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軍入關對持火器明軍勢如破竹?清朝末年卻被洋夷打的潰不成軍?

清軍入關對持火器明軍勢如破竹?清朝末年卻被洋夷打的潰不成軍?

明朝末年,清軍入關,八旗兵身穿棉布甲勢如破竹,同時清軍的棉布甲因為又厚又沉,在明朝火器的彈丸下如防彈衣般不畏火器。但為什麼這麼厲害的八旗兵棉布甲,在清朝末年在洋夷的火器下打的潰不成軍望風而逃呢?真像我黨編寫的歷史書上所寫,清軍在清朝末期腐敗無能,軍隊戰鬥力弱到爆表?

首先,入關之後的清軍,各大漢人武裝都沒打得過是情有可原的。因為隨著清軍入關和大順軍的迅速潰散,清軍迅速控制了整個中原的人力,到1651年時控制的戶籍人口數已達1063萬人(歷代人口的官方統計數_國學導航),相比之下,1535年處於極盛時期的奧斯曼帝國戶籍人口數不過11,692,480人(wiki)。可見,清朝體量已經發展到了怪物級別,只要中原基本不動搖的情況下,就可以輕易補充綠營軍的人員和裝備損失。

同樣馬上民族出身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曆年戶籍人口

(這也是為什麼1649年山西全省起義時,多爾袞孤注一擲幾乎將清軍精兵強將悉數調回,自己親自上陣,也要將叛軍馬上鎮壓下去的緣故)

在武器裝備方面,清軍入關之後,已擁有上百門仿造伊麗莎白時代的英國加農炮(清朝道光年間 瀋陽鑄造紅衣大炮),攻城火力即便放到同期的奧斯曼帝國也沒有落後多少了。

鄧慶告訴記者,明朝在澳門所購紅夷炮,炮身鑄有盾形框徽,圖案下部有3艘4桅風帆船,上部有兩頂皇冠和兩隻雄獅,這些都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徽記。「明朝政府購置紅夷炮後,命人對其進行研究,因而一批漢人早早地掌握了紅夷炮的鑄造技術。」鄧慶說,皇太極後來在與明朝交戰時,更注重繳獲紅夷炮及使用、製造人員,從而進行集中仿製。此後不久,後金軍隊便有了紅夷炮。 「瀋陽故宮所藏鞏定將軍炮也正是仿製此種火炮,雖然當時已是19世紀20年代,但清政府的制炮水平並沒有提高,使用的仍是英國16世紀後期的技術。」鄧慶說。

此外,由於清朝已經控制了整個中原的生產力,英國加農炮和火繩槍正在以成百上千的速度製造和補充中,到雍正即位時,火繩槍已達50000餘支(《清代火槍述略》),紅衣大炮已達千門以上(見上文)。也就是說,入關之後的清軍,野戰(大順軍和大部分南明軍的確打不過清軍,只有李定國的大西軍野戰可與之抗衡)、攻城、裝備等多方面都已屬於世界入流水平,南明無法抵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藏於英國的伊麗莎白炮

藏於瀋陽故宮的仿製紅衣大炮

-----------------------------------------------------------------------------------------

但是問題出在之前。後金入關前滿洲全族人口不過20多萬(毛澤東1960年突然大講康熙的三大貢獻震驚老舍--文史--人民網),體量的確比起1620年的大明(戶籍人口5165萬)不知道小到哪裡去了,也沒有多少先進武器,反倒是明朝率先引入歐援對裝備進行了更新。另一說:

薩爾滸之戰,努爾哈赤傾巢而出也不過6萬多戰兵,然而明軍卻打得一塌糊塗。《明史》言:明實亡於萬曆,大概也是氣話。

明軍在野戰中吃了虧之後,又畏滿如虎,龜縮得太過了,遼東每年軍餉480萬兩(還不包括其它抗金武裝),卻不敢一戰(袁崇煥本質是什麼樣的人?)。捻軍首領張樂行帶著幾十萬烏合之眾不敢和清軍決戰,尚且被夫人笑話說:「好盟主!擁眾百萬,不能一戰,何以為人?」遼東明軍在朝廷不惜血本、饑民遍地還在拚命加餉的舉國支援下,卻行動消極,以至於偌大的一個帝國財政、民心竟被拖垮,不能不說確實是一大黑色幽默。

此外,李自成在推翻明朝之後卻一泄千里,導致清軍輕易佔領河北中原,大勢已成,客觀責任確實也不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雨中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日本甲級戰犯,賄賂英國司令官30萬美元,還是難逃一死

TAG:雨中說歷史 |