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書法真的是「尚技」?
書藝咀華咀嚼書法藝術之英華
今天我們繼續聊聊書法「代佔一字」這個話題。
昨晚,書藝咀華髮布了一條消息,就《中國書法》雜誌發布的中書協前主席張海先生《當代書法「尚技」芻議》中的觀點,進行了簡要評論——張主席認為,如果像「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這樣「代佔一字」的話,那麼當代書法的主要風格應該就是「今尚技」,這個「技」字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這種觀點也實在讓人難以苟同。
初見「尚技」二字,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會把「技」理解為技法、技術,這就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了,難道是說今人書法的技法很高?今人很注重技法的訓練?這顯然不符合僅有很少一部分書法人能受到學院式的專業訓練、而江湖書法在全社會甚囂塵上的現實。此外,這個「技」與唐人的「法」有什麼顯著區別?如果二者內涵差不多,那就更讓人難以接受了。
當然,張主席的水平不會這麼低,在他的語境中,「技」肯定是不能等同於「法」的。他說的技,大體上就是書法的各種技巧、技藝,包括用筆、結體、布白、章法、款識、鈐印、裝幀等各種要素。也就是說,他的技,是在法的基礎上,進行了外延性擴展,不僅僅局限於單個字的寫法,也不僅僅局限於一幅字的章法,而是把一件作品作為一個系統的完整的整體對待,從內到外,力求各個細節都運用到一定的技巧,從而在視覺上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
張旭《肚痛帖》
比如,古人墨跡多是信札,甚至便條,像張旭的草書《肚痛帖》,雖然也謹守草法,但它不存在嚴謹的章法上的考慮(肚子痛得顧不上),也不存在款識、鈐印,更不需要裝幀。這種「法」與張主席所說的「技」不是同一範疇的概念。今天,書法已經失去了生活實用功能,專業書家寫字,大都要考慮各個方面的技巧,最終要形成一件完整作品。這是古與今的重大差別。
從這個方面講,張主席的提法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是,這種提法也是經不起推敲的。
當代書法的技,更多為滿足展廳效應
第一,即使是「今尚技」,但這個技相比於唐的法,僅僅是內涵的擴展,是一種「量變」,而非「質變」,它們有區別,卻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其說服力也就大打折扣了。技這個概念,張主席還未完全講清楚,或者說還未解析到位。「代佔一字」本來應該是非常突出的一個「字」,比如「韻、法、意」,很精準又很獨到地總結了書法的時代風格,讓人看了立即能夠領會。但「今尚技」做不到這一點。
第二,一個時代書法總體風格的總結,大概要歷經上百年乃至千年的時間,由大量的大書家、大理論家著書立說、提出意見,最終經某一傑出人物認真加以整理、加工、創新,從而才能形成一個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意見。這個過程起碼需要幾個要件:時間,要經過一定時間的醞釀;人才,要經由後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們的不斷探索和總結;人物,最後還要有像梁巘這樣在書法實踐、書法理論以及經文史方面具有極高造詣的大人物,對前人意見進行整理、加工和創新。
梁巘《評李北海書》
第三,到目前為止,清代書法的總體風格是什麼?民國書法的總體風格是什麼?我們至今還說不清楚。有人說,「清尚勢」,這是很可質疑的。勢,在歷代書家評論中,均具有很高地位。東漢蔡邕有《九勢》《篆勢》,崔瑗有《草勢》,衛恆有《四體書勢》,索靖有《草書勢》,王羲之有《筆勢論》等等,康有為《廣義舟雙楫》說:「古人論書,以勢為先。……兵家重形勢,拳法重撲勢,義固相同,得勢便,則已操勝算。」我們今天再回看清人的字,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嗎?我們現在之所以連清代、民國的書法風格都搞不準,其原因就在於上面的第二條所述。在這種情況下,又遑論總結今人風格呢?
無論張主席在文中如何設法「美化」技的概念,但我讓然更願意把「今尚技」看作一種含有貶義乃至諷刺色彩的提法。技的突起,究竟是提振了書法,還是讓書法每況愈下了呢?
「反技重鎮」沃興華作品
當然,從這個「技」說下去,還有很多東西可以說,比如,在一部分書家精研技巧、全力「尚技」的同時,還有一小部分被冠以「丑書」的書家、名家,正以實際行動遠離著這種「技」,他們形成了一股反抗「主流之技」的勢力,甚而至於,我們還可以追問:他們的有意識的「丑書創作」,是否也能算作一種「技」?畢竟,他們的作品也是一整件精緻的完整的作品。
《中國書法》雜誌在發布張主席文章的同時,還發布了一則啟事《「當代書法審美趨尚論壇」徵稿啟事》,準備就今人書法「代占何字」這個議題搞個徵文大討論。說實話,從這裡面,我彷彿看到了兩個字:浮躁……我們正在干我們不該干也幹不了的事。
我們的字究竟如何,應該留給比我們更高明的後人去評斷,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勤勤懇懇地習字和創作。不要等數百年之後,子孫後代回顧總結前面時代的書法風格時,直接把我們忽略了,那才是最大諷刺。
TAG:書藝咀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