

斛飯王有兩個兒子,一是摩訶男;二是阿那律。

甘露飯王有兩個兒子,一是婆娑;二是跋提,就是小賢,也是從佛出家,在鹿野苑中最初得度的五比丘之一。

佛陀成道後,回到故鄉迦毗羅城,說法教化,很多王族的人也都隨佛來出家──阿那律尊者也和跋提、阿難、提婆達多等七位王子,一起隨佛陀出家修道。

尊者無貧,宿世有因

「阿那律」是梵語,翻譯到中文的意思就是「無貧」,就是總是富貴的。他為什麼就總是富貴,總也不窮呢?

在無量劫以前,弗沙佛的時候,那時候世界饑饉。饑饉就是世界鬧荒年,人人都沒有飯吃了,吃草根呀、樹葉呀,都要餓死。

因為在那時候,他曾經供養過一位辟支佛;雖然證果的聖人,他也有他的這種因果。這個聖人在因地修行的時候,盡修慧不修福;所以在他住世這段時間,就趕上人人都沒有飯吃,他自己也就沒有飯吃,沒有人供養他了。

這位聖人是個辟支佛,比阿羅漢又高一點。但是他修慧不修福,所以就感上這個苦,在最困難的這個時候,他教化眾生。

雖然是聖人,也要吃飯。這位辟支佛在山上修道,他的願力是每逢七天到城裡邊去化一趟緣,就是托缽乞食。

七天下一次山,就化七個門口的緣;如果在這七個門口,沒有人布施給他飯,他就不再化緣。

本來在七天以前,他就沒有得到飲食;這一次又下山,化了七家門口,又沒有人布施給他,於是這個辟支佛就托著空缽回來。

回來時,遇到一個窮人在這兒耕田。這個耕田的窮人就是誰呢?就是阿那律。

阿那律在宿生,在那兒耕田,吃的是稗子飯。稗子飯,就是這谷裡頭的最不值錢的那種米,最不值錢的;那麼因為他窮,所以就吃這種米。

這個辟支佛,托著空缽回來了,這個農人知道這個情形,就很悲痛,很同情這位出家的老比丘。為什麼化不到緣呢?因為那個時候鬧饑荒,沒有飯吃,每一個家庭自己生活尚且都發生問題,怎麼有餘糧來布施給出家人呢?所以這個辟支佛就托空缽了。

這個阿那律,當時是一個種田的農夫,也是非常貧窮的人,要用勞力來換取生活的安定;所吃的,也是一種最便宜的米,叫稗穀米──就是在穀子裡邊生出來的草結籽,這種米是最便宜、最不值錢的。

他天天做工,就吃這種米;一早就帶著這中午的飯,吃完了,晚間就回家。

可是這天中午,他看到老比丘沒有化到緣,他就生出了一種同情的心:「你這個出家修道的人,遇到這饑荒的年景,就沒有飯吃了!太可憐了!」

於是就問:「啊!聖者呀!您吃不吃我這個稗子米呢?如果你不嫌棄的話,我可以供養您了。」

他供養的時候,他並不知道這位老比丘是辟支佛,他不過就看見這位老比丘去化緣,沒有乞到他所願意得的飲食。

這辟支佛沒有齋飯,肚裡頭也有點不舒服,說:「你肯布施給我?那你自己吃什麼呢?」

他說:「這一天不吃,不要緊!我家裡還有呢!」

這位辟支佛就說:「那真好了!我就接受你的供養!」

這位辟支佛看他這麼誠心來供養自己,於是就給他迴向:「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

你現在布施給我,你想求什麼,我一定滿你的心愿,你得到你應得的利益;你要是因為想求快樂而做布施,你將來一定得到快樂。就說:「我受了你的供養,你以後生生世世都不會再窮了!」

就接受他的供養了,把這一頓稗子米的飯給吃了;吃完了,你說怎麼樣呢?

這辟支佛就顯出神通,現出十八變。這羅漢有十八變,辟支佛也有十八變;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又出火,又踴身虛空等等,有十八種的變化。

總而言之,這個變化,都是普通人認為特別奇怪的。現了十八變之後,說完了這話,這老比丘就走了。

由他把飯布施給這個辟支佛了,你說怎麼樣啊?這就奇怪了!奇怪的事情就生出來了。什麼奇怪的事情啊?哈!講起來你們都不相信,我也不相信;不過這個經上釋迦牟尼佛這樣講的,不由得你不信,不信都要信。

怎麼樣子呢?

他繼續在地裡頭耕地,一鋤那個地,從地里就跳出一隻兔子來;這兔子很調皮的,就和他開玩笑。

怎麼開玩笑?

譬如他用鋤頭來耕田、鏟草,這隻兔子就往他這個鋤頭上來碰,咬他的鋤頭。

他說:「我這沒有時間,我在這做工的,你不要搗亂我!」他就用鋤頭往前一撥它,這個兔子怎麼樣呢?很有一點的功夫的,一跳就跳得很高,跳到他臂膀上,那麼趴著不動。

他就用鋤頭往下撥這個兔子,卻怎麼也擺脫不掉,好像在他身上生了根似的。

這回他可就生一種恐懼心:「這怎麼辦呢?這個兔子長到我身上了!會不會有什麼問題呀?」

也不做工了,於是就趕快回家,讓他的太太看一看,這是怎麼一回事啊?怎麼這個兔子趴到他身上,就不動彈了呢?晃也晃不掉,是怎麼樣子也拿不下來了。

回到家,就叫他太太把這隻兔子從臂膀上拿下來。他太太把兔子一拿下來以後,本來是一隻活的兔子,現在變成金兔子,是一個金子的了,這個兔子是一塊金子。

那麼由此之後,把這個金子拿去換成錢,割一塊,這個金子又長出來;割一塊,這個金子又長出來。因為窮人他不敢拿著這一個金兔子去賣,所以他先剁下一條腿來,再剁前腿,然後四條腿剁下來,拿去賣了;回來,這個兔子又長出四條腿來。

從此之後,他這個錢、財寶就無窮無盡了,就不知道有多少錢;因為他有這隻金兔子,隨時斬去它的腿,隨時就生出來,就這麼奇怪!

由此他不單這一生富貴,生生世世都富貴,九十一個大劫享受富貴,在天上、在人間、在任何地方,他也不窮,所以叫不貧。

他供養辟支佛時,並不知道這是個辟支佛;不過供養完了之後,這位辟支佛給他迴向,他自己就得到這不貧的果報。

因為他如此誠意,把他唯一的午飯供養辟支佛,以這個功德得到果報,九十一劫都是富有。

無貧就是沒有貧困,沒有困苦艱難。所謂「九十一劫無貧困,百千萬世有富緣。」於九十一劫,他都不窮,都有富因緣。

供養聖僧,福慧雙增

你們看,供養辟支佛得這麼大的果報!有人說:「那我也供養辟支佛,將來於九十一劫也會富,般般如意,種種現成。」

那要看你的福氣怎樣,要能遇到真正的聖僧、辟支佛。

譬如

台灣的廣欽老和尚,他十幾天沒吃飯,如果你供養他一頓,你也會發財的。

可是現在沒有機會,因為他已經圓寂。如果他還沒有圓寂,我不會告訴你的,我要是告訴你,會令你生出一種貪心賣房子賣地也要去供養廣欽老和尚了,所以我給你一個後悔葯,給你嘗一嘗後悔是不是苦的。

在佛教裡頭,這個布施是「舍一得萬報」,在《地藏經》上是這樣子講的。那麼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深信這種道理,對於這個道理不應該生一種懷疑心;你看阿那律尊者,他供養了辟支佛,就得到這種的果報。

在中國,要是有一千個和尚,有一千個法師裡頭,一定會有一個阿羅漢。你不要見著這個和尚,就以為是阿羅漢了,不是這麼容易的。

一定要夠一千個裡頭,會有一個阿羅漢;不夠一千個的時候,沒有阿羅漢的。或者單單一個也是阿羅漢,那要看你認識不認識,好像阿那律尊者他就只供養一個和尚,但是這個和尚就是辟支佛,他就得到這種的好果。

那麼講到這個辟支佛去托缽、化齋,為什麼他化不著齋?這又要講起因果來。

「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

修福不修慧,象身掛瓔珞。」

你單知道修智慧,說是我學習經典,來研究佛法,這不錯!開智慧。但是你又要做布施,又要栽培你的福,又要求福,在三寶面前種福。

如果你不種福,就羅漢托空缽,你單單修智慧,不修福的話,你這個羅漢出去化緣,就沒有人布施給你。

為什麼呢?

你在以前沒有種過福,沒有修過福,所以就沒有福。

修福不修慧,單單知道做好事、做功德、做善事,而不修智慧,不求智慧,這將來怎麼樣呢?象身掛瓔珞,你就託身做一個大笨象,elephant,在那個象的身上掛很多珠寶、玉器、瓔珞。

瓔珞也是一種裝飾品,戴上好看的,那麼以前的女人頭上都戴瓔珞,這個瓔珞看得是很美麗的,中間是空的。

那麼象身掛瓔珞,這有福,但是沒有智慧,象沒有什麼大的智慧。

所以我們修道應該又要修福,又要修慧,內裡邊也要修,外邊也要修,內聖才能外王。

內聖就是自己裡邊修得光明了,有智慧了,聖明了;外王,外邊你也要去做好事。

所以要內功外果雙管齊下,這才能得到道的相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楞嚴咒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學佛的人一定恭敬經典
極樂世界在眼前

TAG:楞嚴咒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